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2015-09-10金万学

考试周刊 2015年62期
关键词:主体意识学生主体小学语文

金万学

摘 要: 在多年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均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主角。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摒弃,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的智力得到充分发挥和发展。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培养和启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教学才能紧跟时代需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主体意识 学生主体

多年来的语文教学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了“工程建设式”语文教学,教师通过备课,设计好要实现的教学目标的“图纸”,然后逐步实施,学生是被加工和塑造的零件,按照教师的设计意图达到要求。这样教育培养的学生只是书本知识的容器,不能适应精彩社会的需要。《语文课程标准》重新定位语文教学,让语文教学适应时代发展,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除了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之外,“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可见,增强学生主体意识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目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呢?

一、放飞学生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激发学生原生态的情感

语文教材内容篇篇精彩,平实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有着巨大的思维发展空间。每个人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理解的角度不同,阅读时获得的感受也不同,这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正常表现。传统教学是教师提出预习目标、预习内容,把学生的思考限定在教师或教参范围之内,抑制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讲课文之前,让学生先自主学习,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教学李商隐的《乐游原》,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一句,有的学生感到夕阳的光辉灿烂,充满美好的希望。有的则感到一种无奈,虽说景色美好但好景不长,有一种凄凉之感。如果教师限定某种情感在教学中表露出来,则泯灭学生的自主意识,抑制学生的个性张扬。再如《买椟还珠》教学,经典就是郑国人不识货,买了匣子,退还了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学生在教师未讲之前的预习中广讨论,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个郑国人并不完全错误,这个装珍珠的匣子是名贵木料精雕细刻而成,具有很高的价值,买椟还珠未尝不可。预习给了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自主探究问题,变回答教师的提问为学生自主质疑

我们最常见最常用的授课方式就是教师把课文内容设计成一个个小问题,引导学生步步走进教师设置的知识圈套,学生没有自主思考问题和思考的方向,完全处于被动思考的地位。教师要改变这种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质疑问难。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自主质疑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本途径。如《称象》一文教学可分为三步:第一步,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质疑,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如(1)大象是谁送来的?(2)人们看到大象会想到什么问题?(3)人们想了哪些称象的办法?这些办法能不能称出大象的重量?(4)曹操听了大臣们的意见为什么直摇头?(5)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分几步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第二步,引导学生梳理自主提出的各种问题,价值大的问题让学生认真思考探究,学会正确的问题取舍。第三步,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因势利导,把思考引向深入,提高思考质量。如曹冲为什么想到用船称象?学生:“曹冲综合了别人提出可造称和分割的建议后,想到用船代替称,用石头代替切开的大象。”教师引导:“我们要学习曹冲这种善于归纳和总结别人意见的做法,只有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吸收他人的长处为我所用,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三、合理评价,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让评价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摒弃单调乏味的“好”、“很好”的泛泛评价。来自教师的赏识和激励能极大地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增强学生主体意识。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教学《最大的麦穗》时,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学生:“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只许进,不许退,表面上是一种要求,实质上是说时间不能倒流,生命不能重复。‘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我们一定要把握住现在,不要错失良机!”教师:“好一个‘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把握住了现在,就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学生:“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才是实实在在的。我的追求是清华大学,如果被兰州大学录取了,我首先去读兰州大学,再去读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教师:“这样,你既读了兰州大学,又读了清华大学。你的大学生涯中就有了双重经历!你是多么幸福呀!看来,理想与现实的有机结合才是双赢的。”教师郑重取出一片竹叶:“这可不是一片普通的竹叶,这是去年我在北京学习期间从清华园摘来的一片竹叶,竹叶上散发着清华的灵气啊!今天,我将它送给你!”学生双手颤巍巍地接過竹叶,并信誓旦旦地说:“我一定考上清华大学!”教师:“但愿六年后的今天,我能接到一封来自清华大学的信,这信就是你写的!”学生眼里噙着激动的泪花:“老师,我会的!”教师:“我期待着那一天!”教师真情的激励评价让学生获得巨大的精神动力,主体意识得到尊重和增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努力探索,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力求培养学生知识意识和主体意识,让教育教学结出硕果。

猜你喜欢

主体意识学生主体小学语文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从《沧浪诗话》看严羽文论中主体意识自觉性
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