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紧扣中考趋势,巧用图像证史

2015-09-10曹玉萍

考试周刊 2015年77期
关键词:图像教学

曹玉萍

摘 要: 图像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南平中考历史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图像型试题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形式多样,分布在各类题型中。它既使历史试题的学科特色更鲜明,能力考查的空间更广阔,又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激发历史思维的场景。图像型试题的出现为教学指引了方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巧用历史图像,指导学生巧解此类试题,以便轻松应对中考。

关键词: 中考历史 中考趋势 图像教学

近年来,南平市中考历史试题在注意征引文字材料的同时,重视图像材料的采撷和使用,编制图文并茂的图像型试题。如2013年、2014年、2015年中考历史卷,历史图像分别有16幅、19幅和20幅,分布在各类题型中。图像型试题把一段段活生生的历史展示出来,不仅丰富了试题的表现形式,使卷面生动活泼、清新,而且使历史试题的学科特色更鲜明,能力考查的空间更广阔,同时也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激发历史思维的场景,缓解了考生的紧张情绪,颇受各方好评。

在图像的背后,潜藏的是研究性、开放性和创造性的本质特征。图像型试题代表着中考历史命题改革的发展趋势,有明显的导向性和旺盛的生命力,今后必将会继续出现在南平中考历史试卷上。因此,教师应重视历史图像教学,对于图像型历史试题应深入研究。

一、图像型试题出现的必然性

1.历史研究和教学返璞归真的必然结果。历史是真实、具体而丰富的,借助史料,再现、感知、认识和反思历史,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途径。在史料中,文字材料和图像材料是最重要、最常见的两种。图像材料的优点是真实、直观、形象,引图像材料入题可以使历史试题具有更鲜明的学科特点。

2.中考历史命题改革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的必然产物。南平中考历史卷实行开卷考试,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查。将图像作为历史试题的重要材料,为能力考查提供广阔的空间,不但考查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而且考查学生从图像中提取历史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二、图像型试题的类型

根据图像在试题中的地位,图像型试题可分为三类:

1.以文字为主,图像为辅的试题。此类试题以文字材料为主题情境,以图像为补充。如2014年南平中考卷第17题:纸币是一个国家的世界名片。下图为英国发行的纸币图案,图中的科学家应是( )

A.托尔斯泰 B.莎士比亚 C.达尔文 D.爱因斯坦

2.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的试题。以图像为主题情境,用直观的图像代替文字的描述反映历史现象。该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读取图像中的信息、理解图像涉及的基本史实的能力。如2015年南平中考卷第26题:

2015年5月,被盗贼窃取分割、身首异处19年的雕像(见右图)在台湾高雄完成合一。小历说:“此雕像与伊斯兰教有关。”你赞同他的看法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释迦牟尼

3.图文并茂的试题。以图像和文字为主题情境而设题,融读图、阅读文字、逻辑思维为一体。在该类题型中,图像和文字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或以文补图、或以图补文、或图文互补。图像与文字巧妙结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为学生答题创设良好的情境。如2013年南平中考卷第29题:漫画是讽刺与幽默的艺术,其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以丑的形态开始,以获得美的愉悦结束。欣赏下列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漫画,回答问题。

漫画一 《 》 漫画二 《胜利》

(1)从漫画一中可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请为漫画一命名。

(2)列举漫画二中“烟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主要贡献两例。

(3)“雪茄+长烟嘴+烟斗”与“V”的寓意各指什么?

(4)漫画一与漫画二中的最后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图像型试题的出现为教学指引方向

图像型历史试题的出现,给一线教师发出一道强烈的信号:在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学生“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学习习惯,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增强学生的解图能力。

(一)重视历史图像教学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历史图像的作用。从形象、感性的历史图像入手——以图激趣;以学生已有知识作铺垫,采用启发式,促进学生的再造想象——以图引思;通过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判断等思维活动,挖掘历史图像的内涵,揭示历史现象的本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高层次发展——以图启智。

例如: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22课《全面内战的爆发》中的图片: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前在延安机场的合影(下图)。

照片中,毛泽东的表情较有代表性:严肃坚定、目光向着远方同时又似乎有淡淡的忧愁。教学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图片,关注毛泽东的表情,以图激趣,以图引思。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分析拍摄这张照片的背景,思考以下问题:①为什么说蒋介石设的是“鸿门宴”?②既然是“鸿门宴”,毛泽东为什么还要冒着巨大风险去“赴宴”?有了教师此前的引导做铺垫,学生纷纷展开讨论,主动发言。这样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愉快地参与,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氛围和谐轻松。经过讨论,学生明白毛泽东为了尽力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毅然不顾自身的安危,与周恩来、王若飞到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毛泽东的表情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同时也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革命大无畏精神。

从教材文字出发,以照片中毛泽东的表情为突破口,以图夺人,在“诱”上下工夫,真正调动学生“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综合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对教材的系统理解,从而达到图文合一、以图启智的目的。

(二)重视答题技巧指导

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图像型试题的练习,找到解法特点,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依题读图,捕捉显性信息。

例1: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苏德战争 B.柏林战役 C.太平洋战争 D.诺曼底登陆

从这幅战役形势示意图看,历史信息非常丰富,既有文字信息,如珍珠港,又有代表进军路线的箭头状图示信息,此信息提示这是一次空袭。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图反映的是“太平洋战争”。从图像提取有效信息,并联系所学知识作答,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基本策略。

2.比较阅读,寻找联系点。

例2:图三、图四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古代哪两个朝代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壮举?这两个壮举有何相似之处?

图三 丝绸之路 图四 ?摇 ?摇下西洋

凡图像较多的试题,都会涉及图像间的关系,或问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或比较异同等。通过观察两幅图像,发现它们分别反映的是汉朝的“丝绸之路”和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两个事件。要分析二者的相似之处,必须先寻找二者的联系点。通过分析,发现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历史作用相似,二者“都有利于中外联系的加强;促进中外经济交流;至今仍是中外交往的重要通道”。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找到联系点,并由此展开分析,得出结论。

3.拓展分析,挖掘隐性信息。

例3:优美的历史画卷(见例2中的两幅画)向世人阐释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风貌?学生要准确地解答此题,首先要熟知图像反映的基本信息,再对图像进行引申分析,领会几幅图的主题,体会它们的内涵,进而概括出它们向世人阐释的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热情好客、以和为贵、聪明自信、开拓进取、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等。分析图像要注意挖掘隐性知识,注意分析的深度与广度,注意答题的准确性,克服“望图生义”和浅尝辄止的毛病。

综上所述,图像以其特有的魅力成为南平中考历史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巧用历史图像,指导学生巧解图像型试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左图右史,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的良好学习习惯,又能提高学生的读图、解图能力,使学生轻松应对中考,真可谓一举两得。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朱煜.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赵军.新课标新教材教师备课方略·初中历史[M].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图像教学
浅谈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的策略
初中地理图像教学策略浅探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分析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的探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探讨
探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图像教学
地理探究课堂中图像教学策略
浅析高中地理课程的图像教学
浅析图像教学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