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政德为本

2015-09-10康井泉

廉政瞭望 2015年8期
关键词:官德从政立德

“百行德为首”。德是做人、做事、从政的基础。官德是领导干部政治素养、思想品德、知识修养、道德情操、组织才能等内在素质的综合体现。官德是为人之魂、成事之基、用权之道、从政之本,本固则德高,德高则众从,众从则威高,“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中国历代思想家和政治家都认为,立德是立身、立业、做人之本,官德是为官从政之本,所谓“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患禄之不厚,而患知之不博”,以此作为判断官德人品的价值标准。《左传》提出:“德,国家之基也”,把培育高尚的美德视作“立国”的根基。孔子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把“德政”形象地比作众星围着北斗星那样获得黎民百姓的拥戴。孟子说:“不仁者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荀子有言:“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管子》称“授有德则国安”。东汉王符说:“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西汉刘向有:“德不厚者不可使民”,这些从反面说明无德之官害国害民。唐太宗说:“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宋臣陈师道诗云:“百年富贵今谁见,一代功名托至公”。宋代王安石: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金臣元好问诗云:“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清代郑板桥:“种十里名花,何如种德;修万间广厦,不若修身”。孙中山说:“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些思想强调的都是修身正己立德从政的重要作用,由此也可看出,千百年来,我们这个民族就一直充盈着道德的良知、流淌着道德的血液。

官德标准是什么?我认为,官德应包括“三德”:大德、业德、品德。“大德”就是坚持党性原则,忠诚于党,理想信念坚定,树立旗帜鲜明的政治形象。从实践党的宗旨和推动党的事业的高度,坚持认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高度重视和加强官德修养,塑造好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以自身的模范行为,有效履行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使命。“业德”就是坚持为民原则,履职尽责,推动事业发展,树立勤政实干的公仆形象。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践行“为民、务实、清廉”“忠诚、干净、担当”的总要求,切不可“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品德”就是坚持道德准则,廉洁奉公,增强人格魅力,树立公正无私的廉洁形象。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格,就会有光彩和魅力;拥有了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力量,就能不令而行、造福一方。

怎么涵养官德?官德莫忘“严”与“实”,只有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才能将他律变为自律,变外在的规则为内在的价值。要从履职尽责中践行、从权威教诲中领悟、从典型身上学习、从古代文化中汲取。特别是在各种诱惑面前要明大是、有定力、敢亮剑,正如清代监察御史杨维乔在东汉著名的“一钱太守”刘宠墓前的题诗:“居官莫道一钱轻,尽是苍生血作成。向使特来抛海底,莒波赢得有清名。”

但丁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周恩来也曾经说过:“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检验。”邹韬奋有言:“天下作伪是最苦恼的事情,老老实实是最愉快的事情。”官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只要我们秉承理想信念、充实理论知识、磨练意志、充满激情、履行责任,就能够一身正气、为民履职。我们所站立的地方,正是信念的圆点;我们所抵达的地方,正是我们事业的半径;我们共同创造的世界,正是为政为官、勤政为民的梦想之“圆”。

(康井泉)

猜你喜欢

官德从政立德
孟子的官德思想及当代启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大唐宰相狄仁杰的官德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全面从严治党需加强官德建设
《周易》中的官德修养思想探析
从政德为本
“严以修身”先立德
有必要制定从政道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