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努力推进经济稳定向好的发展势头

2015-09-10

廉政瞭望 2015年8期
关键词:经济

面对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只有注重短期与长期相结合,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才能巩固经济稳定向好势头,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走上增速更稳、结构更优、质量更高的可持续发展轨道。

加强预期管理,防止需求收缩自我加强。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若与短期需求收缩等因素叠加,市场预期将会恶化,导致需求收缩自我加强。因此,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是当前宏观政策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是加快推进今年已确定的基建项目和重大工程建设,以稳定市场信心。央行在保持货币政策稳健前提下,应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释放信贷增长空间,同时要高度重视结构性工具的使用,防止局部风险的爆发和传导。在短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速度过低和过高都不利于结构调整的推进,必须综合国际环境和国内供需条件,预先确定GDP季度增速的短期调控区间,准备好预案和政策储备,以保持宏观调控的主动性和定力。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稳定投资需求。在房地产和制造业投资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努力保持基础设施投资的较高增长,是当前稳增长的关键。要加快实施水利建设项目,加快推动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在乡村公路、行政村聚居区道路硬化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在尽可能地补上农业现代化“短板”的同时,发挥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要按照中央关于新型城镇化的战略部署,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地下管网、生态治理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巨大投资潜力。加快过剩产能退出和资产重组进程,促进经济效率。以产能调整带动资产重组,是重塑增长动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推动产能调整,需要破除市场功能与行政手段之争,利用好市场机制对产能调整的倒逼作用和行政监管的促进作用。要实施兼并重组的财税、金融支持政策,鼓励优势企业开展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退出政策体系,整合各种企业退出支持基金,支持企业减产转产,规范破产清算政策,健全风险应对预案;着力创新行业管理方式,依照能耗、环保、质量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形成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和制度体系。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创业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恒久动力,中国经济升级发展根本靠改革创新。培育新的增长点,关键也要靠深化改革,消除束缚创业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积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改革,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效激发了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有力支撑了经济稳定增长。当前要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政策落地,特别是政府要勇于自我革命,给企业松绑,为创业创新提供便利,积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让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细胞活跃起来,不断汇聚成推动发展的巨大动能。培育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巩固经济向好基础。资本市场对于稳定经济增长、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深化改革开放和防范金融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高效的投融资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强化市场监管,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信用评级等市场化约束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经济提质增效。新时期,面对发展环境变化和阶段转换,需要我们着力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当前,要以深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大力推动沿线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在有效化解我国过剩产能基础上,倒逼我国产业升级,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狠抓改革政策落地,重构干部激励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步伐明显加快,出台了一系列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改革举措。要根据各地实际,建立包括推动改革、促进创新、改善民生和生态环境的新激励机制,加大对经济新常态、改革新举措、发展新经验的推广宣传,让会干事、想干事、敢干事的干部人才脱颖而出,使各项改革举措释放潜力、增加活力和提升效益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

猜你喜欢

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搞活一座城,搞好“夜经济”
夜经济 十人谈 激荡另一种美
经济下行不等同于经济停滞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分享经济是个啥
分享经济能给民营经济带来什么好处?
拥抱新经济
“怀旧经济”未来会否变怀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