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生态底线建设美丽镇海

2015-09-10薛维海

廉政瞭望 2015年8期
关键词:镇海整治生态

薛维海

在历届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镇海的生态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先后获得“全国第五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浙江省首批省级生态区”等称号。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产业功能定位的实际状况,我区生态建设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足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改善环境质量的难度持续增加与人民群众环境需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了回应广大群众的关切,新一届镇海区委、区政府按照浙江省委“两美”和宁波市委“双驱动四治理”重大部署,坚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整治放在区域发展战略之首提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新的提高,2014年空气质量优良率80.2%,PM2.5年平均值同比削减18.5%,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为宁波市首个获此殊荣的区域。

勇于担当、敢于破难,

抓紧抓实生态环境整治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通过多种方式,统一全区上下的思想认识,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以牺牲绿水青山为代价换取所谓的“金山银山”,决不以影响未来发展为代价追求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以破坏人与自然关系为代价追求表面繁荣,决不对突出问题束手无策、无所作为,从环境污染最严重问题抓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步步为营、久久为功,不断积小胜为大胜。

强化保障、落实责任。为更好推进生态环境整治战略,我区成立了实施环境整治战略领导小组,由区委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组成,并制订了五年行动计划和三年工作计划,明确每一年的具体工作任务,绘制具体任务完成情况的“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进度表”,将每项具体任务落实到专人负责,近三年各项投入累计已达88.6亿元。

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把生态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各有关单位的能动性和积极性。领导小组开展定期和专项督查,及时进行通报和年度考核,对工作任务完成好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

加强宣传、公众参与。建立每季度一次环境信息发布会制度,三年累计召开12场。通过“百名”系列活动,组织各界群众参观重点监管企业、重点生态工程。建立实时网上舆论响应机制和网络发言人制度,开通了“@镇海环保”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其中“@镇海环保”微博在全国环保政务微博中影响力排名第23位。开展了“环境质量民情日记”、“环保—网民面对面”等活动,凝聚全社会参与生态建设的正能量。

规划先导、严格管控,

全力坚守生态保护红线

推进多规融合。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龙头,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推进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融合,确保每一规划都不触及安全生态保护红线,都有严格的开发建设边界。

优化生态布局。按照发展优质、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要求,重点完善滨海产业带产业提升、生态改造提升,村庄布局调整等规划,明确由东向西构建海洋——二、三类工业——城市生态带——城市功能区的发展布局,从根本上优化生态格局,形成产业带与居民区“安全隔离、生态相融、功能互补”。

强化法律约束。镇海区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强化化工产业布局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限定化工产业布局范围,其他区域不再布局化工和其他三类工业,对现有的化工企业和其他三类工业企业限期进行搬迁、转产或关停。

绿色引领、环保倒逼,

坚持不懈推进转型升级

绿色引领转型。依托镇海新城、宁波市大学科技园、物流枢纽港等平台,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文创经济发展量质齐升,三年来引进文化创意项目800余个,其中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的项目245个,合计注册资金超过29亿元,主营收入16.2亿元。同时重视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业、商贸业、旅游业、建筑业、房地产业和航运业等产业。

环保倒逼转型。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装备创新、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抓好化工行业整治,实施精细化工行业三年整治提升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了目标任务,累计关闭搬迁转产企业46家,改造提升26家,完成了61家化工企业整治提升。抓好酸洗行业提升,在紧固件行业集中的九龙湖镇建成国内最大酸洗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点多面广的污染源。抓好废旧金属行业提升,关停30多家纯生产型再生金属企业,机械化加工水平达到35%。同时抓好电镀行业、印染行业整治提升。

平台支撑转型。提升产业发展平台,重点抓好宁波石化区、镇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枢纽港等产业园区,加大工业投入,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重视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宁波市大学科技园建设,启动了清华校友创业创新基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宁波研究院及产业园等“五大平台”建设,积极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兴产业研发成果转化基地。大力支持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

政策支持转型。完善并落实《关于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等“1+X”政策意见,综合运用政策、行政、法律等手段,合理配置环境容量资源,支持发展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附加值高的产业,为产业转型腾出能耗指标、腾出环境容量,每年安排财政资金达4亿多元。

发展惠民、环保为民,

有效回应群众生态期待

认真抓好煤尘污染整治。通过搬迁港区煤炭码头、新建防尘设施、改进作业方式、完善喷淋装置、加强运输管理等措施,对煤尘进行点、线、面综合防治,让老百姓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经过三年多的整治,降尘量较整治前下降82.9%。

深入开展“清洁空气行动”。推进有机废气治理,近三年投入约8亿元对42家企业开展废气整治,引入了化工行业LDAR(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减少了无组织废气排放,有机废气总量削减3093吨,较整治前下降17.4%。推进“禁燃区”和“限行区”建设,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732吨。抓好脱硫脱硝工作,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0.6万吨/年、1.9万吨/年。

全力抓好“五水共治”。区委作出了全面深化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制订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2012—2015行动计划》等专项整治计划,全面开展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工作,2014年基本消灭区域内垃圾河,力争2016年消灭垃圾河、臭河、黑河,努力治出秀水美景、治出发展后劲、治出百姓口碑。

扎实推进森林城市创建。重点实施了城市公园、通道绿化、立体绿化、林带提升、水系绿化、美丽乡村、森林保护、高效林业产业和湿地保护小区等十大重点工程,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达45.5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3平方米,2013年通过省级森林城市创建验收。

源头治理、综合管控,

依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加强环境监管。实行“5+2”、“白+黑”的无缝执法模式,开展“智慧环保”建设,拓展环境监测监控中心功能,目前已对160余家企业和重点区域实现在线24小时监控,同时建设了13套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创新源头总量管理,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定和排污权有偿使用,镇海区排污总量控制改革列入省首批创新示范点,并获得2014年度综合考核优秀的好成绩。

严格责任落实。建立完善环境保护考核问责制度,对未完成环境保护目标责任、未考虑环境影响而致使决策失误、处理不当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严肃追究责任,坚决予以“一票否决”。

抓好信访维稳。把环境信访作为环保工作的“信号灯”,加大对各类环境信访特别是污染纠纷和重点环境问题重复访的调处力度,维护群众权益,避免问题恶化升级为群体性事件。推动环境危害大、风险高、易发生污染事件的企业参加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提高环境风险防范能力。

猜你喜欢

镇海整治生态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生态养生”娱晚年
镇海为大乙烯装上“中国心”
专项整治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郑镇海:做中韩交流“民间外交家”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