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近人物,提升学生精神品格教学

2015-09-10许淑秀

考试周刊 2015年90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初中语文

许淑秀

摘 要: 语文教材中不少人物对学生精神和品格的提升能够产生极大的影响,人物有作品中的,有的完全是作者自己。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能够走近这样的人物,语文老师必须思考学生走近人物的途径和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走近人物 精神品格 提升策略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作品人物乃至作品之作家,都是学生精神成长品格形成的偶像,学生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取不少精神营养。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学生在阅读中,如果不真正走近这些人物,学生就不可能完全获取精神营养,形成完美品格。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就必须思考学生通过阅读真正走近人物的相关问题。

一、提升学生精神品格的走近人物需让学生借助文本语言

语文教材中的篇篇目目,可以是一座座美甲胜天的富矿,里面蕴涵极为丰富的人文精神。学生学习文本,就是要让学生获取丰富人文精神的熏陶感染和真正意义上的启迪。这丰富的人文精神就蕴涵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学生阅读,我们完全有必要让学生从文本的字里行间挖掘如此丰富的精神意义上的矿藏。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陆定一的《老山界》,这是一篇表现红军长征之不朽革命精神的作品,对于初二年级学生,学习文本就需要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感受长征的革命传统,接受长征革命传统的熏陶感染,让学生初步认识社会主义国家是革命先烈之不朽的革命精神换来的。学习文本,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红军的革命传统,应当让学生走近一个个红军将士,让学生抓住教材的文本语言感受,这才算得上是真实意义上走近红军。如让学生寻觅红军从天黑以后到黎明之前的表现,学生便从在“之”字拐的路上行军,山腰的露宿中发现红军长征的艰难。他们从作品的字里行间总结出红军在长征中的“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由此,更生发出对红军将士的崇敬之情,由此生发出发扬革命传统,弘扬先烈意志,促进自身身心得以健康发展的决心。

二、提升学生精神品格的走近人物需让学生借助文本情节

应当做出这样的肯定,能够表现人物之精神品格的文本,大都是一些叙事性的作品,都是由具体的故事情节突出人物形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物的精神品格就是通过一个个实例或具体或概括地表现出来的,就是通过具体实例从发生到发展到高潮直至结局的完整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对此,我们可以做出这样的思考,走近人物的提升学生精神品格需要借助教材文本的情节,尤其是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这就需要学生不但清楚事情发生的原因和结局,更明了事情发生的过程,尤其是事情发生的高潮部分,就是人物精神品格最突出表现的部分。因此,在平时的阅读教学感悟中,为了促进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坚持多让学生清楚并清晰文本的故事情节,尤其让学生感悟文本中故事情节的高潮处,学生便由此获取更崇高的人物精神品格的熏陶感染。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在一些写人的文本里,往往是以多件事情表达的,我们可以在让学生罗列作者所写的多件事情中,让学生从一件相当具体的事情中走近作品中的人物。如作家魏巍之《我的老师》,文本共叙述了蔡云芝老师爱护作者的七件事,最主要的是写着老师排除我和同学之间的小纠纷和我梦里寻师这样的两件事情,教学时让学生掌握了前面的5件面上的事情后,就再让学生比较重点地阅读感悟后的两件事情,学生便由面到点地加深了对蔡云芝老师的印象。

三、提升学生精神品格的走近人物需让学生借助相关资源

入选于初中语文教材之作品,好似璀璨之群星。纵横数万里,上下几千年。对于初中学生,真正走近人物之精神品格的提升,有着一定或者就是较大的困难。因为初中学生哪有那么丰富的生活和社会阅历,初中学生怎能是古今中外全部精通者呢?文本中所提及的一些就是距离现在几千年的相关人物,其品格多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结晶。我们不能那样搭胡桥,而是应当设法让学生产生真实意义上的感悟,而且都是颇具正确人生观和理想价值观意义上的感悟。怎样达到如此目的,需要学生利用相关资源,如作品所出炉时的时代背景,这是至关重要的。不让学生知晓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完全有可能在走近人物时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误解,而达不成理想意义上学生精神人格的提升。以学生学习陆定一的《老山界》为例,这是描写红军长征时期的,距现在已有近100年的历史,这是描写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画面的作品,即使是初中学生,在没有较为丰富的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革命历史方面的诸多知识,学生肯定不会悟出红军那充满革命英雄气概的革命精神的。在教学《老山界》时,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呈现出比较有代表性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画面,呈现出红军长征中那坚苦卓绝的画面。学生在手上有了一手资料,在脑海有了具体的形象,对红军们在老山界的行为有了正确的感悟,对红军长征产生了无比崇敬之情。学生们敬仰红军,愿意弘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

走近人物提升学生精神品格的阅读教学,还需要做多方面的思考,只有多思考其应对策略,才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具体目标。

参考文献:

[1]肖川.教育的使命与责任[M].长沙:岳麓书社,2007.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深化.[J].教育研究,1997,(9).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强化人格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