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齿的风波

2015-09-10霍佳

孩子 2015年12期
关键词:口腔医院门牙挂号

霍佳

昨天晚上,小秧的第二颗上门牙掉了,新牙已经露头,我的一桩心事终于落了地。

大约两年前的这个时候,小秧和秧爹玩耍时不小心将门牙磕在了沙发上,顿时血流如注。我和秧爹慌忙连夜赶到位于魏公村的口腔医院看急诊,当晚不能诊断,只能简单处理。次日凌晨,秧爹去口腔医院排队挂号,然后回家接上我俩,千辛万苦地总算看上了医生。

医生让我们拍了X光片,看了看之后,建议拔掉它们。

医生建议拔掉这两颗门牙的理由如下:

1.这两颗上门牙已经完全松动,这么挂着孩子会觉得不方便,不如拔掉好。

2.小秧此时已经四岁半,再过一两年就要开始换牙,从片子上看,现在牙根也已经吸收得差不多了。拔掉也不会很痛,很简单。

3.如果不拔,也许会影响出恒牙,也许会疼。总之,也许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4.拔掉牙齿空着的确不好看,但儿童普遍是六岁多时换掉这两颗门牙,但女孩子则普遍早一些,有的也许五岁多就能长出新牙。

5.拔牙之后不能装临时假牙,孩子受不了,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听罢医生的建议后,我非常纠结,倒不是觉得拔牙有多可怕,而是小秧是个爱漂亮的小姑娘,心思又敏感。此刻才四岁多,拔掉两颗门牙,空着那么久,必然是不美观的。不难想象,如果拔掉这两颗门牙,各位三姑六婆将会在长达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大惊小怪地当面问孩子:“哟!换牙这么早啊!”“小秧怎么没有门牙啊!”

所以以上关于拔牙的利弊是我一遍遍跑诊室反复问出来的,医生一开始就只是简单地说:“我建议赶紧拔。”

正在我纠结之中,一位年老的医生走过,我的这位医生赶紧叫住她,说:“X主任,您给看一眼这个片子,该不该拔?”

这位主任看了一眼,指着片子说:“牙根都萎缩成这样了,留着干嘛呀?万一再疼了,还不是得来挂号?现在拔了就没事了嘛。”

我的医生说:“X主任可是我们这里最有经验的专家,根本挂不上号的,你也听见了,她也建议拔掉。”

但我还是不能够下定决心。其实小秧这时候已经表示愿意拔牙了,她说害怕,想尽快结束这件事情。

我发了微博,听到了很多各种各样的热心答复。感觉其实这种情况也挺多的,有的人拔了牙,有的人没有拔牙。两种选择其实都不少。这让我心里踏实了很多。

最后我和秧爹坐在医院的走廊里商量了半天,觉得牙齿拔掉容易,长出来就难了。那一天,我们决定先回家观察,万一小秧几天内觉得牙齿不舒服了,疼了,秧爹再辛苦一趟,半夜去口腔医院排队挂号再来拔牙也不迟。

我们就这么战战兢兢地回了家。起初几天,每天我都提心吊胆地看着这两颗摇摇欲坠的小牙。我告诉小秧,有任何不舒服,就要赶紧告诉妈妈。

但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那两颗牙居然一直没有掉。虽然一直都处于拿手碰能感觉松动的状态,但两颗小牙甚至还长得结实了一点,可以咬一些不那么硬的东西。

而小秧,也在五岁半以后,陆续长出了六龄齿,换掉了下面两颗门牙,到了六岁半左右,昨天晚上,终于换掉了这两颗摇摇欲坠的上门牙。

当初没有拔这两颗上门牙,我是侥幸选择对了。对此我总结了一点经验,供各位家长在面对类似成长的烦恼时参考。

首先,有时候医生的建议不仅仅是从诊疗角度考虑的,而是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比如小秧的门牙,反复询问后我们发现,如果不拔,最大的风险是可能半夜她牙疼,哭了,那就还得再来拔。也就是说,这次不解决,可能会留麻烦。

但是对于做父母的我们来说,麻烦倒不是那么可怕。我们还是希望尽量减少对孩子日常生活的困扰。因此问明白医生做最终方案的理由,会更有助于家长从自己的角度进行判断。

其次,孩子成长中这样的小烦恼很多。所幸现在有网络,有时候孩子发生的问题虽然在周围没有看到,但上网一问一搜索,会发现还多得很。这样也会让家长安心很多,并获得很多经验。

最后,有时候,顺其自然才是面对棘手问题时最好的办法。这件事可以这么圆满地结束,最大的功臣就是小秧自己。我们其实什么都没做,她是自己长好的。按当时医生包括老专家的说法,小秧这两颗牙根本待不住,回家也是要掉的。但没想到居然和正常的牙一样,坚持到了新牙出现。

很多令父母抓狂的小问题,最终都是被孩子的成长自己解决。为人父母实在没有必要动辄就焦虑抓狂,成长的力量比我们想象的强大很多。我是个很容易在小事上纠结焦虑的人,但是有了孩子之后,我觉得我被治愈了很多,变得淡定从容多了。

人常说为人父母怎么不容易,孩子应该感恩父母。我倒是觉得,做母亲这个过程,让我获益良多。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一定要有个人来感恩,也应该是我向小秧感恩才对。

猜你喜欢

口腔医院门牙挂号
迷糊的大门牙
分析探讨自助挂号系统在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华西口腔医院医疗诊疗与操作常规系列丛书出版发行
小门牙
我会独自挂号
南京市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院
门牙帮
口腔医院门诊护患关系与沟通现况问卷调查分析
两个满月
挂号中介服务“赔本赚吆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