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党治理研究

2015-09-10

人民论坛 2015年23期
关键词:政党现代化体系

政党治理的概念据称是在21世纪初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与国家治理的概念相似,政党治理也是区别于以往的管理概念,强调互动和多元参与。国内有学者对政党治理做出定义,认为它是“政党运用意识形态、制度体制、政策和组织资源,通过协商、合作、互助等方式实施对党内事务的管理,使政党内部各主体间形成政党认同,并自觉服务于政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行为的互动过程”。因此政党治理的内容,一方面是内部性的,即如何组织党员、管理党员,另一方面是外部性的,即如何调动和组织党员干部治理社会,与社会成员进行互动,实现政党执政参政的目标。

武汉大学刘俊祥教授对国内学者的政党治理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国内政党治理研究主要致力于“党内治理”,涵盖了政党的现代化转型、组织规模、体制制度、实力能力和治理方式等重要问题,基于治理和善治目的的研究和探讨,对于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用的理论资源,但过于侧重“党建”角度的研究,轻视政治学或政党政治视角,同时建言有余,对中国共产党治党实践总结不够,研究对于公平价值的重视也不够。

国家行政学院马宝成研究员和谭学良博士后,通过研究世界其他国家政党治理实践发现,各国政党治理和转型中,对学习型政党建设、党员素质提升,制度化、法治化,党内外多元交流,治理结构优化,治理工具多样化,执政效果的长期性和服务职能的强调已经成为趋势。这样的转型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整合社会利益,健全国家稳定机制,促进社会发展。但具体的实践方式,则要立足于一国的国情和党情。

那么对于中国而言,面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背景,政党治理要如何重新定位?将面临哪些内外部的风险与难题?提高政党治理能力,构建政党治理体系,需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面对互联网的发展大潮,政党以怎样的心态去应对,如何重新调整政党、国家和社会职能的边界,如何克服网络化的负面效应?一些广受社会诟病的痼疾,要如何治理和革除?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政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政党治理是国家治理研究的重要论题。在党的建设中融入治理的理念,通过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法律规范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协调好政党、国家、社会的关系,并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这是政党治理的目标,亦是本期策划的初衷。希望通过对前述问题的探讨,将国家治理与政党治理的研究与实践推向深入。

—人民论坛“特别策划”组

猜你喜欢

政党现代化体系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德国《政党法》的精神内核和制度构造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我的女巫朋友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国内外关于政党类型学的研究评述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
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