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车尾文化:行走在文化产业路上的创意黑马

2015-09-10仲雪琴

新闻世界 2015年7期
关键词:车尾车主汽车

仲雪琴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私家车的迅速普及,车尾语言(俗称“车贴”)这种汽车边缘性文化也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作为彰显车主个性的时尚标签,车贴不仅在文字上简洁犀利,在内容上更是集创新、趣味于一体,在有车一族中像“文化衫”一样迅速风靡。探究车尾语的产生及发展,对于挖掘这一文化现象下所潜藏的巨大产业链及市场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车尾文化产业链文化产业创意

车水马龙的都市大街上,拥有私家车的人越来越多,汽车尾部上绚丽多彩的标语也成为了街头时尚。这些幽默可爱、妙趣横生的车贴,不仅彰显着车主的个性,也给匆忙行进中的人们带来了欢乐和轻松,宛如游走于城市间的一道独特风景线。需求带动生产,车尾文化的流行,为车贴生产厂家和销售者打开了一扇通往财富的大门,同时也延伸出了多条产业链,势将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之路越拓越宽。

一、车尾文化的历史溯源

最早的汽车贴纸要追溯到1887年在巴黎举办的第一届赛车比赛,参赛选手将标识自己号码、车队、赞助商等信息的贴纸附于汽车侧门一处,作为特有的身份以便识别。①伴随欧美国家繁荣发展的工业,以汽车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产业链被迅速带动起来,车贴也开始作为一种时尚、充满个性的视觉符号形式活跃在市场上,并受到越来越多的有车一族的青睐。

欧美国家崇尚个性与自由,这也使得车尾文化在年轻人中快速得到传播。再者,和中国的交通法不同,欧美的交通法对汽车车身外观的修改并未做出规定,因此大街上随处可见胡乱涂鸦的私家车。然而,我国交通法对汽车外观的修饰做出了明文规定,指出改变机动车车身颜色必须要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申请变更登记,而且车身贴膜的面积大小也必须小于车身面积的1/3,不得遮挡车窗视线。面积虽然不大,但许多车主对自己爱车的这“一亩三分地”甚是爱惜,想方设法地为车尾这块可装扮的地方添彩。尤其是那些走入社会的80、90年代的年轻人,创造性思维迸发,渴望用汽车这种象征身份与个性的符号来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种心理驱使下,各种迎合年轻人口味的车贴成为人们争相竞逐的时尚标签。因而,从欧美传入我国的“舶来品”——汽车贴纸,经过近30年的发展,已经作为一个汽车市场的个性化产品在国内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识,而由车尾文化延伸出的产业链,也正在一步步创造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效益。

二、车尾文化的实际效用

“车尾文化首先给人们一个视觉上直观的刺激,然后是心理的刺激”②,学者张颐武在谈到车尾文化时如是说。这种饱含车主心理表达的车尾语言,除了实现亲切交流的功能外,更像是流动于城市大街小巷的文化符号,彰显着动人的人文风采。尤其在崇尚以车代步的当下,车尾文化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讲,通过文字或者图案的视觉符号,为陌生的驾车人之间搭建一座理解与沟通的桥梁,轻松的精神对话不仅为冰冷的汽车平添了一丝温情,也为枯燥无味的行车旅程带来了一缕快乐。

1、真诚友善的安全提醒

行车在途中,安全比任何东西都重要。或许,熙熙攘攘的环境、川流不息的人群和车群,会让人滋生一种烦躁的情绪,无形之中就增加了某些危险的因子。但是,车窗外的别样“风景”却能缓解拥堵路上的枯燥与不安,各式各样的车贴用诙谐的语言让大家会心一笑,心情愉悦地主动保持车距,同时营造了礼让慢行、警示友好的行车环境,成为安全交通、和谐交通的润滑剂。如今,车主驾车之余扫几眼周围的“车尾文化”,已经成了许多人自然而然的习惯。尽管车贴的样式多如牛毛,其安全提醒功能却是如出一撤的。比如,看到贴有“新手上道,请多关照”的标志,就立刻心领神会前面车主驾驶技术并不熟练,要保持车距,保证安全。

2、美化汽车的创意装饰

汽车尾部的一方之地,成了车主们张扬个性的平台。那些形形色色的车尾文字和图画,本身就起到了美化汽车、赏心悦目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如果汽车意外被蹭出几道划痕,送去修理费时费力,还得花去好几百,但买个车贴把划痕的地方“修饰”起来,既省钱简便又美观大方,于车主而言可谓一举两得。当然,经济划算的同时,有一点也得注意,那就是不能违反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司机使用车贴表达感情无可厚非,但需要把安全驾驶放在首位,车贴的位置不能挡住视线,更不能遮蔽车牌,尽可能地将可视的安全隐患排除在外。因此,车尾语言的选择与张贴,要尽显文明之风,个性张扬却又不失大气优雅,使车贴成为文明交通的“美丽符号”。

3、灵性流动的文化符号

车尾语言不仅与潮流同步,引发人们的共鸣,更是通过嬉笑调侃的形式成为草根车主宣泄内心情感的新平台,成为饱含城市韵味的文化符号。诸如“油价太贵了,本车改喝啤酒”,源自网络的“我是出来打酱油的”、“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等热语段子,一方面满足了年轻人的审美口味,另一方面也对时下的流行文化做了最生动的注脚。“车尾文化实质是城市交通文化的一部分,是当代城市民俗的一种新现象。”民俗学家、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陈建宪教授认为,“城市是枯燥、压抑、灰蒙蒙的,车尾文化体现了都市人闷在钢筋水泥困境中人的灵性。通过诙谐、幽默的语言把人的聪明才智、情感性情统统展现了出来,既表达了都市人的一种无奈,又表达人在无奈情况下的柔性抗争。”③故而,作为一种流动的文化符号,应该展现一种温婉、达观的气质,在清新的、平和的环境下,倡导绿色健康的车尾语言,将汽车礼仪融入到行车途中,为枯燥的旅途增添一抹亮色。

三、车贴创意勃兴文化产业

当车贴从一个符号变成一句充满个性的语言的时候,它注定要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注定要从一个平凡的事物发展为一个前景广阔的产业。当那些或诙谐、或惊醒、或可爱的车贴风靡时尚般地被贴上汽车尾部时,就早已预示着这种流动的车尾文化,在张扬车主个性的同时,更蕴藏着巨大的产业价值。“文化是土壤,创意是种子,产业是果实”——车尾文化,或许正在向我们诠释着这个蝶变与更新的时代下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

1、车尾文化助推文化产业的形成

在我国,车贴真正兴起于2009年6月。当时汽车商场上出售的只有金属车贴,而且大部分产品来自荷兰的MIKO公司,批发价3.6元,给经销商的建议零售价是9.8元。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一张车贴能卖到28元。④后来,随着车贴的热销,国内不少从事工艺品生产和汽车零配件采购的商家嗅到了小小车贴后潜藏的巨大商机,便从国外引进纯英文的金属车贴(当时称为趣味警示牌),并与外国公司MIKO协商,在国内将首批英文金属车贴翻译成中文,同时也开启了把网络语言应用到车贴上的研发工作。几经努力之下,第一套成型的中文金属车贴共有50个款式,每张生产成本3元左右,而零售价介于9.8元到20多元,完全由各地市场的消费能力决定。

到了2010年上半年,车贴的种类和花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干胶印制的车贴开始崭露头角。如今的车贴,材质已经五花八门,诸如纸贴、不锈钢车贴、3D立体贴、金属薄贴等在车贴市场上早已屡见不鲜。根据车贴粘贴的位置,又可分为车身小贴、套装对贴、整车贴、轮圈贴、引擎贴、灯眉贴、前后挡风玻璃贴等等,总之大小、材质、图案有别,车贴的价格也相应的发生变化。⑤小小车贴,融入了人们的巧思和创意,身价顿时成倍增长。

据中咨网研究部预计,我国2015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1.7亿,如此庞大的市场,无疑会大大助推车贴产业的蓬勃发展。现如今,有车一族热衷于用车贴装饰自己爱车的“门面”,而买家也以风格多样、新颖独特的车贴投其所好,不仅任何一家汽修店的车贴产品琳琅满目,这股热卖之风也刮到了互联网。笔者试着在淘宝网输入“车贴”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相关产品达68万件之多,车贴受欢迎和产业化程度可见一斑。

2、文化创意延伸出巨大产业链

车尾文化的诞生乃至流行,并不是出于偶然,而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人们文化心理的个性化表达。五花八门的车贴受到车主们的青睐与追逐,不仅印证了车尾文化这一表象下的巨大市场推力,同时也揭示了一条连接多方的产业链正在形成。尤其是当下,车主们频繁装新自己爱车的“后窗美景”已然成为一种消费习惯,而由此延伸出的“换车贴+洗车+汽车保养美容”营销模式,无形之中也延伸了产业链,让汽车行业的服务内容又得到了拓宽,效益增值是指日可待的。

卖方对车贴这块市场“蛋糕”的争夺,将会是一场不见硝烟的持久战,而决胜的关键就在于产品是否有“创意”,能否赢得买家的口碑。目前根据相关市场调查显示,从事车贴销售的除了专门的汽车产品生产厂家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个体经营户,使得行业竞争更加激烈。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的进入门槛低,一个略懂动漫、有点文字功底的人,自己充当设计员,把丰富的网络用语以及新颖的素材稍作整合,再拿着设计好的车贴样品找一家收费便宜的印刷厂印制,就能将产品代销到市场上去。⑥这种局面的形成倒也没有坏处,因为任何行业要发展出规模,必须具备一定数量的从业者,只有形成了集聚效应,才足以拓宽其产业的上下游领域。事实上,无论是印刷企业、经营户,还是经销商、零售商,都从中获得了商机,在车贴的售卖中尝到了甜头。另外,车尾语言多元化的特性,也为一些专业的设计公司和有想法的在校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平台,一款颇具创意的车贴设计,完全可以按市场潜在价值卖给制造商或经销商。不过,车贴产业这个金矿能挖出多少财富,能创造多少价值,还得看从业者的创意如何。

在这个彰显个性的时代,人人都想创造出自己的风格。虽说现在的车贴内容比较丰富,但是大部分还停留在模仿、追逐时尚的层次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并不十分突出。创意独特的车贴,已经不单单是汽车的外形装饰,它更多的体现为一种情感化的形象表达,通过颇具创意的符号设计,既表现出对生活的追求,又倡导一种文明的安全警示,这该是车贴设计的灵感与内涵。因此,要想挖掘车尾文化这一现象背后潜藏的商业价值,只有在车贴的图案和文字设计上动脑筋,出“点子”,变小作坊式的生产为颇具文化韵味的产业流水线,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车贴行业分得一杯羹。

结语

私家车数量的急剧攀升,带动了汽车边缘文化产业的迅猛发展,让这个新兴的车尾文化不仅走入大众的生活,也逐渐发展为生机勃勃的文化产业。那些令人开心一笑、张扬个性、体现车主秉性和意境的车尾文字和图画,宛如一道道靓丽的风景,让我们旅途不再寂寞,它同时也展现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与飞跃。“创意成就产业,文化带动发展”,车尾文化——这匹行走在文化产业路上的创意黑马,能将以汽车为载体的产业做到多大,能将其产业链延伸至多长,唯有以智慧做衣,用创意为媒,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规范各个下游产业链的生产,方能在科学合理的布局下创造更大的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①古金子、李大鹏,《汽车车尾语言个性化特征探究》[J].《现代语文》,2013(4):110

②张明月、张光明,《个性化车贴何去何从?》,http://news.ifeng.com/gundong/ detail_2011_09/03/8916601_0.shtml.

③唯嘉,《汽车时代的“车尾文化”》[N].《中国水运报》,2013-1-18

④卫炜,《中国式车尾文化》[N].《中国产经新闻》,2010-11-8

⑤古金子,《车尾语时代风格漫谈》[J].《现代交际》,2013(3):61

⑥周律江,《车尾文化长出新产业链》[N].《浙中新报》,2010

(作者:四川外国语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车尾车主汽车
嘀嗒出行与蔚来达成合作鼓励车主成为顺风车司机
快乐辞典
汽车的“出卖”
汽车车主的移动应用
九大豪华车品牌车主中欧形象大PK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3D 打印汽车等
“挂”车
搞笑的“车尾贴”
汽车就要飞起来了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