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音

2015-09-10

知识就是力量 2015年5期
关键词:果蝇小行星天体

“时间与重力的关系错综复杂,这听起来像是科幻小说的情节,但这些测量是真实的。”

——美籍物理学家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叶军

根据爱因斯坦的预言,由于在距离吸引物(如地球)中心越远的地方,时间流逝得越快,因此可用一个超灵敏的时钟来确定海拔高度的微小差别。研究人员早期通过比较两个距离很远的时钟速度证明了这一理论。而美国科学家新制造出的非常精确的原子钟,能够检测出其与地球中心的距离变化,从而产生的节拍速度的微小变化。

新的原子钟比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铯微波时钟要精准几个量级。“我们现在用的时钟就像是一只指针每秒移动90亿次的手表,而我们制造出的这只‘手表’,指针每秒可以移动1000万亿次;我们就像在追踪光的波纹一样。”美国联合天体物理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叶军说。制造一个如此精确的时钟可以改善我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帮助制定时间和空间的基本法规。

“防止小天体撞击地球的关键是测定它的轨道,然后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这个以我们现在的航天技术就可以达到。”

——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嫦娥之父” 欧阳自远

人们对于“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担忧已很多年,欧阳自远表示已有可应对之法。在地球外围有很多小行星,处处都危及地球的安全,比如多年前的恐龙大灭绝就是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所产生的尘埃弥漫在空中,导致地球75%的生物物种被灭绝。

“掌握小天体的飞行轨道后,人类可以发射一个航天器,飞到它周围挨紧,比如知道了它的轨道可能一年后要撞地球,就朝某个方向轻轻推它一下,只要把它的轨道方向稍微改变一点,它最终将会和地球擦肩而过。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四两拨千斤'。因此我们完全有能力说:‘以后再也不会有小天体撞击地球了’。”欧阳自远解释道。

“我们通常认为饥饿是单一的神经中枢引发的情绪和行为。但对果蝇来说,当大脑感受到饥饿时,引发觅食、摄食的可能是完全独立的两套体系。”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 王立铭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铭课题组通过在实验室中重现果蝇的觅食行为,第一次在动物中发现了一种调控觅食行为的蟑胺分子。据悉如果没有这种分子,果蝇即使饿了也不会去找吃的。

水果腐烂易滋生酵母菌,为果蝇主食之物。研究发现,蟑胺就是饥饿引发的觅食行为的一个关键分子。但蟑胺的缺失能阻断果蝇的觅食行为,却并不能阻断其摄食行为。由于果蝇的觅食行为和人类一样,因此王立铭介绍说:“希望这项研究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大脑,并在有朝一日帮助我们理解包括厌食症和贪食症在内的,相关代谢疾病的致病机理。”

猜你喜欢

果蝇小行星天体
NASA宣布成功撞击小行星
我国发现2022年首颗近地小行星
果蝇遇到危险时会心跳加速
2021年大樱桃园果蝇的发生与防控
太阳系中的小天体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测量遥远天体的秘籍
一分钟认识深空天体
基于改进果蝇神经网络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小行星:往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