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情阅读 用情写作

2015-09-10黄鸿静

课外语文·下 2015年8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

黄鸿静

【摘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课程内容的情感因素,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只有在写作中融入真情,用情写作,才能真正启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从而树立起全面健康向上的人生观。

【关键词】情感教学;体会情感;融情入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而在教学中,我们时常忽视了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忽视了它对学生精神世界所起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而现实是,一些学生对生活中亲朋好友对他的好无动于衷,不懂感恩。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很好地利用课程资源,充分挖掘文本的情感因素,并努力感染学生。如此,才能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陶行知语)。而在写作中,只有用真情去写,才能让学生尝到创作的快乐。

一、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如果在阅读教学中,能捕捉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不但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案例一:《黄河颂》高度颂扬了我们的民族精神。我尝试着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感,并试图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我首先让学生听一遍配乐朗诵,然后让学生说说听读后的感受。绝大部分学生的感受是激情澎湃。那么诗人光未然何以创作出如此豪迈的歌词呢?接下来介绍歌词产生的时代背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华北大地遭受日军的蹂躏,各地纷纷掀起了抗日的热潮。这样的历史背景,必然会激起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怀。为了强化这种感情,我让学生静心聆听这首乐曲。并在音乐背景下,通过教师示范朗读,用教师的感情去感染学生,让学生酝酿这种爱国热情。再通过学生竞赛朗诵的方式,以激起大家的共鸣,不断体会其中激情澎湃的爱国情怀。很明显,课堂上学生深深地被这种爱国激情感染了。有了这么美的情感体验,不就是对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的一种熏陶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在我们的众多语文课文里,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就会发现其中的许多情感因子。《土地的誓言》中作者对土地的深深的眷念、热爱、怀想 ,教师可通过深情的朗读,起到示范引领作用;《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母亲对他的爱,以及母亲死后,他对母亲的深情怀念,由这延伸开来,去引导学生体会这种人间挚情——亲情。

总之,无论是爱祖国、爱家乡这种伟大高尚的情愫,还是爱亲人爱朋友这种平凡的情感,都需要我们老师来不断地唤醒。

案例二:《散步》是一篇凝聚着一家三代温情的文章。教读本文时,学生很容易体会到课文所蕴含的感情: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而这种情感需要通过反复品读文章朴素的语言方可体会。阅读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很朴素的语言,同样可以写出很感人的文章来,只要情感真切。然而,对文本情感的挖掘如果仅仅到此,应该是不够的。我们可以很好地利用“一家人散步”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自己与父母,乃至祖父祖母之间的关系。比如:与家人一起用餐,一起逛街,一起看电影,或外出旅游等等所发生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关注琐事,体会微小事件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背后所蕴含的人间真情。因为,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与父母之间缺乏正常的沟通,交流,有的甚至自私,并且对父母的付出往往熟视无睹,无法真正体会亲人给予的爱,更不懂得付出、给予。如果孩子们能够不断地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那该多好啊!如果我们教师能有效利用文本的人文内涵,就能让我们的孩子拥有更健康的心灵。乌申斯基认为,拥有健康的行为前提是拥有健康的心灵。而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善良的情感没有在童年形成,那么无论什么时候你也培养不出这种感情来。”因而,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了。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只有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并把自己放入文本,融入事件本身,他才会有更深切的体会。也只有从文本中走出,联系到现实生活中,他才能获得更丰富、更有益的人生经验与体验。

二、用真情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现在学生普遍怕写作,那是因为他们不懂,写作其实就是写自己的生活,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所有的喜怒哀乐皆可写入作文。对学生来说,写作是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他们在作文中写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就可做到说真话,抒真情。当然,这其中需要教师有效的指导。

(一)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广阔的写作空间

学生从踏入初中始,不要过早给学生讲中考作文的框框条条,而是应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从课内到课外,用我手写我事,写我心。比如学了《羚羊木雕》,可以写写发生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事,或轻松的或严肃的,或课内的或课外的,或考场上的,或体育课上的等等,只要是亲身经历皆可。同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学会从事件本身引发思考、联想,生发出有益的人生启示。学了《喂,出来》后,就可以让学生自由展开想象,续写小说的结尾,思考小说中的人们的所作所为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重新审视自己的日常行为,关注关心环境问题。当然,还可以以写随笔、写日记的方式记录生活。因为学生在写随笔、日记时特别容易说真话。

(二)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

1.细节真实

记得有一男生在《一件幸福的事》中写他第一次尝试洗衣服的情景,他这样写道:“到了洗衣间,一股恶臭扑面吹来。太臭了!”他为了表达他卖力洗衣服,故意夸大了衣服的臭味,实际上,这是不符合生活真实的。我们再次回到文本,琦君在《春酒》中这样描写儿时喝春酒的情景:“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全洒在衣襟上了。”“我呢,就在每个人怀里靠一下,用筷子点一下酒,舔一舔,才过瘾”。这些动词将作者儿时喝春酒的情景描绘得生动逼真,从中我们也读到了琦君对童年及对家乡的无限怀念。

可见,真实的细节描写不但能增添文章的色彩,更能真切地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而作者琦君能写出如此有趣的文字,正是源于她对母亲、对家乡的爱啊!因此,一定要指导学生学习课文里的细节描写,并融入情感来描写,这样,文章会更加感人!

2.情要入境

所谓“情要入境”是指要带着情感进入所要描述的情境,将情感与要描述的对象融合。我们来看看作家们是如何做到的?“月亮”是很多作家喜欢用到的一个景物。月亮不变,但作家笔下的月亮却多变。《羚羊木雕》中是这样写月亮的:“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战。”因为此时“我”做了一件自认为不光彩的事,对朋友反悔了,心里无比自责、难过。所以月亮冷的特点符合“我”此时的心情。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写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因战乱很久没有得到兄弟们的消息,明明是同一轮明月,作者却认为“而天上的月亮还是故乡的比较明亮”,可见他的思乡情结。此时作者的情感与所描写的情境是一致的。

只有作者的情感进入情境了,写出来的“景语”才更动人,即“景语皆情语”。只有带着情感去写作,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感动自己,从而感动读者。从小学会写真事,说真话,诉真情,这也是孩子们学做真人的必经之路吧。

语文,它承载着一种潜在的力量,默默地改变着人的内心,润物无声。只有在阅读与写作中融入情感,才能更快乐地阅读,更快乐地写作,才能体会到情感的力量,而这正是语文之魅力。

如果学生能从阅读与写作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那么他的精神世界一定是幸福的。而这样的孩子一定是积极向上的,而这不正是语文教学的成功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
情感教学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素描
情感教学在小学思想品德政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策略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探析
舞台恐惧与情感教学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