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驻青基层部队官兵早期复极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2015-09-03许菡菡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官兵心电图心血管

许菡菡

对驻青基层部队官兵早期复极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许菡菡

目的 对驻青基层部队官兵早期复极现象的发生、分布情况进行调研和进一步的思考。方法 对2013-07—2014-08青岛地区在我院健康体检的1 976名基层官兵进行心电图采样,首次心电图ER可疑病例行运动后再次描记,利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处理。结果 在本次调查中共发现早期复极163例,发生率8.25%,且与军龄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驻青基层官兵早期复极现象较同年龄段非服役群体发生率高,由于早期复极与恶性心律失常、猝死等存在相关性,因此,对这一群体服役期间以及更长一段时间进行医疗保障是十分必要。

基层部队官兵;心电图;早期复极;调查

早期复极(early repolarization,ER)传统定义为健康个体心电图示QRS波末端J波或顿挫,伴有ST段抬高,但是现阶段,无论是否伴有ST段抬高,都将QRS波末端J波或顿挫称为ER[1]。以往的心脏病学专家认为,早期复极为心电图的良性变异,但是近期有明确证据表明,ER与特发性心室颤动存在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2]。大型人群为基础的前瞻性研究显示,ER人群的猝死发生率明显增加,特别是无症状的年轻人[3],但其发生机制和原因一直未能明确。

国内关于早期复极在人群分布情况报道较少,但国际上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开始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主要站在一名军队心电图工作者的角度,通过对部队基层官兵的发生、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对保障基层官兵军事训练的身心健康作出了几点思考。

1 一般资料

1.1 调查对象 2013-07—2014-08在青岛地区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976名基层部队现役官兵中进行心电图采样、分析,调查对象均为男性(女性官兵因样本较小,暂未纳入本次调查),年龄18~39岁,平均(28±9.1)岁,服役年限为1~18年,排除心血管家族史、既往疾病、服用药物等干扰因素。

1.2 方法 在驻青基层部队官兵每年的例行体检时进行心电图采样,受检者取平卧位,采用日本光电心电图机进行12导联同步常规心电图描记,对首次心电图可疑病例行运动后再次描记,描记运动后即刻心电图,比较前后变化。同时调查对象还进行了内外科一般检查、血尿常规、血生化以及心脏超声的检查,以排除原发疾病等干扰因素。

1.3 ER的诊断标准[4]调查对象在排除其他疾患的基础上,①出现J波。②胸前导联或者Ⅱ、Ⅲ、AVF导联ST段自J点处凹面向上抬高0.1~0.6 mV。③相应导联T波高耸,双肢对称。④上述心电图现象基本稳定,但运动可使ST段暂时回到基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中,1 976名官兵中共发现心电图早期复极163例,发生率为8.25%。早期复极现象与军龄呈正相关(表1)。

表1 早期复极现象在不同军龄官兵中的发生率(n=1 976)

3 讨论

本次调查中得出的数据显示,基层官兵ER发生率为8.25%,较健康人群的1.0%~6.1%高[5],ER在耐力性运动人群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电图变异,是一种由于训练导致的生理变化。有文献指出,运动员中ER的发生率为7%~100%,其发生机制可能与高强度运动后部分心肌提早复极、心室除极不同步、离子流的区域性差异、迷走神经张力过高等有关,但未发现与恶性心律失常有关[6]。因此,笔者认为本次调查对象ER发生率较高的原因可能与基层官兵的日常训练强度有关,其预后意义良好。尤其是本次调查中包括了驻青某部作战部队的参训官兵,他们日常体能训练要求严格,训练时间长、强度大,引起调节心血管系统的中枢神经系统作用加强,使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因此导致了较高的ER发生率,在对首次发现ER的调查对象进行运动后复检发现ER的典型心电图特征不同程度的减轻甚至消失,更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部队基层官兵ER的发生率与军龄呈现明显的相关性。部队基层官兵日常训练量较大,而且军队有明确的人才选拔制度,服役年限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个体机能对于高强度训练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虽然此类人群中ER的预后意义与恶性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不明显,但是由于有研究表明其J波与特发性VF和Brugada综合征形成机制相同,随着基层官兵军事训练伤害医务干预范围的不断扩展,这种明显与军龄相关的阳性资料数据还是应该引起医疗监督者关注的,在下一步的调查研究中,我们也将进一步扩大调查样本,加强ER变异的各种心电图现象的分析和随访,以期取得更加具有说服力的临床数据。

4 结论

在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ER现象在军队基层官兵心电图中发生率较其他人群要高,且与军龄呈现出明显的相关性。基于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心血管专家提出该现象与VF、Brugada综合征等恶性心血管事件相关的观点,所以基层部队必须加强日常训练中医务介入指导、监督的能力和力度。目前陈劲松等[7]、刘爱琴等[8]在军队范围内进行的ER随访也未发现早期复极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等心血管事件,这一点心电图工作者也应该在军人门诊咨询和解释中阐述清楚,以打消和减轻官兵训练顾虑,但是由于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临床心电图工作者必须进行更多的临床资料的积累和随访,同时关注国内外关于ER的研究进展,为临床诊治和保障官兵服役期间以及更长时间里的身心健康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和指导。

5 展望

基层官兵是军队战斗力最有力的保证,笔者作为一名部队基层心电图工作者,对于军队官兵在服役期间发生的或者潜在可能引起的心电图改变寄予了高度的关注,运动性心律失常、早期复极等现象在官兵每年的例行体检中均占有一定的比例,但是其发生机制、预后意义、影响因素等均不明确,以至于对这一现象的预防、干预以及治疗缺乏有力的理论依据,也容易给官兵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目前临床上基本处于众说纷纭、摸索前行的阶段,故笔者希望能联合军地医疗机构建立健全部队官兵健康随访机制,对在服役期间已发生或潜在可能发生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军事训练引起的)进行长期的、专业的医疗指导、监督和保障,同时呼吁心电研究领域的专家加强这一方向的研究,得出更加明确的结论,为保障官兵军事训练安全和有效,提高我军战斗力共同努力!

[1]UberoiA,Jain NA,Perez M,etal.Early repolarization in an ambulatory clinical population[J].Circulation,2011(124):2208-2214.

[2]程中伟,方全.早期复极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2,17(6):471-473.

[3]Ghosh S,Cooper DH,Vijayakumar R,et al.Early repolarization associated with sudden death:insightsfrom noninvasive electrocardiographic imaging[J].HeartRhythm ,2010(7):534-537.

[4]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编.心电学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0.

[5]伏忠阳.青年人早期复极综合征心电图特点及其影响因素[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8):84-87.

[6]付爱华.早期复极综合征(ERS)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5):588-589.

[7]陈劲松,任艺虹,邓节喜,等.基层部队战士早期复极变异调查及随访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12,2(1):111-113.

[8]刘爱琴,王岩,杜巧,等.武警某部士兵心电图早期复极变异调查分析[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2):116-117.

2014-09-25)

1005-619X(2015)04-0432-02

10.13517/j.cnki.ccm.2015.04.050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一疗养院

猜你喜欢

官兵心电图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思考心电图之174》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