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6S rRNA基因在肺炎支原体鉴定中的应用

2015-09-03程忠雨周亮汤海霞

中国疗养医学 2015年4期
关键词:支原体灵敏度基因组

程忠雨 周亮 汤海霞

·临床研究·

16S rRNA基因在肺炎支原体鉴定中的应用

程忠雨 周亮 汤海霞

目的 我们通过比较利用16S rRNA基因和血清学检验方法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效果差异,期待找到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鉴定支原体肺炎,并建立一套完善的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方法 将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40例患者分成两组,16S rRNA基因组70例,用16S rRNA基因进行检验;血清学检验组70例,用血清学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通过比较检验结果的假阳性率、灵敏度和检验平均耗时判定诊断方法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效果的差异。结果 血清学检验组灵敏度为65%,假阳性率为36%,检验平均耗时为3 h;16S rRNA基因检验组灵敏度为85%,假阳性率为21%,检测平均耗时为0.5 h。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的处理方式,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6S rRNA基因检验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相比传统的血清学检验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无论在灵敏度、检验结果的假阳性率和检验耗时上都优势明显,可考虑作为一种常用的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之一。

肺炎支原体;16S rRNA;聚合酶链式反应;血清学检验方法;肺炎

肺炎支原体(M.Pneumonia)作为一种无细胞壁的寄生微生物,能够引起很多哺乳动物呼吸系统严重病变,同时也是引发人类肺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之一[1],比如上呼吸道感染、间质性肺炎等。临床上由肺炎支原体引发的疾病病症通常不明显,经过2~3周的潜伏期后,才会引发相应的症状,例如口干、发热、咳嗽以及不明原因的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由肺炎支原体引发的呼吸系统疾病与普通流行性感冒所表现的症状具有相似点,因此不易做出相应的临床鉴别诊断。由于较难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常常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导致并发症的产生,最终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害。常用的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主要有血清学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凝集素试验法和明胶颗粒凝集法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诊断方法逐渐多元化,出现了PCR诊断法、核酸诊断试验法等。

16S rRNA基因是原核微生物的标志性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常用来作为标志性基因用于原核微生物的鉴别和分类。不同生物的16S rRNA基因具有不同的保守区和可变区,通过该区域设计特异性引物即可扩增出特异的目的片段,从而判定原核微生物的种属特性;另外我们也可以利用原核微生物的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对其基因组进行扩增,将扩增出来的目的片段进行测序,根据测序结果判定该微生物的种属特性[2]。因此我们期待找到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来鉴定支原体肺炎,并具有快速的检测速度和较高的检测灵敏度,从而为建立一套完善的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标准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取2013年至今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40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62例,平均分成两组。16S rRNA基因组70例,其中男40例,女30例;血清学检验组70例,其中男38例,女32例。16S rRNA基因组和血清学检验组均有口干、发热、咳嗽以及不明原因的头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16S rRNA基因组70例,用16S rRNA基因进行检验;血清学检验组70例,用血清学检查方法进行检验。两组患者的年龄组成均大于3岁,并且性别和年龄分布均匀。

1.2 诊断方法

1.2.1 16S rRNA基因检验法 患者住院后,我们在第2天清晨从患者深部呼吸道分泌物取样检测。首先我们将患者头部后仰,采用鼻咽拭子采样法进行采样,将样品稀释处理后,利用原核生物16S rRNA通用引物对其基因组进行扩增,将扩增的目的片段测序后序列在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中进行比对。与肺炎支原体16S rRNA基因序列一致并伴有上述临床症状的我们认为是肺炎支原体感染[3]。

1.2.2 血清学检验方法 机体感染肺炎支原体后,体内会发生免疫反应,血液中不但出现相应的抗体还会产生凝集素,凝集素与相应抗原(O型红细胞)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产生IgM型抗体。我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MP-IgM>1∶80)结合上述临床症状的判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

1.3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的处理方式,如果P值小于0.05,则认为两种检验(16S rRNA基因检验法和血清学检验方法)差异明显,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2 研究结果

通过比较检验结果的假阳性率、灵敏度和检验平均耗时判定诊断方法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效果的差异。结果显示,血清学检验组灵敏度为65%,假阳性率为36%,检验平均耗时为3 h;16S rRNA基因检验组灵敏度为85%,假阳性率为21%,检验平均耗时为0.5 h(表1)。

表1 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结果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16S rRNA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在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相比传统的血清学检验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无论在灵敏度、检验结果的假阳性率和检验耗时上都优势明显,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考虑作为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支原体肺炎诊断标准之一[4]。

3 讨论

由肺炎支原体诱发的肺炎在临床患者中占有比较大的比例,但是由于其临床症状不典型,往往被误认为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肺炎,错过最佳的诊疗时间。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肺炎支原体流行病学特征认识的加深,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肺炎支原体的检测逐渐有了新的手段和方法。传统的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方法主要以血清学手段为主[5],但是该方法灵敏度低、耗时长,很难满足快速诊断的临床需求,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快速、准确有效的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变得十分迫切。本研究通过对临床病例的分组研究,证明了16S rRNA基因作为一种新型的诊断技术相比传统的血清学检验方法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1]王责年,马进强,苏艾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进展[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8(4):458-460.

[2]郭红波,季伟,王美娟.苏州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分析[J].江苏医药,2010,36(2):160-162.

[3]陈倩,施圣云,胡正,等.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呼吸道报道病毒病原学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6):450-454.

[4]叶湘,张真,王群兴,等.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支原体属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3):652-653.

[5]王勇,祝晓莹,袁红瑛.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6):702-704.

2014-12-01)

1005-619X(2015)04-0369-02

10.13517/j.cnki.ccm.2015.04.012

264309 山东省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科

猜你喜欢

支原体灵敏度基因组
“植物界大熊猫”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基于机电回路相关比灵敏度的机电振荡模式抑制方法
牛参考基因组中发现被忽视基因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基于灵敏度分析提升某重型牵引车车架刚度的研究
科学家找到母爱改变基因组的证据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血清HBV前基因组RNA的研究进展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