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道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

2015-08-29何磊金辉吴留广朱草原

中外医疗 2015年13期
关键词:食管癌

何磊 金辉 吴留广 朱草原

[摘要] 目的 探究肠道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意义。方法 将68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实验组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17.65% vs 41.1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瘘愈合后第1天血清转铁蛋白(2.45±0.20)g/L vs (1.97±0.10)g/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提升食管癌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患者机体蛋白合成,维护其肝脏功能。

[关键词] 肠道营养支持;食管癌;食管胃吻合口瘘

[中图分类号] R7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a)-0042-02

Ap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in Anastomotic Fistula in Postoperative Esophageal Carcinoma

HE Lei,JIN Hui,WU Liu-guang,ZHU Cao-yuan

Department of emergency, people's hospital of Zhengzhou,Zhengzhou, Henan Province, 45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application of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in the anastomotic fistula in postoperative esophageal carcinoma. Methods 68 cas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of cervical anastomotic fistula in esophageal cancer after rese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ar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nderwent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treatment, compare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experimental group (17.65% vs 41.18%)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 fistula healing after 1d of serum transferrin(2.45±0.20)g/L vs (1.97±0.10)g/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Enteral nutrition support therapy can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esophageal cancer complicated with cervical anastomotic fistula patients body protein synthesis, maintain the function of liver.

[Key words] Enteral nutrition; Esophageal cancer; Esophagus stomach anastomotic fistula

研究证实,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并发症较多,尤其易出现颈部吻合口瘘,往往容易影响患者预后。目前,在临床上,吻合口瘘可经换药及抗炎、营养支持治疗多愈合,常规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中营养要素不完整,阻滞机体免疫功能存在缺陷,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弥补这一缺陷[1]。为了深入探究肠道营养支持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应用意义,该研究主要对2012年6月—2014年9月间该院收治的68例食管癌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进行平行对照研究,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择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的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严重肝、心、呼吸等功能紊乱者及感染、免疫系统疾病者,应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例数比值为1:1,其中对照组男性22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在(57.16±2.17)岁之间。实验组男性23例,女性11例,平均(58.35±2.46)岁。两组患者基数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术中将CHl2-120 cm鼻空肠管放置于屈式韧带以远11~15 cm,通过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混悬液(安素,新加坡雅培制药有限公司)滴注,热量维持为7.14 kJ/(kg·d),氮维持为0.20~0.25 g/(kg·d),营养液总量达1500~2000 mL/d,100~150 mL/次,经静脉补足水分。对照组行与实验组等热量、等氮标准肠外营养治疗,经颈内静脉穿刺插管进行。应用高渗葡萄糖液、脂肪乳剂、复方氨基酸液及微量元素、维生素,一旦空腹血糖升高>8.30 mmol/L,依据胰岛素与糖比值(1:5)添加胰岛素,将3L袋混合成全合一营养液。两组于营养维持至瘘口愈合期间,均行颈部切口引流换药处理,予以胃管持续负压吸引,并静脉使用足量抗生素,不足液体量均行常规补液。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详细分析各组吻合口瘘愈合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数据统计软件V19.0开展系统性分析,对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并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予以t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2.2 两组吻合口瘘愈合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相较于瘘发生第1天而言,实验组瘘愈合后第1天血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上升(P<0.05),对照组瘘愈合后第1天血白蛋白、转铁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易显著上升(P<0.05);与对照组相瘘愈合后第1天比较,实验组瘘愈合后第1天血清转铁蛋白明显升高(P<0.05),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吻合口瘘愈合前后营养指标变化情况比较(x±s)

注:与对照组瘘愈合后第1天比较,*P<0.05

3 讨论

据有关报道显示,食管癌切除胃食管颈部吻合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术后并发吻合口瘘发生率高达4.30%[2]。一般而言,术后3~14 d颈部切口一旦显现红肿、积液、压痛、积气等情况,首先考虑吻合口瘘,及时行泛影葡胺造影,一经确诊,应将切口敞开,予以充分引流,注意换药,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作持续胸胃减压、禁食水及营养支持处理。而胸内吻合口瘘亦引起高热、感染、血浆蛋白大量渗出,诱导分解代谢旺盛,导致营养消耗过大,若补充不及时,易引起低蛋白血症、败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衰竭,经上述保守治疗多愈合,证实充足的营养支持已成为了愈合的关键[3]。目前,已有研究证实,吻合口瘘患者易出现负氮平衡、免疫功能低下及低蛋白血症等情况,需全胃肠道营养支持来纠正,进一步表明肠道营养支持对吻合口瘘愈合的重要性[4]。

转铁蛋白半衰期多为8 d左右,相较于白蛋白而言,更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该研究发现,于瘘口愈合时实验组转铁蛋白较对照组高,表明肠内营养与机体摄食正常途径吻合,可诱导门脉血流增加,便于肝脏合成蛋白[5]。有学者研究发现,重度应激性手术(譬如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等),可引起术后免疫紊乱,肠内营养组术后内毒素浓度、细胞介素-10、血自细胞介素-6均较肠外营养组低,表明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对免疫细胞因子反应具有调节作用,能有效缓解免疫抑制[6]。该研究结果提示,血白蛋白(38.75±3.58)、转铁蛋白(2.45±0.20)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呼吸道感染率17.65%较对照组41.18%显著性低,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术后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肝功能,对于提升患者免疫能力,增强抵抗能力有积极的意义,这与上述研究结论一致。

小肠蠕动及吸收功能于术后早期可恢复,短时间不经肠道进食可引起小肠黏膜萎缩,诱导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故术后早期开始可给予肠内营养支持[7-9]。但需要注意的是,胸内吻合口瘘者病情往往处于危重状态,内环境紊乱,应激反应强烈,一旦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即刻行肠内营养支持,易出现腹胀、腹泻、呕吐等消化道并发症,加剧代谢紊乱,减少其耐受性。由此可见,于吻合口瘘初发阶段,自小剂量开始行肠内营养支持,必要时联合场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肠内营养支持干预对改善食管癌术后并发吻合口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李雪凤.食管癌术后早期经鼻肠管营养支持的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2):63-64.

[2] 闫文举.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对比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39.

[3] 曹子昂,潘文标,梁而慷,等.穿刺导管空肠造口术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12(14):6355-6357.

[4] 于伟民,孔凡杰,毕海畅,等.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支持52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95.

[5] 张恩龙.肠内营养支持在胃肠道手术后的应用32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4):5991.

[6] 彭忠民,杨旭东.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基础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14,24(23):1484-1489.

[7] 汪性展,谭登华,陈正海,等.普通硅胶胃管在食管贲门癌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418-419.

[8] 吴任鸿,李佳勇,吴光龙,等.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策略对顽固性便秘并发继发性巨结肠患者术后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32):11-14.

[9] 周灿,陈武科,何建军,等.国内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1(1):115-121.

(收稿日期:2015-02-05)

猜你喜欢

食管癌
从八纲辨证探讨食管癌中医证候分布特点
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手术的配合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
黏膜切除术后病理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微小RNA与食管癌放射敏感性的相关研究
苦参碱与伊立替康治疗进展期食管癌60例
VEGF、COX-2 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