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间歇气压疗法干预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15-08-29宋爱华

中外医疗 2015年13期
关键词:间歇气压骨科

宋爱华

肥城市中医医院骨一科,山东肥城271600

间歇气压疗法干预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宋爱华

肥城市中医医院骨一科,山东肥城271600

目的 对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患者在预防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间歇气压疗法,观察其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以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共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预防护理措施,包括饮食护理、疼痛护理、心理护理、基础预防和药物预防,治疗组在上述措施的基础上行间歇气压疗法,观察DVT形成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DVT发生率为14.6%,治疗组DVT发生率为2.4%,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间歇气压疗法有助于预防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间歇气压疗法;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护理

深静脉血栓(DVT)是骨科下肢大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形成血凝块,堵塞血管腔从而导致的一种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由于目前对DVT并没有很好的治疗措施[1],故主要以预防为主。一项针对亚洲7国的骨科围手术期DVT发生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在关节置换手术中,亚洲人群DVT的发生率为43.2%[2]。另有研究表明,如不进行常规的DVT预防,其发生率可达30%以上,且有部分患者可继发肺栓塞,这也是骨科围手术期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骨科下肢大手术后DVT的发生十分重要。该研究以此入手,整群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间该院收治的骨科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观察间歇气压疗法对骨科下肢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中医医院骨科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该组病例共82例,其中髋关节骨折32例、股骨干骨折20例,胫骨平台骨折26例,多发性骨折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其中治疗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60±10)岁,髋关节骨折17例,股骨干骨折9例,胫骨平台骨折13例,多发性骨折2例;对照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7~77岁,平均年龄(59±11)岁,髋关节骨折15例,股骨干骨折11例,胫骨平台骨折13例,多发性骨折2例;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骨折原因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病例均为初次行骨科手术治疗。

1.2 方法

对照组行预防护理措施,治疗组在预防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行间歇气压疗法。

1.2.1 预防护理措施①饮食护理:对患者进行饮食宣教,指导患者进食低脂、富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

②疼痛护理:术后的持续疼痛刺激可导致肌肉收缩、血流减慢,有促使DVT发生的可能。因此,入组患者均在术后常规使用镇痛泵止痛。

③心理护理:对患者进行预防DVT形成的宣教,如侵入性手术可使组织出血,导致体内凝血系统激活,易造成血管内凝血。术中麻醉及制动可致周围静脉血管舒张,术后卧床,肢体被动体位及肢体肿胀均可使血流缓慢。这些都可能导致血管内血栓形成。使患者及家属了解DVT形成的原因,消除紧张心理,配合护理。

④基础预防:指导患者床旁各种工具的使用,使患者能够在有问题时第一时间求教医护人员。术后在护士及家属的协助下,按摩患肢肌肉。麻醉作用消失后,协助患者行床上主动屈伸下肢及跖屈和背伸练习,内外翻运动,足踝的环转运动,特别是下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定时翻身,抬高患肢。及时观察患肢是否有颜色改变,是否有肿胀及肿胀程度如何,将基础预防贯穿于患者的整个围手术期。

⑤药物预防:关研究表明应用低分子肝素可减轻骨科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症状,并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是首选的预防用药。故术后常规使用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4100 1次/d,持续10~14 d。用药期间定期监测凝血功能,观察牙龈、皮肤粘膜、消化道等有无出血情况。术后主要是脱水消肿防止肢体肿胀,应记录出入量,防止液体过少引起血液粘度过高,诱发DVT发生。

1.2.2 间歇气压疗法间歇气压治疗仪(韩国WONJIN,Q1000)又称空气压力波治疗系统、循环压力治疗仪、梯度压力治疗仪、四肢循环仪等。主要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的反复充气放气,形成了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并达到促进血液流动及改善微循环的作用,防止凝血因子因血流缓慢而聚集黏附血管壁。间歇气压治疗2次/d,30 min/次,压力由低到高,逐渐调整,压力以病人可耐受为准。

1.3 观察指标

骨科手术后每天分别询问治疗组及对照组患者有无下肢疼痛、肿胀、麻木或其他感觉异常的临床不适症状,并于术后第7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双下肢动静脉B超检查,记录DVT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住院期间,对照组41例,发生DVT 6例,发生率为14.6%。治疗组41例,发生DVT 1例,发生率为2.4%。两组DVT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5,P<0.05)。

3 讨论

骨科患者因创伤后的应激反应造成血液呈现高凝状态,并且手术之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进一步造成双下肢肌肉泵血能力下降,无法保证下肢静脉的顺利回流,从而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4]。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仅能够造成患肢的缺血、肿胀、溃烂甚至坏死,有时会因为肺栓塞而危及患者生命[5],因而在骨科领域中,能如何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很重要的临床价值[3]。

DVT形成的三大因素为血管壁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另外高龄、卧床、手术等也是诱发DVT的危险因素。因而仅仅做好预防护理措施还不够,还应需要借助其他方法如物理疗法,减少DVT发生几率,间歇气压疗法就是一种易于操作、无创、实用的物理疗法技术[6],它主要是通过对多腔气囊有顺序反复充放气形成对肢体组织的循环压力,对肢体远端到近端进行均匀有序的挤压,可促进静脉血液流动,同时,它还会影响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促使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引起血管的扩张,促进血液流动[7]。

另外,有研究表明,将物理预防作为DVT的唯一预防方法时,DVT形成风险将降低至2/3[8]。与未使用间歇气压疗法的患者相比,使用间歇气压疗法可降低住院费用和DVT的发生率[9]。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也推荐将间歇气压疗法作为DVT形成和复发的重要措施[10]。而且在该研究中,骨科大手术患者术后在基础措施的基础上应用物理疗法即间歇气压疗法后,与仅仅应用基础措施组相比,DVT发生例数从6例降为1例,DVT发生率从14.6%降为2.4%,也进一步证实和说明了间歇气压疗法在预防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因而,我们认为间歇气压疗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疗效确切、患者易接受的治疗方法,值得骨科临床推广。

[1]黄芳.护理干预脊柱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16):128.

[2]Piovella F,Wang CJ,Lu H,et al.Deep-vein thrombosis rates after major orthopedic surgery in Asia:an epidemiological study based on postoperative screening with centrally adjudicated bilateral venography[J].Thronb Haemost,2005,3(12):2664-2670.

[3]彭磊.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2):91-92.

[4]赵云昌.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处理[J].当代医学,2013,19(5):69-70.

[5]林辉.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10(28):163.

[6]M Sobieraj-Teague,J HIRSH,G YIP,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a new portable calf compression device(Venowave)for 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sis in high-risk neurosurgical patients[J].J Thromb Haemost,2012,10(2):229-235.

[7]宋秀娟.间歇性充气压力泵在预防老年肺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3):19-20.

[8]Lippi G,Favaloro EJ,Cervellin G.Prevention of venous thromboembolism:focus on mechanical prophylaxis[J].Semin Thromb Hemost,201l,37(3):237-251.

[9]雷淑琴,董跃华,魏玉磊,等.间歇式充气压力治疗仪预防肺癌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J].研究中国医药,2014,9(3):335-336.

[10]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血管外科学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二版)[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7(7):605-607.

Research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Therapy Preventing Orthopaedic Surgery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

SONG Ai-hua
Traditional Chinese hospital of feicheng,Feicheng,Shandong Province,2716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therapy on orthopaedic surgery with deep vein thrombosis(DVT)formation.Methods82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therapy,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traditional nursing combined with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therapy.The incidence of DVT after orthopaedic surgery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incidence of DVT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14.6%and 2.4%).Conclusion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therapy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prohibiting the formation of DVT in orthopaedic surgery.

Intermittent pneumatic pressure therapy;The formation of DVT;Preventive Nursing Care

R472

A

1674-0742(2015)05(a)-0060-02

2015-02-05)

宋爱华(1979.12-),女,山东肥城人,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骨科临床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间歇气压骨科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看不见的气压
压力容器气压端盖注射模设计
管群间歇散热的土壤温度响应与恢复特性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电渗—堆载联合气压劈烈的室内模型试验
间歇精馏分离喹啉和异喹啉的模拟
STM32平台的MPL3115A2气压传感器的应用
间歇导尿配合温和灸治疗脊髓损伤后尿潴留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