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孝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的作用研究

2015-08-28王东栋

卷宗 2015年7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王东栋

摘 要:“孝训“文化是是中华民族历来最为推颂的核心传统理念之一,从古到今对中华伦理道德体系建设都起着极为重要影响。本文从“孝训”的发展历程、丰富内涵、作用功能去挖掘其在现当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工作的价值意义,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活动、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提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传统文化;孝训文化;核心价值观

基金项目: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04LX321)

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历来以“贤孝德诚礼尚君”等视为修身立家治国的根本和传统美德,被炎黄子孙所称颂而传承。其中“孝训“文化是国人历来最为推颂的核心传统理念,他对中华伦理道德体系建设起着极为重要影响,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基石。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儒家传统文化的浸染下,孝训文化已经渗入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浸透到国民的内心深处,研究孝训文化,对于全面深入地把握中国文化,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对于正确继承祖国传统文化遗产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深入了解自古以来孝文化的发展历程及其功能,开掘传统孝文化的现代价值,对于分析解决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在理论实践实践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1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基本内涵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指孝意识、孝行为的内容与方式,及其历史性过程,政治性归结和广泛的社会性衍伸的总和。它包括人文景观、历史故事、传说、民间风俗、文学、艺术、教育、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是全人类重要的悠久传统文化。[1]“孝亲、敬老”,是一条全人类光芒万道的人性准则,也是人们要自觉遵守的社会规范。主要内容有:1、孝养,从物质生活层面赡养双亲、照料双亲,是孝论最低层面的规定。2、敬亲,是一种内在情感,一种根源于血缘关系的自然亲情。这是儒家孝行的较高层次的要求。3、无违,是不违背礼节,顺从父母的意志,维护父母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4、谏亲,子女对父母的错误的正确态度是谏净,但要讲究方法方式,而不谏就是陷父母于不义。5、“尊老”,是把“孝”扩大到族及亲戚之间,主张以“孝”营造家庭上下左右之间的和睦。6、显亲,是光宗耀祖,立身扬名,彰显父母,这是孝子的最终奋斗目标。通过孝道内容的确立,为中华民族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奠定了坚实的人伦基础。

2 中国传统“训”文化的基本内涵

“训”文化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又一个重要内容,其核心是“祖传训诫”,祖训是长辈教育后人,用来约束后代子孙治家、做人的行为规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祖训指勉励告诫,劝诫后人任何事有所为有所不为,勿犯严重错误。中华民族的祖训条文颇多,内容丰富,但表述方式不尽相同,归纳起来主要内容有“睦宗族、重教养、知廉耻、尚勤俭、守诚信”,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做人不能出尔反尔,更不能采用欺骗手段。在中国的血缘社会体系中,“祖训文化”仍然是我们现代人与古代祖先交流、學习的一个主要载体,也是我们现代社会传承古代历史文明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为倡导新时代风貌、建设现代道德规范体系,具有很强的教化意义。

3 “孝训”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七届全会提出,要构建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和谐社会,这个新时代的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认识深化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伟大战略,它与古人向往的和谐社会有本质的区别和时代特点,本质就是要建设一个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重点在全民开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主要内容建立民主法治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社会公正和国家长治久安。[2]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党中央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利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文化价值体系,这是一个关系社会文明发展的大事,给我们文化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是我们文化研究亟需解决的主要课题。[3]

一、孝道祖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有利的内化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国家处于转型期,同时也出现“矛盾凸现期”,二者高度重合同步,使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呈现出多元交织错综复杂的局面。我们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全民道德教育活动,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需要妥善处理和协调社会多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和协调、缓解各种矛盾。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社会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人的矛盾,特别是代际不和谐而引起的。两代人的思想观念存在着较大的距离,也就是在角色位置转换中的心理淤积而造成的。社会和谐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概念,社会矛盾也是多种原因而引发的。[4]因此我们要善于运用我们古代的孝道祖训内容,开展和谐社会、和谐新风、和谐家庭的伦理道德教育,做到以家为主、以国为首、把民族大义摆在第一位,强化家庭观念,尊老爱幼,知书达理、谦虚自信,从而能解决社会上的代际鸿沟,加强不同群体的沟通交流,争取相互包容、相互了解,进一步做到爱国、爱家、爱人民、热爱社会,促进家庭关爱和睦,社会安定和谐、国家繁荣昌盛。

二、孝道祖训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提供坚实的教育理论基础。古代的孝道祖训是现代社会文明导向的罗盘针,是一代代中华炎黄子孙优秀思想的结晶,具有很强的舆论引导作用,纵横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思想的历史进程推动着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其中孝道祖训等文化内容由对当时的思想意识起着至关的重要作用。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中,我们要倡导社会新风,首先就要进行民风的再渗透、再教育、再引导,教育学的理论和实践认为,人的社会意识道德观念,是在耳濡目染的教育过程中,社会交往生活实践中潜移默化逐渐形成起来的,一经形成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出信仰和信念,会驱使人对真理、对信念、对美感的追求和向往并决定其人生道路,为之奋斗终身。所以伦理道德教育比知识灌输更深刻,更内在,难度更大,不仅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还要练之以志,导之以行,而且要在社会实践中反复提高,为此孝道祖训就成为了使之改变提升的有力手段。

三、孝道祖训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建立了浓厚的心理机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也是一种心理启示活动,其不仅受人的生物基础,而且还受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包括价值观念的影响。人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是要通过认识他人来认识自己。通过认识自己的活动或表现来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形成自我评价,而产生自我控制,然后,通过自我观察来认识自己,从而形成自我批评,而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产生“内省”而完善自我。人的道德观念和思想意识的转变和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甚至是曲折的过程。孝理、孝义、孝情、孝行为的形成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只有从伦理道德切入,唤起人的良知良能和人心爱意,陶冶高尚情操,从自身作起,将纯洁的爱情、亲情、友情,推己及人,实现社会和谐,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须的。

参考文献

[1]肖群忠:孝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S],2009.

[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若干意见[S],2013.

[4]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S],2013.2013年12月23日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谈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