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豆秆屑代料栽培金针菇试验初报

2015-08-23赵光辉张

食药用菌 2015年4期
关键词:棉籽壳装料金针菇

陈 剑 林 原 赵光辉张 莉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8)

豆秆屑代料栽培金针菇试验初报

陈 剑 林 原 赵光辉*张 莉

(福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8)

采用豆秆屑与玉米芯、甘蔗渣、麸皮等原辅材料替代棉籽壳,设计出不同配方代料栽培金针菇试验,筛选出适宜于本地栽培模式的高产、优质配方:豆秆屑33%、玉米芯14%、甘蔗渣20%、麸皮22%、玉米粉5%、米糠6%,其平均生物学效率达到70.73%,生育期较短,产品商品性较好。

豆秆屑;金针菇;栽培

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属担子菌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其脆嫩适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能有效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被誉为“增智菇”[1]。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食用菌基础原材料价格持续大幅增长。因此,寻找相对廉价而又容易组织货源的替代料栽培金针菇,成为本研究所较早关注的一个问题。

据统计,福建省每年产大豆约19.6万吨,而同时产生的秸秆总量为60万~70万吨,大部分被焚烧或还田。为了充分利用大豆秸秆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金针菇新型栽培基质拓展,我们在闽侯县示范基地开展了以豆秆屑配合其他培养料代料栽培金针菇的试验,初步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菌株

采用福州本地白色金针菇当家品种8913,由闽侯县丰硕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提供。

1.2菌种培养

母种采用 PDA培养基;栽培种采用玻璃瓶制作,培养基配方为棉籽壳70%、麸皮25%、石膏1%、石灰1%、蔗糖2%、过磷酸钙1%。按本地金针菇工厂化生产传统栽培模式,在玻璃瓶栽培种走透后1~2天直接取菌种接入栽培袋发菌。1.3 栽培料试验配方

4个试验配方及对照配方见表1。

表1 不同比例豆秆屑栽培金针菇配方

1.4试验方法

试验分三个区组,每个配方设一个处理,用干料150 kg。各处理生产成本基本控制在相似水平。采用规格为 175×400×0.05(mm)的高压聚丙烯塑料袋装料。经统计,配方1#装料385袋,2#装料363袋,3#装料374袋,4#装料334袋,对照(CK)装料302袋。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污染菌包用同期制作的备用菌包补足。

栽培按金针菇工厂化周年栽培模式进行。主要流程:拌料→打包→灭菌→接种→菌丝培养(26~28天)→催蕾(13~15天)→割袋打冷倒伏(2~3天)→再生均育(7~9天)→抑制(5~6天)→出菇采收(6~8天)→包装。

2 结果与分析

2.1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各配方金针菇的菌丝生长情况见图 1。由图1可知,对照组菌丝生长较慢,生育期较长;试验组菌丝生长较快,满袋时间较短,且差异不大。在走菌阶段同一时间,1#菌丝生长最快,有部分接近满袋;其次为3#,部分菌包菌丝生长线离袋底剩3~5 cm;2#、4#菌丝生长速度相近,菌丝前端生长线距袋面约为5 cm。

在满袋阶段,当1#~4#基本满袋时,对照组菌丝前端生长线离袋底距离为3~5 cm,长速慢的甚至不到菌包的1/2。

2.2对生育期的影响

豆秆屑不同添加量代料栽培金针菇对生育期的影响较大,生产企业原配方(对照)生育期最长,平均需要62天。配方1#、3#平均全生育期最短,仅56.5天,较对照组缩短约9%,这对于工厂化周年栽培金针菇企业相当于节约 9%的管理成本。

满袋时间,配方1#、3#为24~27天,4#为25~28天,2#为26~29天,对照为28~31天。再生原基萌发时间,配方1#、3#为43~46天,2#为44~47天,4#为46~49天,对照处理为49~ 51天。采收时间,配方1#、3#为55~58天,2# 为56~59天,4#为58~61天,对照为61~63天。

2.3对产量的影响

豆秆屑不同添加量代料栽培金针菇的产量如表2所示。添加40%豆秆屑的1#配方实现生物转化率72.33%,添加33%豆秆屑的3#配方次之,为71.5%,分别比对照高出18.2%和16.83%。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试验配方的生物学效率与对照相比,在 1%水平上都达到了极显著差异,添加豆秆屑的新型配方对增产有明显作用。

表2 豆秆屑栽培金针菇不同配方的产量

3 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用豆秆屑替代部分棉籽壳栽培金针菇,在豆秆屑添加比例为30%~40%,培养料C/N在29~30之间时较适宜金针菇生长,用于工厂化栽培金针菇,全生育期缩短5天以上,在保证商品品质的同时可节约管理成本,综合效益可提高9%以上。

图1 不同配方栽培金针菇的菌丝生长速度

试验中1#、3#配方可结合相应的配套栽培措施实现较高产量。在干料重量相同的情况下,豆秆屑含量占40%的1#配方打包数较多,达到385袋,比对照增加27.5%。说明采用大豆秸秆料包内的孔隙度较棉籽壳明显增加,容积率的增大使打包数量大为增加。1#配方平均每袋干料量较低,只有386 g,因而单袋产量(279.2 g)也相对较低,但按生物转化率计算,却达到72.33%,为所有处理中最高。此外,1#、3#配方均不含棉籽壳,使得菌包保水性降低,也可能是造成单袋产量偏低的原因之一。

生物学效率配方3#与1#差异不显著,但3#出菇密度及外观品质更好,因此采用这一配方栽培金针菇会获得更好的效益。

[1] 王贺祥. 食用菌栽培学[M]. 北京: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4: 113-114.

S646

A

2095-0934(2015)04-243-03

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N-91);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CARS24)*为

,E-mail:1150832936@qq.com

猜你喜欢

棉籽壳装料金针菇
新法令允许法EPR推迟至2024年4月装料
芬企提交EPR装料申请 但装料时间再次推迟
棉籽壳质量对平菇熟料栽培的影响初探
棉籽壳饲用现状研究
白银地区玉米芯金针菇高产栽培技术
重力式自动装料衡器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金针菇的品种介绍
串罐喷吹系统工艺流程及自动装料
棉籽壳作为绵羊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不熟的金针菇会造成中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