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2015-08-20施云春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年13期
关键词: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信息技术

施云春

摘 要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调动学生探究和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3-0102-02

1 前言

信息技术应用是人们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小学学段开设信息技术学科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重要举措。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创新性、技术性、时代感强、发展迅速的技术特征,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的动脑、动手操作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应加强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加强学生多种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是需要教师关注和支持的。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学科的直观、形象、感染力强的特点,调动学生探究和学习信息技术的欲望,诱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 强化重视实践操作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强调,教师不仅是传道、解惑,还应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更应强化这一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平时的教学中,面对一个新的知识点,经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学生往往不能马上全部消化吸收,只是形成一个初步的知识概念轮廓,那么,怎样才能把这一模糊的概念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形成比较明晰的思维认识呢?动手实践操作可以有效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因为学生只有深刻理解领会了知识的精髓,才能熟练地、灵活地运用到操作实践中。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和把握真知,在实践中进行创新创造,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应注重课后上机操作环节,每次课堂授课完成后,为学生安排有针对性的上机实践课,要创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有操作的机会,都有所感悟。当然,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及时巡查,发现、解决上机操作遇到的问题,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对发现的新问题及时讨论解决。教师起到监督、引导、组织的作用,让学生顺利、有效地通过操作实践领会书本上的知识要领。同时,还要求加强师生的配合、沟通,建立起平等、互助、团结、和谐的操作氛围,确保操作实践课的顺利完成。只有这样的教学,才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中,其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3 鼓励发展思维,鼓励创新的教学环境

小学是促进学生心智发展的重要阶段。小学生对生活、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想象力,思维活跃且无拘无束,没有思想的禁锢,不受规则的限制,他们往往会冒出古怪的想法,做出意料之外的事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尊重和保护这些宝贵的想法和主意,正是现代教学理念所倡导的个性化教育的一部分。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应为学生创设一种鼓励创造、独立思考、发展思维的学习环境。

如在信息技术课如何制作板报教学时,由于板报的内容非常丰富,风格各异,表现形式千变万化,其制作工具和手段也是有所不同的。因而,教师在教学时不能过于强求统一,应重点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思考,启发学生的思维,解放思想,让学生通过亲身操作实践,进行创新、创造,自由地想象和发挥。在上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指定板报的主题内容,然后由学生课外时间去搜集、整理、挑选相关的图文资料、版式设计,然后结合自己的板报主题取舍、修改、编排,这一切全部由学生亲自动手,亲自来创作。课上,让学生讨论板报的制作程序,经过不断补充和完善,总结出板报的一般创作过程,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板报作品,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大致的印象,初步了解板报的样式、版式、特点等。接下来就是让学生根据划定的主题,亲自动手去制作心目中的板报。此时,教师只是做好指导、辅助、监督的工作[1]。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不受任何条件的限制,完全释放自己的激情,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往往会制作出与众不同、富有个性的板报作品。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板报,看似一件小事情,实际却锻炼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信息的采集和分析处理、独立的思考探索、一定的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了运用多种工具完成任务的能力。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探索客观规律和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

4 校内外结合,强化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封闭的校园学习中,往往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错觉:学校学习的知识没啥用,在实际生活中根本派不上用场。这就会产生学习无用论的思想,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实际上,学以致用一直是教育改革的根本目标,如何扭转学生的错误思维,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呢?让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应有意渗透计算机应用的意识,把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验到知识重要作用,从而产生学习知识的渴望,增强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网络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发问:同学们是否知道什么是网络?你们是否喜欢上网?谁会上网?是否见过父母、亲戚、朋友上网?学习网络有什么用?这一系列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话题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他们热烈讨论起来。然后,教师接着问:你们想不想学上网?顺势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在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输入法,如何搜索网页、收藏网页、保存网页信息等基本技能后,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想体验一下网上冲浪的感觉[2]。此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主题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完成,如搜索一些益智游戏、流行歌曲、动画片、寓言小故事等网站,然后收藏,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里。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上网,体验网络的实际应用、便捷、海量信息等,体会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增强学习动力。

5 因材施教,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每个学生成长环境和教育背景各不相同,造成他们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知识储备等处于不同的层次上。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层次出发,分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因材施教,力保发挥每个学生特长,促进全体学生都有所发展。

如在计算机的课外兴趣班活动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多层次的计算机内容,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都有事可做,都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扬长避短,提高学习能力。对那些基础差、底子薄的学生,教师可以强化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训练和简单动手操作的训练,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对那些能力强、基础好的学生,可以补充一些课外的更高层次的内容给他们,并鼓励学生亲身上手实践,动手操作,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掌握这些计算机知识的应用技巧,引导他们创作出富有个性特色的作品。在此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勤动脑、勤动手、敢动手,只有在不断的操作实践中,才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冬梅.信息技术教学:继承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工程造价软件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