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关中农村地区传统武术裂痕的致因

2015-08-20齐元华徐桂兰

武术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裂痕习练体育设施

齐元华++徐桂兰

摘 要:文章通过对关中农村地区传统武术习练人口和传承人、体育设施的调查,分析关中农村地区传统武术裂痕的致因,并提出适应后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武术良性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传统武术裂痕致因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 2015 )03-0027-021 前言陕西关中农村地区在中国农耕文明的历史上是发祥地,从古至今就是中国重要发展区域。自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关中农村地区的传统武术文化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总体上来分析,这种变化属于一种计划性和可预见性的变动,变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国家的宏观政策计划和市场微观调整,在农村强制性推行其同家的方针政策时所发动的一系列社会改造和社会变革运动。因此,关中农村地区的这种变革,不仅仅反映了整个关中农村地区变化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折射出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武术的缓慢演变过程。陕西关中农村地区的传统武术在全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着浓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传统武术特色。但是,在现代化的市场进程中,关中农村地区传统武术失去了优势地位和影响力,逐渐变得停滞甚至是自我凋零。究其原因,既国家城镇化和市场化客观环境变化的冲击,同时也有传统武术习练人口和传承人主观因素努力的缺失。本文从传统武术文化传承的视角上分析,这也是了解后现代中国农村地区传统武术变迁的一个窗口。2 传统武术习练人口年龄结构裂痕

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建设千万人口的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是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确定的重要目标,要以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和重点镇建设为引领,加快全省城镇化进程,这是陕西城市化发展的重大机遇。”在这个大背景下,75%的关中农村青壮年人群进入城市生活和工作。而在城市工作的青壮年有78%的人选择在城市定居,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影响,他们基本很少回到农村的家中。由数据分析可知,对关中126个农村2027人习练人口调查中(见表1),16岁以下习练传统武术的人口是36%,17-60岁之间的人口仅有2%,60岁以上人口62%。习练人口中,年龄结构分布非常不合理。16岁以下主要是儿童少年人口,其中98%的习练传统武术的动机是锻炼身体,只有2%是儿童少年考虑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60岁以上都是老年人,其中99%的人习练传统武术的动机是延年益寿,只有l%的习练者考虑传统武术的传承和发展。中青年习练人口比例低,但是他们却是传统武术传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群体。如何让中青年人参与武术的传承是要急需解决的事情,关中农村地区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县级部门要给予鼓励,引导中青年加入到习练人口中来,帮助解决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具体困难。3 市场经济中传统武术传承人裂痕

传统武术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佛、道、医等精神文化的智慧。物质是基础同时也决定意识形态,在市场经济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快和追求物质世界更加丰富多元。在对97位传统武术的传承人的经济来源调查中,其中88%的传承人中无稳定的固定收入,主要是靠习练人口的学费支持生活和家庭的开支,问卷调查结果他们年收入人均是2万元人民币元左右,他们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他们一直在坚守执着的追求传统武术。12%的传承人是有同定的收入,但是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原因很难专注传统武术的发展和传承。传统武术的师徒传承有明显的农耕文化意识,在对调查中,87%传承人认为要拜师才能学艺,13%的传承人认为可以简化形式。在传统武术文化认识性上,调查中发现,有89%的传承人认为传播武术技术就是学好传统武术,11%的传承人认为传统武术文化和技术需要同时进行传承。在对主要传承人的凋查中,其中有96%人接触过互联网,而在接触过互联网的传承人调查中,发现只有45%人利用互联网传播传统武术。这里的比例和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不和谐的,说明我们传承人已经落后于这个信息时代。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农耕文明的结晶,而市场化的今天,不能被动的等待和期许。市场化进程是历史的趋势和发展的必然,个人是无法驾驭和改变的,只有利用市场才有传统武术的春天。传统武术可以在市场化中进行商业化运行,流派和拳种进行商业化冠名,积极吸引民间投资和商业表演。“教武育人”贯彻在传统武术教习全过程中,“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传统中始终把武德列为习武教武的先决条件。武术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一向重礼仪,讲道德,“尚武崇德”。诸如尊师爱友,包含了深刻而广泛的道德内容:互教互学、以武会友、切磋技艺、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等品德。激烈的攻防技术和人生修行结合起来,是中国武术传统道德观念的体现。在社会的发展中,武德的标准和规范也不尽相同,尚武而崇德不仅能很好地陶冶憎操。精华和糟粕是永远在并行,笔者不反对尊师爱道,但是这种原始的传承方式理念是要改变的,传承人一定要取精华。传统武术本身是运动形式、武德和攻防理念,是需要传承人学习和开发的。4 体育器械设施中传统武术的裂痕传统武术场地现状调查(见表2),目前的体育设施中乒乓球场地占27%,篮球5%、健身器械32%、专门的武术场地是O%,其它设施29%。传统武术习练人口体育健身设施的使用调查中,91%传统武术习练人口,基本没有到规划的体育设施器材中习练传统武术。只有8%的传统武习练者到过规划的体育设施的场地习练过传统武术。在使用体育设施器材场地对传统武术习练是否有益处的调查中,89%的武术习练人口认为,对传统武术习练益处不大,不适合兵器的习练。有11%的武术习练人口认为,可以做基本的传统武术拳脚套路习练。农村的体育设施的配备,要符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体育锻炼人口的比例和使用率。传统武术拳种和器械套路丰富,其中有些器械需要相对规范的场地和安全设施。建议相关的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在规划体育器材时要考虑到传统武术习练人口的需求,完善合理的分配资源。传统武术习练人口也要自己开辟适合习练的场地,与本地区实际结合利用好现有的体育设施资源。5 结论 传统武术发展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只有靠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如果回避和妥协,那么传统武术的裂痕将无法补救。传承人是有生命性的物质文化遗产,要对传承人的生活给予重视,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所需。传承人的传承方式理念是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传承人一定要取精华去糟粕。传统武术本身是运动形式、武德和攻防理念,是需要传承人学习和开发的。传统武术正在走进世界,必然需要有肥沃的传统武术土壤的支撑。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要顺势而上,重视对传统武术的开发和保护,规划适宜的传统武术练习场地,做到传统武术进校园;开展校级和班级间传统武术比赛交流,聘请传承人到学校传播传统武术;积极引入民间资本,组建传统武术流派团体,进行市场化运行的商业化模式。参考文献:[1]李吉远.明代武术的发展——基于武术古籍的研究[J].体育学刊,15,l(22):114-117.[2]王岗.“大武术观”视域下的中国武术发展路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9).[3]曹林.瓦解体育举国体制从打破举国关注开始[N].中国青年报,2012-08-01.[4]霍志钊.民族文化保护与文化自觉:兼论文化人类学者在民族文化变迁中的责任[J].广东社会科学,2006(4):86- 89.[5]李力研.卢梭的抗议——体育克服人类缺陷的哲学线索(上)[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3):1-6.The Cause of Traditional Wushu Cracks in Guanzhong Region of

Shaanxi Province

Qi Yuanhua

Xu Guilan

(Xing Zhi College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Xi'an Shaanxi 710038,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ng about the practitioners, inheritors, sports facilities of Wushu in Guanzhong Region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cause of Wushu cracks in rural area of Guanzhong Region are analyzed in the paper,and then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Wushu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on are put forward.Key words:Traditional Wushu Cracks causeendprint

猜你喜欢

裂痕习练体育设施
浅论习练太极中放松心法的养生效果
习练太极拳膝盖疼原因探究
习练陈氏太极拳有效缓解焦虑症和抑郁症
习练太极拳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金钱包装爱情难掩感情裂痕
全球增长:世界经济潜在的新裂痕 精读
“新铁娘子”能弥合旧裂痕吗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