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丽钟山 以生态之手拨动幸福的琴弦

2015-08-18耿国彪

绿色中国·B 2015年6期
关键词:钟山生态建设

耿国彪

云蒸霞蔚如仙境,绿掩红映似桃源,小桥流水有人家。一幢幢黛色琉璃瓦顶的乡村楼房依山而建、错落有致,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面村道干净整洁。钟山县同古镇大村是一个离县城22公里的自然屯,这个只有1285人的村庄,其中80岁以上老人就有39人。优美的生态环境,让村民都特别的自豪。

广西壮族自治区钟山县位于桂东北,地处粤、湘、桂结合部,素有“两粤要冲”和“三湘入桂门户”之称。近年来,钟山在“生态立县”基础上,提出努力建设平安宜居富裕幸福新钟山,把绿水青山变作金山银山,让全县43万人民享受绿水青山带来的民生福祉。

钟山县是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良好的生态、美丽的风光催生了这些荣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进入绿色化发展的钟山正以更加轻快的步伐行走在新常态的新路径。本刊记者在前往钟山县采访的路上一直在思索,是什么原因成就了钟山的良好生态?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放缓的下行压力和结构调整的阵痛,钟山县是如何探索实现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互促共赢的和谐之路的?他们又是以何种智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钟山经验呢?

近年来,广西钟山县紧紧抓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围绕“一轴两翼三区”发展战略和努力建设平安宜居富裕幸福新钟山奋斗目标,积极围绕把钟山打造成为“贺州市副中心城市、桂东北机械制造和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广西特色农业示范县、两广旅游黄金节点”四个发展定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项目建设,拉大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位,积极开展生态乡村建设,并依托优势,努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县域经济社会得到又好又快发展。

而这一切实现的基础就是生态。进入钟山境内,一股纯正的乡野之风就扑面而来。拔地而起的一座座秀丽山峰和地毯一样在山峰间铺卷的绿色田野,就像一幅立体的水墨画卷,让人想起“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王维诗句。穿行其间,也使人相信今日的钟山正在以一双生态之手拨动钟山43万人民幸福的琴弦。

生态立县不动摇

钟山县全县行政区域面积1472平方公里,辖10个镇和2个瑶族乡,113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人。钟山县境内自然景观丰富,风光旖旎,森林覆盖率60.16%。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76.5亿元,增长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5.1亿元,增长15.5%;财政收入4.31亿元。

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仅一墙之隔的钟山,同样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区,进入眼帘的都是山青水秀的自然美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山水和谐的绿色家园、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构成了一个“天蓝、山青、水绿、气净、境美”充满乡愁的生态钟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钟山县委县政府坚持“生态立县”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长寿之乡”等。他们认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因此,在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生态共赢,努力建设平安宜居富裕幸福新钟山。

钟山县委县政府正确认识钟山发展现状,正确处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既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谋求一时的发展,也不以停止发展消极地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生态资本转化为发展资本,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互促共赢,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文明建设力促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钟山文化底蕴深厚,是一片红色热土。1942~1947年,广西省工委秘密转移到钟山英家继续组织领导和指挥广西地下斗争,并于1947年6月组织发动震惊广西的“英家起义”,打响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广西地下党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如今,在这片红色热土,正在演绎一场“绿色革命”。

随着“一轴两翼三区”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钟山主动融入“贺州市百里工业长廊”建设,着力把钟山建设成为“贺州市副中心城市、桂东北机械制造和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广西特色农业示范县、两广旅游黄金节点”。大园区、大项目加速集聚,绿色产业、低碳企业遍地开花。目前,钟山县工业集中区更名为贺州市钟山工业园区,管理层次由正科级升格为正处级。按照“一区多园”模式重点建设石材建材、机械新材料、碳酸钙新材料、高新综合园区及轻纺产业园,河东新区路网工程、贵广铁路钟山西站、永贺高速钟山段、工业大道、旭平首饰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重点扶持新凯骅集团、长城矿山机械、桂华成矿业、真龙纸品等规上企业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新型工业循环产业提档增速,奏响和谐发展的最强音。

钟山延续着桂林式的山水特色,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但绿色却成为大自然赋予的独特优势。一直以来,钟山县都是粤港澳地区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近年来,该县坚持以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稳县,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以“水果、牛奶、蔬菜、马蹄、烟叶、优质稻”为重点的品牌农业,强力推进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的规划建设,成功创建了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5万多亩出口备案基地有效带动了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基本实现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全覆盖,构建形成了科技含量足、信息化水平高、增收能力强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此外,特色贡柑产业技术集成示范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和自治区“十百千”产业扶贫贡柑示范项目立项,正式注册使用“钟山贡柑”商标。如今,钟山贡柑已经成为这片红色热土的新名片,与英家大头菜、烤烟、红花腐竹和优质香米等共同组成了钟山“八大绿色农业品牌”。

“我们深知生态是钟山县的命脉和王牌。绿水青山,是钟山人民幸福生活的底色,是世代永续发展的源泉。我们要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赋予这片绿水青山以新的生机和活力。生态是加快钟山转型升级的最大资本和潜力所在。优势怎样发挥,红利如何兑现?对‘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两座山之间的转化,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的回答。”钟山县委书记唐先程掷地有声的说。endprint

钟山县大力推进生态县建设进程,积极构建以生态林为主体、防护林为屏障、自然保护区为支撑的生态安全格局,全面落实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环保措施,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选址不当的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努力树立“绿色钟山、宜居钟山、现代钟山”的城市品牌。

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满地的花草;老人在凉亭读书看报,孩童则在树荫下嬉戏玩耍……记者漫步钟山县新世纪广场,在目睹钟山市民休闲的同时,也听到群众议论环保问题,许多市民认为,现在的钟山“蓝天绿水、生态宜居、富裕幸福”。的确,这是钟山县持续保护环境的结果,也是钟山县全面推进宜居家园建设的一个缩影。

钟山县按照“贺八平钟一体化”和打造贺州市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立足县情实际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步伐。县城面积由2010年的8.9平方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9.58平方公里,人口由6万人增加到10.25万人;全县镇区总面积1.46万亩,城镇人口14.5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2.4%提高到2013年的36.2%,提高3.8个百分点,先后荣获全国城市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广西自治区“南珠杯”先进城市和优秀城市称号。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下,我们对钟山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城市框架基本形成。我们及时修编了《2011—2030年钟山县城市总体规划》,并按照‘一心两城、完善老城、建设新城的城市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河东新区一、二期路网、输配水管网、排污管网、污水处理厂、LED路灯等城市政项目建设,完成河东新区商业开发土地征收近2000亩,拉大城市建设框架,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着力把河东新区建成辐射钟山乃至桂东北的产业发展新区和方便舒适、安全和谐的现代居住新区,再建一个新钟山。”唐先程书记说。

曾经,多少无名英雄造就了钟山;如今,当代人杰仍在砥砺前行。钟山,这方传统与现代和谐相融的幸福家园正在不断崛起,唱响自主创新、跨越转型、绿色发展的时代主旋律。

生态乡村 幸福家园

在一个夏日的上午,记者走进钟山县回龙镇茅栗岗村,不由得眼前一亮。用大理石废料铺成的环村道干净整洁,引领着记者蜿蜒进入村子。村口小广场上,十几棵多人合抱的大樟树以不同的姿态迎接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村民告诉记者,这些大樟树最年轻的也有300多年的历史了,它们见证了这个村子的兴衰变迁,村民们把这些大樟树已经当做了家庭的一部分,像尊敬自己的长辈一样呵护着它们。

在樟树群中,几位老人在悠闲地下棋,雾气氤氲间,路旁的荷花正热烈盛放。古树参天,篱笆护院,房前屋后各种蔬菜青翠欲滴,微风吹过,村后的竹林沙沙作响。在这样的村落中生活,时光是静止的,人心是旷远而沉静的。一位白须老人对记者说,现在的村子干净整洁,生活舒心而惬意,自己要好好生活,享受这难得的好日子。

当记者来到底村时,感受到村民们依傍小桥流水的怡然自乐状态。一条清澈的小溪如同玉带在底村前缓缓流过,伞盖一样的樟树下一座青青的石板桥向人讲述着江南水乡的情趣。村民们三五成群的坐在石桥上谈天说地,仿佛一个静止千年的画面。

“实施‘生态乡村建设,我们村的环境变美了,像城里人的花园小区一样,心情自然舒畅了。” 茅栗岗村民陶富考和记者谈到村里的变化时,不禁喜形于色。

目前,“美丽广西”活动进入了“生态乡村”阶段,类似于茅栗岗这样的生态乡村,正是钟山今年大力打造的首批生态乡村示范点,共有24个。该县通过狠抓生态乡村示范点建设,树立标杆,以点带面助推乡村环境改造升级。

在打造生态乡村示范点工作中,钟山县把其当做最直接的民生工程来抓,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的地方入手,切实把握群众需求。该县以“空心村”整治为载体,推行“自筹资金、自主建设、自我管理、财政奖补”的“三自一补”生态乡村建设模式,围绕村屯整洁化、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和有一个农民休闲公园、有一条环村绿道、有一个文体场所、有一处水面景观、有一个整洁环境的“四化五有”标准,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不搞“千村一面”,充分利用好每个村屯特有的自然风光、古屋古桥、地势村貌,打造各具特色的生态乡村品牌。

“钟山财政拿出2000万元以1:1的配套资金支持生态乡村建设,我们就是要让改革的阳光照到最基层,使村民受益,让美丽的生态乡村构成钟山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钟山县委书记唐先程手扶一棵近800年树龄的大樟树满怀信心的说。

自“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进入“生态乡村”升级版以来,钟山县先后出台了《钟山县深入开展“清洁城镇乡村,建设美丽钟山”活动实施方案》等10个实施方案及制度,建立了检查和奖惩机制、领导干部联系和包干制度、环境综合整治制度、清洁乡村投入保障机制、垃圾分类处理机制、文明创建评比机制、源头管护机制等制度,促进了生态乡村活动持久、深入开展。同时依托生态优势,借绿建景,在自然美中挖掘乡村文化底蕴,植入文化元素,寻找、发现、展示美丽乡村内在美。

钟山与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接壤,富江、思勤江、珊瑚河几条河流穿境而过,拔地而起的婀娜山峰,平坦齐整的块块稻田,枝繁叶茂的高大樟树、榕树,以及被稻田、绿树掩映的棋子一样散落其间的村落,像一首沉静的古诗浸润着人的心灵。不管你是透过飞驰的高铁车窗,还是漫步在田间小路,进入眼帘的都是梦境一样悠悠的时光。倘若你看到一个幼童骑着水牛踱步而来,不要惊诧于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意。因为这种画面在钟山俯拾皆是。

然而以前并不是这样。

“说村不是村,有院没有人。说地不是地,荒草没人身。”以前,在钟山县的农村地区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说的就是人走屋空、荒草遍地的农村“空心村”。去年以来, 钟山县以开展“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为契机,以“空心村”整治为载体,围绕“村屯整洁化、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任务,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环境综合治理、特色生态建设和产业致富带富,一个个百年老村上演了一场场美丽嬗变记。endprint

2月12日,在钟山县石龙镇上黄龙村休闲公园,钟山县的干部群众一同挥锹培土,种下了桂花、樟树、榕树等绿化苗木270株。按照“谁护绿,谁受益”原则,该村村民主动将新种的树苗护理任务领了下来,实现了“人树对号”管理。令村民们没有想到的是,一片空无人烟的破烂老屋地居然变成人气旺盛的休闲公园。

“起初,为了修建这个休闲公园,村民们可没少拌嘴。”上黄龙村理事会会长黎家宏告诉记者,一开始,村民们纷纷表示不理解,更不支持拆房。原因是有的村民担心土地产权会丢失,还有的想依靠老屋的土地拆旧建新。“在农村只有说建房,还没有听说过拆房的。”村理事会进行摸底时,有的村民还撂下了这样的话。

对于村民的不同意见,钟山县挂村干部认真听取,记在心上,并与村民理事会商量,拿出解决方案。通过政府积极协调争取危房改造项目和置换土地等方式,帮助村民解决了建房用地和土地归属等问题,给他们吃下了“定心丸”。最后村民不但同意拆除破旧房屋,还主动免费筹工筹劳,支持公园建设。

村事自理,“理”出一片新气象。钟山县在开展“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积极做好“四化”试点建设,引导各村成立生态乡村建设理事会,组织村民到外地学习旧房拆迁、土地整合、村屯绿化、风貌改造等方面经验,并广泛征求村民意见,把资金筹集、建设规划、卫生管理等事项形成村规民约。当前,群众参与生态乡村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

通过一系列的生态乡村建设,钟山的优势也进一步凸显出来。很多人来到钟山的乡村都陶醉于满眼的绿水青山,怀想着童年的故乡情结。

自“生态乡村”活动启动以来,该县珊瑚镇把龙岩村作为生态乡村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充分依托龙岩自身优势,把建设生态乡村与发展乡村旅游有机结合,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生态资源优势和发挥理事会引擎作用,着力打造美丽龙岩。

珊瑚镇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休闲观光项目,依托石山、泉水、古树、溶洞等自然景观,修建了龙泉湖景区、古榕迎宾景区、中心广场等景点。深入挖掘历史民俗资源,进一步提升龙岩文化内涵。根据有关传说、宗族文化和历代碑刻,深入挖掘整理出了螺地传说、神仙踹石等神话传说。龙岩村村民还依山傍洞兴建了龙泉窖酒,酒窖外围将建设绿色长廊,专供游客赏花、品酒。

通过生态乡村建设,龙岩村焕发了新的活力,展现了独特魅力,一幅小桥流水风貌和秀美田园风光的山水画卷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龙岩村美丽的生态环境惹“火”了美丽乡村游,据不完全统计,“五一”小长假来此观光的游客就超过1000人次。

在生态红利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钟山山水和乡村,首批生态乡村示范村也开始发展民宿经济,一个以生态乡村为引领的产业体系正逐渐成型。而这也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营造绿色环境,培育绿色文化,实现经济转型的有力抓手和生动实践。

长寿之乡筑生态品牌

生态良好的钟山县如同一个绿色的天然氧吧,让生活在其中的人呼吸清新的空气,畅饮清冽的甘泉,享受有机天然的绿色食品。再加上钟山美丽的风光和豁达本真的心胸,构成了钟山人健康长寿的几大要素,而打造“中国长寿之乡”更将钟山县的生态和文化优势推进了一步。

钟山县自2014年11月13召开了申报“中国长寿之乡”动员会,并及时成立了组织领导机构,动员多部门参与到创建工作活动中,扎实推进“中国长寿之乡”申报工作。

为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钟山县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三结合,加大投入,健全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实现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覆盖。全县共有农村养老机构135个,其中县福利院、光荣院各1个,乡镇敬老院12个,五保村121个,共有1701个床位,集中供养1680人,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0.7床。在五保村、敬老院内增加娱乐设施,为五保对象实施“保乐”工作,变“五保”为“六保”。

目前钟山全县共有老年协会110个,会员人数达10516人。该县回龙镇泉岭村、石龙镇黎塘村、凤翔镇同枝村、珊瑚镇卫田村、红花镇红花村、清塘镇南妙村、同古镇和平大村等老年人协会已配齐电视机、音响、办公桌椅、麻将和扑克桌椅等硬件设施,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初具规模。

钟山县境内汉、瑶、壮多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长寿养生文化。花山、两安是养生文化圣地;公安丹霞观是福寿文化的典型之地;燕塘玉坡石牌坊拥有清朝建起的长寿牌坊,“英家、龙道、松桂、大田”等古民居村落是钟山古民居的代表,这些是钟山人口长寿现状和可持续性很好的文化支撑。

在一个细雨的清晨,记者分别拜访了清塘镇康平塘冲村111岁高龄的刘玉兰老人和清塘镇英家上街108岁高龄的李佩珍老人。

刘玉兰老人是钟山县的长寿之星,今年111岁。她生活在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中。当我们来到她家时,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的桂花树下乘凉。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风雨,老人的背虽然有些驼,但精神非常好。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们真不敢相信老人竟然是一个人在家里。

康平塘冲村是一个世代重视教育的村子,据说这个村子走出了二十几位人民教师,成了远近闻名的教育之乡,这里的一座山峰也被命名为文峰山。良好的教育使这个村子的村风非常好,孝道和儒雅之风成就了刘玉兰老人的长寿。

李佩珍老人出生于1908年,如今已五代同堂。她手脚麻利,耳不聋,眼不矇,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并且能够独自上下楼梯、自己洗澡,还可以摘菜、扫地,做一些家务。老人告诉我们,自己年轻时和老人逃荒到钟山,作为童养媳就留在了这里。老人待人宽厚,乐善好施,乐于助人,豁达乐观,家庭和睦,孝敬老人上行下效,村风、家风都优良,一生都心平气和。

据老人的重孙媳妇介绍,老人一生没有不良嗜好,每顿只吃七分饱,吃盐很少,每天晒太阳,阳气充足。现在她和孙子、重孙住在镇上,有时也回深山中的村子里生活一段时间。endprint

据了解,钟山人宽容善良,谦和好客,钟山县民风纯朴,崇尚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喜爱自然,规律劳作,心态平和,知足常乐。而钟山80%的百岁老人在耄耋之年仍从事家务、田间劳作。乡村的膳食结构较为健康,通常是低能量、低脂肪、低胆固醇。这也是钟山县老人长寿、高寿的原因。

数据显示,2014年底钟山全县总人口43.9524万人,实足存活百岁及以上老人50人,占总人口的11.376/10万,超过规定标准1.376/10万。人口平均寿命已达到76.812岁,超过规定标准0.12岁。80岁以上老人10974人,占60岁及以上老人的18.786%,超过规定标准将近5个百分点。此外,对照中国老年学学会2013年7月公布的第二届“中国长寿之乡”认证标准,钟山县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目前统计结果已达到评审条件。

循环工业产业助推绿色发展

生态竞争力取决于源源不断增加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为此,钟山以更大的自觉,更高的标准,让更高尺度的绿水青山成为新常态。钟山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框架下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一手抓生态保护,一手抓转型升级,努力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为此,钟山县委、县政府提出了突出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加快钟山绿色崛起步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围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主题,立足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坚持以发展主导产业为主线,以产品创新为核心,大力培植科技创新型、劳动密集型、环保节能型等新型工业产业,逐步完善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步伐。实施工业技改项目,促进产业的升级换代,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引导和帮助企业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气等原料,生产市场适销产品。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模式,大力发展环保节能型、回收利用型循环产业和新产品。推进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和精深化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2011年,钟山县开始全面实施“一轴两翼三区”发展战略,确定“坚持以新型工业循环产业立县”目标,提出了要打造“桂东北机械制造和矿产资源加工基地”的工业发展思路,并主动融入“贺州市百里工业长廊”以及向东开放和对接东部中部地区的重要门户和枢纽建设。

“十二五”以来,钟山县坚持以新型工业循环产业立县,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促融合、提质量、增效益”突出“绿色、循环、节能、先进、开放”内涵,全力上项目、壮产业、建园区、强企业,着力打造桂东北机械制造和矿产资源加工基地,“工业强县”呼之欲出。

“既要经济崛起,又要蓝天碧水。抓环境就是抓发展。要坚决对有害生态环境和民生利益的工业企业说‘不。”县委书记唐先程说。

按照钟山县环境倒逼的时间表,该县在去年开展的环境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中,被严厉打击的“黑户”企业、非法小作坊、非法企业、非法采砂采矿等非法违法企业达215家,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得到全面净化。优良的发展环境,吸引了总投资超亿元的鑫岩石业、中广核风力发电项目等一批上规模、高产值、高效益、环保型企业入驻钟山。

近日,记者驱车沿着龟石路往龟石水库方向行进,一路上,一台台机车忙着拓宽平整路面的施工场景随处可见,眼前一条20多米宽的工业大道已现雏形。

“工业大道开工建设的意义重大,它将成为贯穿钟山工业园区的‘主动脉和快车道,为园区‘三通一平建设奠定坚实基础。”贺州市钟山工业园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日,钟山县工业集中区更名为贺州市钟山工业园区,园区管委会作为贺州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管理层次由正科级升格为正处级。这一消息无疑为钟山经济发展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坚持‘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手抓,在完善园区功能的同时,把加大惠商力度、推进依法用地、规范项目管理等作为招商的发力‘支点,为项目成功入驻钟山开通绿色通道,以大项目撬动经济大发展。”该县招商部门有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钟山县先后出台和完善《钟山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钟山县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决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建立重大项目推进月例会制度和投诉查处问责制度,加大土地预审前期工作,坚决整治破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不法行为,推进项目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精细化,吸引国内外客商到钟山投资兴业。2014年,该县区外境内投资新签实施项目85个,合同投资总额48.11亿元,到位资金47.6亿元,成功引进和建设旭平首饰、邝氏陶瓷、中源人造岗石、宏源矿业、兴利通、九鼎饲料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工业项目。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32.3亿元,同比增长38.6%;实现工业增加值10.1亿元,同比增长41.2%;实现税金7430万元,同比增长11%。其中规模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31.5亿元,同比增长42.6%;实现工业增加值9.9亿元,同比增长44.7%。

在转方式、调结构的艰辛探索中,钟山县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契机,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目标,按照“一个项目、一个联系县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个工作班子、一个倒排工作计划表,一揽子抓到底”的“六个一”项目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行政审批清理常态化机制,采取一线服务、现场办公、召开推进会等多种有效形式,为办事企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政务服务,及时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实际问题,着力构建“投产达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良性循环体系,确保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快推进、早见效。

目前,全县落实整改事项2796个,完成问题整改2335个,整改完成率达83.5%。受理审批事项申请32210件,受理32208件,受理率99.99%,办结32235件,办结同意率97.63%,评议率99.71%,满意率99.98%。

好生态催生出的特色农业产业

钟山延续着桂林式的山水特色,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区,但绿色却成为大自然赋予的独特优势。一直以来,钟山县都是粤港澳地区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2014年,钟山县成功创建国家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让更多客商看到了钟山的生态宝藏。endprint

近年来,钟山县坚持以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稳县,发挥特色农业资源优势,培育以“水果、牛奶、蔬菜、马蹄、烟叶、优质稻”为重点的品牌农业,构建形成科技含量足、信息化水平高、增收能力强的农业循环经济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升级版”,为这片红色热土描绘了“百姓富、生态美”的幸福春天。

“这个经过修剪技术处理的植株比没有经过处理的植株明显要有生机得多,要注意掌握要领。”来自同古镇的水果种植户小廖参观了钟山昱成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的现场授课后,深有感触地频频点头。贡柑种植作为该县申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示范项目。通过引进新技术,使该县的贡柑产业在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与贡柑产量和品质的相互关系,解决贡柑无公害高产栽培生产新技术的配套方案,探索产业化生产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机制,促进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确保减轻农药残留等方面有了科研技术保障。全县的贡柑种植面积从1万多亩发展到7万多亩,一跃成为广西贡柑的主产区之一,贡柑发展规模在广西排名第一。

在科技这一强引擎的推动和种植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下,目前,钟山县培育生态农业品牌20多个,发展大头菜、西红柿、莴笋等高效经济作物20多万亩。投资100万元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监管平台,建设蔬菜等出口备案基地5万亩。英家大头菜通过了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并被评为第三届广西名特优农产品交易会银奖产品。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钟山的传统农业也加快了迈向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步伐,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风生水起。钟山县以十里画廊生态旅游区所在地公安镇荷塘村委、双元村委为核心区,面积3600亩;以钟山县佳欣果蔬特色生态农业园所在地清塘镇新龙、新竹等6个自然村为拓展区,面积1万亩;以钟山县德福农产品有限公司的贡柑种植基地和钟山佳盛果园有限公司的水果种植园为辐射区,面积2万亩,重点发展钟山贡柑、砂糖桔标准化种植,配套发展“名、特、优、新”的陆生蔬菜、葡萄、百香果种植和鱼塘养殖等产业,结合十里画廊景观发展新型农村生态旅游业,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循环示范区。

土地流转增强了该县农业发展的后劲,目前全县农、林、畜牧、水果、烟叶等生产已完成土地流转45万多亩,全县蔬菜种植15万亩,水果种植18万亩,其中贡柑7万亩,马蹄2.5万亩,中药材2万亩,大头菜1万亩,特色农业、品牌农业、规模农业快速发展,如春之百花,争吐芬芳。

占地100亩的果蔬加工厂、50亩的农资配送中心、150亩的农产品交易中心(物流中心)……正在推进中的佳欣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果蔬加工设备和气调保鲜冷藏设施,年加工处理果蔬产品五万吨,辐射带动周边农民发展特色果蔬种植,实现了“抱团”致富。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躬耕之间,种下的是无尽的财富,放飞的是无穷的希望。

面向未来的生态建设

古往今来,多少城市因为有了山水的点缀而变得生动鲜活,灵秀婀娜。钟山被满目葱绿的层峦叠嶂所拥抱,富江、思勤江、珊瑚河,清波荡漾,流过钟山大地。位于富江中游的龟石水库,造就了“高峡出平湖”的别样壮美。水库岸畔,山水画廊、奇峰竟秀、峡谷幽深。这样的美丽画面,其实在钟山随处可见。钟山宛如一幅天然水墨画,画中群山,或挺拔俊秀,或玲珑有致,人行其间,如在画中。有“小桂林”之称的荷塘十里画廊,奇峰高耸、异石林立,如千重剑戟指天,似万排玉笋铺空,与周边村落民居和田园风光交相辉映,让人仿佛进入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钟山的基础是生态,钟山的希望也是生态。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工作思路, 培育壮大生态健康旅游、生态健康休闲、生态健康养生、生态健康养老等四大业态,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在未来规划中,钟山县主动融入大桂林旅游圈和桂台(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合作示范区,积极打造两广旅游黄金节点。其中,被评为广西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十里画廊素有“小桂林”之称,是钟山县重点打造的旅游景区。景区山峦叠嶂,风光旖旎,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良好的地缘优势和旅游经济组合优势,开发前景广阔。而充分整合县域山水风情旅游资源,打造自然生态和人文生态完美结合的旅游产品,拓展会务接待、度假疗养等的生态旅游项目,也在积极地筹备之中。

“通过参观学习,我们知道广西省工委曾经在英家领导广西革命五年之久。我们要铭记这段历史,忆苦思甜,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来自南宁的一名王姓游客在参观了英家历史纪念馆后说。

如今,在钟山县英家历史纪念馆,每天都有来自各地的旅客在这里接受红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目前,总投资2200万元的英家革命历史陈列馆建设项目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接下来,随着大量革命历史文字、图片、实物的全面收集整理和展出,钟山红色历史文化将被更多人知晓,红色文化旅游也将不断壮大。

山水美景,胜在天然;山水之娱,胜在心境。置身钟山空灵的山水其间,放开心怀,人自然而然就会得到一分安宁、澄明和怡然。临水照镜,疏影横斜,幽香浮动,城在山中,山在水中,水在绿中,天地万物全都融入这山水的柔情里。再加上钟山独特的董家垌山歌、门唻歌、瑶族羊角长鼓舞等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资源,将形成对外来游客的强大吸引力。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无论是生态游还是文化游,钟山走的都是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钟山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打造中国长寿之乡都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而且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需要。现在,贵广高铁的建成通车将钟山带入了珠三角1小时经济圈,钟山的绿色经济和绿色环境必然会越走越远,成为43万钟山人民幸福的保障。endprint

猜你喜欢

钟山生态建设
金钟山秋色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青年学者风采 钟山
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