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导学案模式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2015-08-18林贵虎

教育界·中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导学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林贵虎

【摘 要】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虽然在新课改背景下有很大的提高,但总体而言,传统的讲授仍然占主体地位,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因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要使学生在课内外的英语学习中有兴趣地主动学习,导学案模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和手段。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尝试,从课内外的细节谈谈导学案模式下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关键词】导学案    农村初中    英语教学

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起始年级,教学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是教与学分离,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且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发挥主体作用;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时被动接受,学习环节不齐全,课前不预习,课堂忙于做笔记,课后没有及时复习巩固;同时,教师辛苦地教只能占用大量的时间而效果不佳,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科学合理地利用好导学案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

一、导学案要科学全面

导学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注意城乡差别。英语是语言学科,不同于其他自然科学,有些学校为了紧跟课改步伐,强调一节课教师的教不要超过10分钟,有的采用同一模板,固定课堂导学过程,只在内容上进行填充,这些只是从表面上进行了课堂改革,把时间还给了学生,而实际效果并不好。因此,导学案首先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学情,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导学案集中了学科备课组所有成员的智慧结晶,但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要适当调整改变,不能死搬硬套。目前大多数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导学案只注重导和学,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情(诸如学习习惯和学习环节等)。尤其对于农村的初中学生来说,导学案要包括预习案、导学案、复习案三部分。预习案要把握重点,注意基础知识,要相对简单,基本上让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导学案要导和学合理结合,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堂运用导学案的前提条件;复习案要设计不同层次的活动和练习,兼顾每个学生。这样的设计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内外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导学案要灵活多变

学生的学习犹如我们日常的饮食,同一种饭菜经常吃,就会厌食,没有胃口,同样,一学期或一学年每节课都用导学案,学生也会感到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在运用导学案时要灵活多变,每节课都是新的快乐体验。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来确定哪些课最好采用导学案,哪些课采用多媒体,哪些课传统讲授。这样,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兴趣,期待下节课老师会怎样教学,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包括预习案和复习案在内的导学案在编排上也可灵活处理。可以把预习案和复习案独立,也可以一同打印,但预习案绝对要在上课前一天或利用早晚自习发放给学生,如果在上课前5分钟发放,学生匆忙中完成,影响预习效果。

另外,导学案在课堂上的运用有时因学生的预习效果不同可将导学环节根据实际进行调整,如时间多少的调整,导学内容的调整等等。导学是灵活多变的,教师不能按部就班地按照导学案规划好的步骤和内容进行,适当地调整会促进导学效果的提升。

三、导学案要导学结合

导学案是教师“导”,学生“学”,要导学结合,以“导”促“学”,以“学”定“导”。不论是传统的教与学,还是课改下的导与学,必须合理科学地结合,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农村,英语作为学生的“拦路虎”,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障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法,吃透教材,引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快乐地进行学习,学会学习,这才是主要任務,而不是学生在这节课掌握了多少讲授的内容。教会学生有效地学习是导学案的主要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去学习,怎样复习,如何预习都是每个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

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不能把导和学孤立,要将两者科学地结合起来。教师在课内外既要指导学生的学法,又要注重不同内容的不同引导方式。教师如果仅仅在课堂上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的,这就和导学案运用的目的大相径庭。教师既可以让学生先学,也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是先“学”好还是先“导”好,教师要善于观察,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导学案要内外兼顾

导学案的内外兼顾指教师要兼顾课堂内外。导学案在运用中既要注重课外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课堂上教师的指导学习。农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较差,如果忽视课外的预习和复习,教师不指导学生的预习和复习,仅仅在课堂上采用导学案,长期如此,学生依然不会学习,从而不利于未来发展。许多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感到很头疼,没有兴趣可言,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个体缺乏兴趣的内因和外因,这样,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兼顾到课内外的每个学生。

导学案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比传统的备课量大,需要全组教师同心协力才能搞好,教师不能应付检查走形式。导学案要灵活运用,且必须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农村,尤其对于英语学科而言,导学案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会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改变学生以往被动接纳知识和技能的局面,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教师应该大胆利用,不断创新,通过二次备课和课后反思,使导学案日臻完善,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的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利平.浅谈实施“导学案教学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2).

[2]姚锦斌.“导学案”教学模式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4(4).

猜你喜欢

导学案农村初中英语教学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