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生起步写作指导

2015-08-16王颖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习作作文情境

王颖

摘 要 刚刚进入中年级的学生要开始写一篇完整的作文。我想这对学生来说有点困难。教师首先要多渠道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三年级是学生写作文的起步阶段。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好词好句,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关键词 小学作文 写作指导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84-01

学生从一、二年级进入了三年级,这意味着学生已经进入到了中年级的学习,以后的语文学习要大面积的接触作文了,也意味着作文教学成了中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低年级年级的作文只要求学生能够看图说话、写话,但是到了中年级,学生要开始写一篇完整的作文。我想这对学生来说是有点困难。作为教师应该怎样帮学生度过这一难关尤为重要。

一、教师首先要多渠道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有兴趣做,才可能认真去做,也才有可能做好。写作文也一样,刚开始学作文,学生常常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因此,先让他们实践,亲自去感受,然后再写。例如,写《一件小事》时,可以先布置几个对于学生来说既简单又感兴趣的实践作业,炒一次鸡蛋、打扫一次卫生等,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把过程和体会口头表达出来,再去动笔写。这样学生急于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兴趣和积极性就很高,动起笔来也就容易多了。

2.作文的好与坏,与教师的指导师密不可分。一堂作文指导课,情境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情境氛围,如鲜花招引蜜蜂那样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使他们在美好的情境中能展开思路,从头脑中提取已经储存的信息作为题材,写出自己的起初经历和真实感受。让学生进入情境,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想一想,学生就能较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从中发现美,感知美,唤起表达的欲望,从而激发起学生对习作的浓厚兴趣。在习作教学中,我采用猜谜语、编故事等方法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再由学生用文字叙述出来,就容易做到有内容、有个性、有文采。通过情境教学,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兴致勃勃地投入到习作练习之中。

二、教师要让学生扩大阅读面,积累好词好句

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就和人的身体发育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物质营养一样,滋养心灵的精神营养同样要丰富而全面。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应当努力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要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取的营养全面。例如,读文学作品,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想象;读科技类作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严谨,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热情;读历史读物,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古鉴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阅读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渠道,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民族的精神、文化、智慧很多时候是在阅读中熏陶、浸染中习得的。学生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撷取精华,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妙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的摘录在笔记本上。并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把好的、生动的句了记在脑了里。

三、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搜集写作素材

日记是补充课堂教学、为课堂作文积累素材的最好形式。有的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觉得无话可写,关键在于没有留心身边的事,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必须教会学生寻找事物并学会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观察时教师可以同学生一起观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可以组织学生集体活动、外出参观、调查访问,而后谈见闻、谈体会;可以给学生布置定向观察和随机观察任务,教师抽查日记;还可以限定学生的观察日记篇数,由量变到质变,习惯成自然。观察的面宜广,人、事、物、景均可涉及。观察后要及时记录,不计较文章长短,不计较结构笔法,只求真实。例如:观察人,可以观察他的相貌、衣着,也可以观察他(她)在不同的场合中不同的神态、动作、语言等等;观察事,可以观察“校内的事”“校外的事”“家里的事”等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事,大事小事家常事,凡事留心;观察物,上至曰月星辰、风霜雪雨,下至飞禽鸟兽、花草树木,动态的、静态的。当学生能有意识地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他们的“材料仓库”就不仪丰富而且有条理,写作时,一个个素材便“呼之欲出”。

(责任编辑 全玲)

猜你喜欢

习作作文情境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