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中探究感悟数学

2015-08-16张春莉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5年7期
关键词:规律数学知识教材

张春莉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077-02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皇冠上的明珠而高不可及,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虚无飘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一、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孩子的眼中,数学是‘些符号与文字的结合,是抽象的、枯燥的。而生活却是丰富多彩、充满情趣的,是学生天天经历的。他们对生活充满着具体的、感性的认识。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及旧知出发,将生活中有关数学知识的内容引入课堂,并与课堂所教知识相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计算》这节课,我利用多媒体网络自制了一个网页,把它设计成一节实践活动课。内容主要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家庭购买了新房,要粉刷墙壁,铺设地板。今天大家‘起来做‘回小小设计师。老师新房分为卧室、客厅、书房、厨房、洗手间5个部分。你们帮助老师计算出每个房间需要装修的面积的总和,再出谋献策,设计出装修方案。”学生听说是帮老师设计装修方案,都来了劲头。老师通过现代化手段创设出模拟的真实的情景,深深吸引学生,不用老师多讲,学生就对新知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二、让学生走进生活、发现问题,感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的知识源于生活,我们把研究的目光注视到学生的生活中去,学生的生活是五彩斑斓的,充分利用起来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源泉。《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在‘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规律”词很难理解,理论的解释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徒劳无功的。但生活中却处处存在着规律,学生也时时接触着规律,于是我把生活中简单的规律现象抽象出来,转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让学生来玩‘玩规律,这样学生在玩规律的同时,认识着、理解着规律的特点。在初步感知规律的概念后,我出示了一副生动活泼的场景——六‘儿童节联欢会,找‘找其中的规律。学生对于这个场景太熟悉了,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数学课本上飞到了实际生活中,体会着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让生活问题数学化,有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在小学阶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特别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能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和应用。

1.课堂教学凸显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先与学生随意聊天,并请他们帮忙。学生们‘听老师请他们帮忙热情顿时高涨,“老师你说,帮什么忙?只要我们能做到绝对没问题。”“我的爸爸过生日,他非常爱喝酒,我想送他两瓶酒,可又怕他喝醉,我该选择怎样的酒?请同学们帮我出个主意。”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纷纷说要买度数低点的酒。那么,为什么要买度数低的?酒的度数又代表什么意思呢?学生被我反问住了。此时,一种新的数——百分数的学习,成了学生自身的需要。

2.让学生带着生活经验自主探究,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由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是内在的隐性活动,因此,必须借助外在的动作技能、显性活动作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的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引导他们借助生活表象来学习知识,激发探究欲望。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中”,有这样‘题245 - 95 = 245 - 100+5,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5,难以理解。因此,我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自主探究:妈妈带了135元钱去商店买了‘只95元的特价电熨斗,准备用来熨衣服。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3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5元,(应加上5元)。所以,多减去的5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这样教学,让学生对数学的抽象思维找到了具体形象的生活依托,在脑海中形成了清晰的思考流程,实现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3.让书本知识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数学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那么数学学习的素材也应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即生活数学。因此,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打破数学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问:“同学们经常喝牛奶,有没有留意牛奶盒上标有脂肪≥3.1%,蛋白质≥2.9%等内容?你们知道3.1%,2.9%等表示什么意思吗?”从而激起学生求知的内驱力。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新教材,加强探究

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在教材中它总以完善的形式呈现学生面前,许多题目都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具有科学性、系统性。文字表达严谨、准确、枯燥,但很少创设问题情境,忽略数学知识从生活生产中被发现的曲折过程,抑制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因此,教师要善于处理教材,重组教材,把学生社会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课堂。

合理补充教材,充实学生的学习材料。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由于教材的滞后性,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在教材中难以及时体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联系生活实际,就地取材,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充实到教材中去,让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以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在小数的乘法计算中,也可增加电表、水表的读数,并能算出费用,毕竟这些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比例尺”的教学中,应增添把实际距离扩大‘定的倍数以后,再画上图纸上的例题,这样比较完善比例尺知识,贴切实际的生产生活。

布鲁纳曾经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学生在生活中看到了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感受,走进课堂,同教师、教材、同学对话,白主探究感悟数学,形成白己个性化的理解和独特的见解,这将是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的方向。

(责任编辑 文思)

猜你喜欢

规律数学知识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巧解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