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济南文化景观的地域精神与表达

2015-08-15王强卜颖辉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名士文化景观济南

王强,卜颖辉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无论你走到哪个城市,目光所及之处,全是清一色的高楼群、玻璃墙、霓虹灯、立交桥、宽马路、大广场;当城市的背景已被麦当劳、 肯德基火红的标志点燃的时候,我们真的分不清自己是在北京、上海还是纽约”,作家海默用这样的语言抒发了对当下我国城市景观缺乏特色与地域精神的无奈,这实际上是一个城市景观特色缺失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地域文化衰落的问题,从这一点说,当前有些城市建设中对文化景观的展示尚显不足,尤其在对城市文化景观地域精神的深入挖掘与体现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这是一个当下在很多城市中都存在的普遍问题, 这个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 城市文化景观与地域精神

(一)文化景观是城市固有文化的载体

城市景观主要指偏重于视觉感知与体验的城市环境,它是一个整体性的环境概念,既包括自然城市景观环境,也包括人工城市景观环境,是城市外在风貌形象和内在文化精神的统一体。[1]城市文化景观是“在一定的自然和文化环境条件下,通过人的作用而产生的城市物质文化形态的复合体”,它包括精神文化景观形态和物质文化景观形态两种不同的表现形态。 精神文化景观是虚化的城市文化产物,只有通过心理感知才能得以把握,而物质文化景观是实在的城市物质存在,是可见、可得的城市文化凝聚的物质实体,两者不可分割,随着时代在不同地域中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统一形成了富有地域精神的城市文化景观氛围。[2]

不同的城市往往有着不同的地域文化特点, 例如北京和苏州都是闻名遐迩的风景胜地, 但两地的风貌格调却迥然不同,一个是北方古都的恢宏大气,一个是江南名城的婉约细腻,两个城市的文化格调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各自的文化氛围中自然孕育出的城市景观就有了比较鲜明的特征, 北京的皇家宫殿景观和苏州的私家园林景观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美国城市学者沙里宁说过:“城市就像一本书,里边有它的抱负。 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知道这里的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城市景观风貌, 每个城市都用各自的景观语言表述着自己的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城市的景观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是建立在该城市的历史积淀与文化积淀上的,城市景观从来都是同文化的共生体,文化景观是城市固有文化的载体。[3]

(二)地域精神是城市文化景观的灵魂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 在特定的地域环境中孕育出的城市文化的精神品质是同景观的外在表现形式融合统一、相辅相成的。 一段城墙,一栋建筑,或者是一块瓦砾都可以是城市景观的组成部分,从形式上看,它们之间差异较大, 但一旦用地域文化的红线将它们牵连起来,人们往往会透过表象发现它们的内里却蕴藏着相似的精神气质,这实际上就是城市文化景观的地域精神。

文化景观记录着城市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它存在于特定时期,却是不同时期同一地域的文化印记重合叠加而形成的, 是地域精神十分重要的外在表现形态。 特定的城市文化景观往往产生于一定的地域文化环境中,并且是随着地域文化的发展沉积才日益的丰满成熟,逐渐表现出鲜明的形象和独有的气质的,例如享有国际盛誉的古都西安就是经历了蓝田人和大荔人文化、 半坡文化、 汉唐文化等不同时期地域文化的积累而最终具有了现在的朴实厚重、兼容并蓄的文化景观特征的。 著名景观学者王向荣教授就曾指出:“城市景观是某一具体地域单元中地域文化形态的最高级的表现形式, 是由形态文化语汇所共同谱写的人文篇章; 它必须在养育它的地域中寻找其文化的根”,地域精神存在于城市基因中,是城市文化景观的灵魂,只有充分的发扬地域精神,城市景观才有根可寻,城市才会真正的拥有魅力与特色。[4]

二、济南文化景观的地域精神

(一)和而不同

由于城建历史较长,且自然条件优越,济南一直处于山东发展轴线(宋以前)和南北方发展轴线(宋至清)的交汇点上,因此济南遗留的传统文化景观表现出了一定的并蓄兼容、南北杂糅的特点,既有北方景观的朴实厚重,也有南方景观的端庄秀雅,而且鸦片战争后的西洋文化对济南的景观风格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特别在民居和公共设施中出现了很多中西合璧的新式建筑,这样就形成了多元并存的特有城市风貌。[5]正如芦原信义所说:“城市中‘局部’(个体)是洗练的,整体是各个胡乱布置的背后有一种‘隐藏的次序’”,虽然济南的城市文化景观的外在个体形象是丰富多样的,但因为都是从这片土地上自然而然成长起来的,经过长期的洗练磨合,它们已经在内在里和谐的统一融揉到了一起, 形成了难以分割的整体,表现出了和而不同的精神品质。

(二)与泉共生

特有的地质条件造就了济南独有的泉水环境, 济南的古城旧街里大大小小的泉井随处可见,而且直到今天依然有很多泉眼喷涌不止,汇聚成溪流淌在院落街巷间,形成了与泉共生的各类聚落场所。 “家家泉水”是对济南泉水聚落文化景观的生动描述, 泉在济南历来被认为是人们的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在泉水比较集中的传统街区依然有很多依水而建的民居院落,居住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会从泉井里取水饮用,到泉溪边浣衣洗菜,泉水常年清澈、恒温,加上泉溪边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总会吸引很多居民到这里消闲、玩耍。 虽然早在几十年前这里家家都已经通了自来水, 但正是因为泉水甘冽充沛,使用方便,所以伴泉而居依然是这里居民生活的重要方式。 泉水也使这里聚落内部的邻里交往活动更加频繁,社会关系也更加和谐。“与泉共生”不仅体现着特有的一种泉水文化景观存在形式, 而且更是融入了泉城的文化血液,无时无刻不表达着济南居民最真实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态观念,维系着泉城人民心底里最真切的泉水情结,成为了济南文化景观地域精神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6]

(三)名士与齐鲁文化精神

济南历史上名士众多,大舜、扁鹊、秦琼、房玄龄、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管仲、曹操、李白、杜甫、曾巩、苏轼、苏辙、赵孟瞓、铁铉、顾炎武、刘鹗、老舍等都与济南关系密切。 诗圣杜甫在游览济南名胜大明湖时曾写下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的著名诗篇,其中就有传诵千古的佳句“海右此亭古, 济南名士多”,虽然只有十个字,却将地域文化同人文历史联系起来,全面深刻的揭示了济南的文化底蕴和名士品格,强调了济南自古即有的名士文化精神,表达了济南文化景观中所具有的“江北风流第一州”的潇洒气质,此后宋代刘窸的“历下军声从古盛, 济南名士迩来多”和近代董必武忆王尽美同志的“济南名士知多少, 君与恩铭不老松” 等名句也进一步强调了济南的名士文化精神。[5]名士文化在济南的城市景观中也多有体现,如大明湖及其他公园内就有铁公祠、佛公祠、南丰祠、稼轩祠和藕神祠等专门为纪念名士而建的祠堂、园林,并通过题名、匾额、楹联及碑褐等形式题刻名士诗词墨迹,形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士文化景观意象。

关于地域精神,济南方志有“家业农桑,风俗淳厚”、“重农桑,崇学业,乐输将,敦气节”和“荐绅多高尚,士厉廉隅,甘退让,有古礼教之遗”等描述,“淳厚敦节,有古礼教之遗”的济南地域精神同遵从孔孟之道的齐鲁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使济南的文化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其文化思想的影响,一方面济南的文化景观比较注重对儒家思想中“仁”的观念的反映,往往十分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内在和谐以及为了获得这种和谐而应有的外在秩序,济南古城的规划格局就基本遵从了封建传统城市相对严谨的形式,巡抚院位于城心,东西向轴线关系清晰, 其他署衙及庙宇围绕中心按顺序布置,并且府学文庙等礼制建筑都严格按照规制建设,体现出了明确的秩序关系;另一方面,济南城的景观格局又不完全拘泥于固有模式, 能够因势利导, 形成一定的空间特色, 如在城门的排布中能够按照地形地势的变化适当调整位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形成了“四门不对”的布局形式,这也是齐鲁文化中“中庸”思想的一种体现。[7]

三、济南现代城市建设与文化景观的地域精神

(一)现代经济发展对文化景观地域精神的影响

现代经济发展带来了城市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高强度的经济交流给城市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文化交往,全球信息一体化影响着社会的意识形态,人们的文化审美取向也在逐渐发生着变化, 传统地域文化的异质性越来越弱,而现代城市文化的均质性却越来越强,国内很多城市的景观风貌都出现了“雷同相似、千城一面”的情况,并且由于很多城市经营者的文化观念淡薄,在旧城改造中使用的方法过于简单粗暴,损毁了很多有着宝贵文化价值的城市景观遗存,又进一步对城市文化景观的地域精神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以济南为例,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原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和洪家楼教堂修女楼等老建筑及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高都司巷等一批老街巷相继被拆除,城市传统景观格局遭受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因此如何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更加重视文化遗迹的保护,营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风貌是每一个城市建设者都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在济南现代城市建设中进一步突出文化景观的地域精神

文化始终是进步的,城市永远不可能回到过去,这是在现代城市建设中人们首先需要面对的客观事实,所以对于城市文化来说, 对传统的爱护保护不应当被片面的理解为被动的固步自封、止步不前,而应当是积极的取长补短、开拓进取,也就是说一方面在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中要能够使用最先进的工艺、方法和技术,使保护水平更高,另一方面,在现代文化景观中又能够保留继承传统文化景观的精髓, 形成传统与现代文化景观的结合互补。比如济南新建设的奥体中心以“东荷西柳”为主题,以现代的设计手法,将济南的泉城景观风貌做了巧妙充分的表现,同时现代与传统、形式与功能以及时间与空间都能够统一融合、 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又恰恰是一种充满齐鲁文化品质的“和而不同”的完美的结合方式,突出了济南传统文化景观的地域精神。[8]

四、结束语

文化景观建设是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泉城济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这一点说,当前济南城市建设中对文化景观的展现尚显不足, 尤其在对地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体现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完善。以和而不同、与泉共生以及名士与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品质精神是在济南深厚的地域文化中孕育出的城市景观的灵魂,因而对于济南的规划设计而言,只有以此为魂,因地制宜的突出文化景观的地域精神, 才能更好地传承延续泉城的文脉特色,进一步使济南精神得以发扬光大。

[1]王江萍,夏晶.基于城市文化的街景改造研究[J].华中建筑,2010,(5):120-122.

[2]李旭旦.人文地理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

[3]张晓明.传统文化影响下的现代城市景观特色[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83-84.

[4]林箐,王向荣.地域特征与景观形式[J].中国园林,2005,(6):16-24.

[5]王育济.济南历史文化的变迁与特征[J].东岳论丛,2010,(5):5-26.

[6]卜颖辉.济南老城景观意象[J].包装世界,2011,(7):22-23.

[7]宋凤. 济南城市名园历史渊源与特色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0.

[8]李岩,郑权.东荷西柳:济南奥林匹克体育中心[J].中国建筑,2010,(1):68-75.

猜你喜欢

名士文化景观济南
《世说新语》里的三种名士
《世说新语》:在奇闻轶事中感怀魏晋名士风骨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名士雅趣——谈王镛砚铭艺术
Paving Memory Lane
济南
对首尔梨泰院伊斯兰街道的文化景观解释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变迁中的人地关系和文化认同
武夷山:作为“文化景观”的历史演变
Hi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