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闲暇教育理论与实践模式构建探讨

2015-08-15

河北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闲暇高职活动

许 辉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一、问题的提出

高职学生的闲暇时间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们闲暇意识的增强而不断增长,全年闲暇时间6个月左右。学生的闲暇时间是指高职学生除为完成高职院校所有教育教学培养计划所需的学习时间和生理需要之外的个体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而闲暇生活则指高职学生在学习时间和生理需要之外的空暇时间里自由安排组织的各种活动,这些活动直接关系到他们闲暇生活质量的高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1]可见,闲暇时间愈多,愈需要理智,愈需要教育。由于部分高职院校办学的功利色彩十分浓厚,把高职教育目标完全异化为纯粹的谋生谋职的功能,闲暇教育的缺失就成了必然。因此,如何有效地在高职院校开展闲暇教育,帮助学生合理利用闲暇时间,使闲暇生活过得充实丰富而又有意义,促进他们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就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高职闲暇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

(一)高职闲暇教育目标

要开展闲暇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必须要确立一个统一、全面的闲暇教育目标。美国闲暇学者曼蒂和他的研究团队按照受教育者不同年龄阶段设计了六类具体教学目标。青年成人闲暇教育具体目标应该包括自我意识、闲暇意识、闲暇态度、做决定、社会交往和闲暇技能等六方面的内容。青年成人对应高职学生年龄段,由此可以概括出高职学生闲暇教育目标,具体包括两方面:其一是培养学生的闲暇素质,即“造就占有闲暇时间的主体”;其二是培养学生成为心智健全、人格完整、热爱学习和热爱生活的人。[2]

(二)高职闲暇教育的内容

闲暇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知识技能、能力和技巧的体系组成了高职院校闲暇教育的内容,它是实现闲暇教育目标和任务的前提和保证,是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构成要素。

1.闲暇价值观教育

闲暇价值观是学生对闲暇价值取向的认识。[3]主要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闲暇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闲暇生活习惯,懂得闲暇价值中的个体生命价值,增强学生的闲暇志趣,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自觉接受社会主流文化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我决断能力,使自己成为活动的主体,懂得自己在闲暇活动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学会选择与自己价值观和社会价值观相符的闲暇方式,做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

2.闲暇道德观教育

闲暇生活作为高职学校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们在闲暇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某种道德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闲暇的本质即自由,闲暇生活也是私人生活,意味着私人生活中是自由的,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闲暇生活方式和活动内容。然而,如果缺乏闲暇道德的束缚,听凭完全“自由”地选择,这将会给高职学生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与危害,如学生的厌学逃学、好吃懒做、好逸恶劳、挥霍浪费、文明退化等,同时也妨碍和影响到他人和社会的“自由”发展。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闲暇愈多,也就愈需要智慧、节制和正义。”[4]

3.闲暇知识教育

学校通过向学生系统传授有关闲暇的道德观、理论知识和技巧技能方法,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各种闲暇活动方式,学会科学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并且能运用所掌握的闲暇知识和技能来设计安排自己的闲暇活动并保证顺利实施。

4.闲暇能力培养

闲暇能力是指高职学生进行闲暇活动的能力,诚如马克思所说:“一个人要多方面地享受,他就必须有享受的能力。因此,他必须是具有高度文明的人。”[5]高校要通过组织学生参与闲暇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闲暇时间管理能力、对闲暇方式的选择与决断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从而提高他们的闲暇素养。

(三)高职闲暇教育遵循的原则

1.导向性原则

闲暇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的导向。合理确定教育目标,高职学生的道德品质、智力水平和个性发展直接关系和影响到闲暇生活的质量和方向。忽视和违背了这个原则,闲暇教育就不可能沿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

2.主体性原则

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阶段,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力和自主力,有能力、有把握选择适合自己的闲暇生活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在实施闲暇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他们自主地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活动,这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非常有帮助。

3.整体性原则

闲暇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教育,需要个人、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协同教育,以及校内德育课程与校外德育课程形成整体合力。正如麦克莱恩所认为的那样,“如何一个组织或行业都不可能独立地完成这一艰巨的教育任务……必须通过多种途径,依靠各类机构和组织来满足各种不同年龄的对闲暇教育的需要。”[6]我们要把闲暇教育当作一个系统工程,充分发挥不同部门和组织机构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闲暇教育遍布高职学生生活的每个空间每个角落,让高职学生的闲暇教育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

4.实践性原则

高职学生闲暇能力的培养和闲暇素养的形成不能单纯采用理论说教的方式,而是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和完善。因此,闲暇教育要让学生从书本走向实践,从校园走向广阔的社会,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为自己今后的生活做好准备。

三、高职闲暇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

(一)引导与重视:闲暇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

闲暇教育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高职院校要通过不同渠道和手段广泛宣传教育,引导全体教职员工重视闲暇教育和闲暇活动,培养他们正确的闲暇意识,改变和纠正部分教师对闲暇教育目的和内容的错误认识,如闲暇教育的目的就是教学生如何消磨时光、如何娱乐等等,让他们真正认识到闲暇的主要目的在于满足个体生命与生活世界的需求,加速社会文明进步发展的进程,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7]通过宣传引导,形成全员育人的理念,全体教职工都把对学生的闲暇教育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闲暇教育目标的实现就比较容易了。

(二)资源开发:丰富高职院校闲暇教育资源

闲暇教育资源囊括了闲暇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人、物、财等方面的资源,它决定和影响着闲暇教育发展的规模大小、速度快慢、质量好坏与学生对闲暇教育需求的满意度高低。

1.闲暇教育课程的开发

高职院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闲暇教育目标和原则,结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提出该校闲暇教育的内容。闲暇教育课程的开发应该紧紧围绕闲暇教育内容和目标展开。闲暇教育课程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正规课程即正式课程,它由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组成,学科课程是指旨在帮助学生学习闲暇生活的相关知识,形成正确的闲暇观的学校已开设的人文类课程。而闲暇活动课程是指专门的体育活动课程、艺术活动课程、兴趣小组活动和各种社团组织和学院学生处团委组织的的某个主题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和锻炼高职学生的闲暇能力和闲暇技能。二是隐性课程即非正式课程,它包括物质环境方面,如学校建筑的设计风格,教室布局、装饰和自然景观等;制度环境方面,如规章制度、管理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人文环境方面的校风、班风、学风、教师人格、师生精神面貌、人际关系等等。这些内容对增长学生的知识信息,学习社会生活技能,习得一定的思想行为规范,促进个体人格的发展都发挥着正式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

2.闲暇教育指导者队伍的培养

高职学生闲暇教育的有效开展和顺利实施与闲暇教育的指导教师休戚相关,学校要有重点全方位地加强闲暇教育指导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工作。由于闲暇教育在我国发展较晚,还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系统的教育体系,要使闲暇教育发挥其有效的功能,这就对闲暇教育指导者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需要教育者拥有科学的闲暇教育理念、良好的闲暇教育素养、一定的闲暇教育理论知识、创新思维和开展闲暇活动的能力,离开这些,闲暇教育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3.闲暇教育设施的建设

开展闲暇教育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场地和设施,这就需要高校管理者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因地制宜地增添和完善学生闲暇文化、体育和娱乐设施,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由活动场所和空间。具体说来,就是要建设好社团工作室、学生活动室、校园网吧、书吧、图书馆、校史馆、体育馆、游泳池、电影院、舞厅等场所,并且制定好相应的规章制度,约定好开放的时间,让学生提前选择和规划好闲暇时间去想去的地方,各取所需,这样有助于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他们不同的精神需求,而且还可使他们远离不良活动场所。

(三)文化环境支持: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氛围包含的内容和范围十分广泛,既有显性的又有隐性的。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人文环境,从学生到教职员工的精神状况和面貌,从校园的业余活动安排到校园广播中播放的内容选择等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良好的文化氛围是人们形成正确的闲暇观与养成文明闲暇行为的前提与基础。因此,要营造一种健康、文明、科学闲暇的校园文化氛围,使高职学生由自发无序的闲暇行为转变为自觉有序的闲暇活动。要充分利用学校的黑板报、宣传栏、广播、院报、院刊、网站、微信、微博、飞信、QQ群等传统与现代传媒手段,对闲暇的道德、意义、方式、技能等方面进行宣传引导,使高职学生在闲暇中既放松心情,又提高道德素养。

(四)同伴示范:充分发挥同辈群体的教育功能

同辈群体是由一些兴趣、理想、信念、态度、价值观、年龄、社会地位和社会方式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所组成的一种非正式群体。高职学生主要通过现实的学缘、地缘和虚拟的互联网等途径形成同辈群体,这个群体的成员因为诸多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很容易相互认同与模仿,形成他们特有的价值诉求,同辈群体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很大,甚至超过父母和教师。一旦学校无法给学生提供闲暇教育的合适途径、方式和活动,学生就会试图从同辈群体那里寻求了解,因此,同辈群体的闲暇态度、闲暇价值观、闲暇知识技能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学生闲暇质量的高低与闲暇生活的健康与否。为此,高职院校要通过搭建平台,培训一批具有一定的闲暇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而又思想素质好、热心公益工作的学生,让他们以同辈身份走进学生中,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各种适合自己年龄特征和实际情况的闲暇实践活动,帮助自己的同伴群体愉快地度过大学闲暇时光。

(五)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高职学生是闲暇生活的主体,同时也是闲暇教育的主体。闲暇意识的树立、闲暇素养的提高、闲暇道德的养成,最终要通过受教育者自我内化才能实现。“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才是真正的教育。”[8]闲暇的本质是自由、自主和具有个体性,闲暇教育目的是要引导学生确立健康向上的闲暇意识和价值观,掌握一定的闲暇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科学自主管理和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学会选择积极健康有益的闲暇活动,从而极大地改善和提高他们闲暇生活的质量和水平。因此,闲暇教育指导者在教育过程中只是一位引路员,要充分重视引导和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让他们根据自身的个性和需求,科学自主地利用好闲暇时间,发挥自身在闲暇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而在闲暇活动中体验快乐,教育自我和发展自我。

(六)形成合力:夯实闲暇教育的支持系统

高职院校的闲暇教育活动是给高职学生开展和实施闲暇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它已经成为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闲暇教育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其有效,社会、学校和家庭三方面必须相互协作和支持,不同部门要担负起各自的责任,形成合力,从而把闲暇教育更好地落实到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的每个空间和环节。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大力宣传闲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作用与影响,帮助社会公民和家长树立闲暇意识,改变以往对闲暇的错误认识,同时要积极开发利用家庭和社会机构中的各种闲暇教育资源,为高职学生的闲暇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1]许辉.对湖南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1).

[2]庞桂美.闲暇教育论[M].新世纪出版社,2004.

[3]朱正平,张燕红.走向完善:高校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6).

[4]彭先桃.闲暇道德与精神文明的建设[J].道德与文明,1996,(4).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J.曼蒂等,叶京等(译).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7]许辉,谭黎明,陈红媛.高职学生闲暇生活状况的调查与对策[J].教书育人,2010,(8).

[8][苏]苏霍姆林斯基,周蕖等(译).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闲暇高职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人在何时最清醒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闲暇拾笔寄娱情
闲暇时间干点啥?
莫让闲暇“抹杀”青春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