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调研报告

2015-08-15王丽辉

河北职业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河北省毕业生问卷

王丽辉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下,高校毕业生人数呈急剧上升势头。2014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达36.78万,比2013年多1.28万,加上往年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河北省2014年将有40万求职大学生涌入市场,再创历史新高。[1]但同时,在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经济转型也就像一把双刃剑,在短期能够向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有所下降,这便更将本已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推进寒冬。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从中央到地方,一直在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分流人才市场的压力。如河北省2012年出台的关于《关于促进全民创业的若干措施》就专门对大学生创业有若干优惠。大学生创业的可享受减免息,享受小额贷款及贴息,创业期可算工龄、报考公务员有优惠等等。[2]石家庄市下发《关于贯彻落实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了18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3]作为承担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学校,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就业大战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学校配套的创业教育开展的怎么样?学生在当前多元社会思潮冲击下,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有没有新的变化?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根据共青团河北省委调研大赛的安排,2014年6-8月,课题组对河北省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开展了问卷调查,以期为就业指导部门提供参考。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共发放电子及书面问卷700份,收回有效问卷668份,采用系统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调查对象主要是高职院校三年级大学生及近三年高职毕业生,其中男生344人、女生324人。

二、问卷材料及调查设计

本次的调查内容涵盖个人基本情况、就业价值取向、对创业的理解与态度、创业途径及问题、就业创业指导、创业教育和对就业政策的了解等七个方面,采用书面问卷与电子问卷相结合的发放方式。为使问卷发放更有针对性,借助QQ、电子邮箱,保证了问卷的有效性及高回收率。

在样本的选择上,选取了石家庄、唐山、邯郸三地的5所学校毕业生为调查对象。为取得调查院校的支持,事先与这5所学院相关部门联系,并由毕业班辅导员参与调查,利用班级QQ群发放与回收电子问卷,从而使得调查工作保质保量顺利完成。问卷回收后,借助SPSS、Excel等工具进行统计分析,保证了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概况

所调查的5所高职院校中,因面向省内招生,学生全部来自河北省,其中县级及以下地区学生居多,达78%。所学专业主要涉及工、文、经、管等学科,学生比例分别为34.65%、23.27%、24.92%和17.26%。

(二)就业价值取向

“择业期望是影响毕业生自我定位及求职方向和态度的重要因素”。[4]调查显示,46.9%的学生在“毕业以后打算”中选择“就业”,32.9%的学生选择“专接本”,另有12.3%的学生选择“创业”。有创业倾向的学生比例上升,且表现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意愿比本科生强的现象,这与近年来政府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学校积极进行创业教育、媒体大力进行宣传密切相关。

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一直比较严峻,但学生能够摆正心态,积极、务实,大多数学生认为通过努力能够找到一份较如意的工作,只有10%的学生表现比较悲观。说明近几年政府、社会的宣传导向对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产生了影响,学生对自己的求职有了准确定位。

从学生职业选择与专业的关系上看,学生对于专业对口的要求在下降,只有20%的调查对象坚持找工作时“要专业对口,以便学有所用”;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比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更重要。有28%的学生希望工作“与专业相关即可”,35%的学生认为“只要工作合适,专业对不对口无所谓”,有超过10%的学生选择“放弃专业”。这说明学生在择业方面已经降低期望值,择业观念趋于理性。

(三)就业信息的获得渠道

高职院校普遍采取“二加一”的培养模式,第三年进入顶岗实习期。本次调查学校都是采用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大部分学生的实习单位由学校负责联系,实习期满后实习单位与实习生双向选择,有一部分毕业生通过这一渠道进入社会。除此之外,各大招聘网站,如智联招聘、51JOB、中华英才网是在校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另一主要渠道。另外,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家长、亲戚、同学等社会关系提供的就业信息成为最有针对性且成功率最高的信息。有12%的学生是通过家里的关系顺利就业。因此,在信息化非常发达的当今社会,对于就业这一已经成为社会性系统工程的问题,动用各方面力量合力解决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但对于高职院校中大多数来自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说,没有可以依赖的“关系网”,找工作完全靠自己打拼,但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这也是导致农村地区适龄上学人口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该引起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解决广大学生就业问题。

在提供就业信息、求职指导、职业规划、就业形势分析等问题上,80%的被调查对象希望学校能提供更多的帮助。在校期间多开设职业指导、求职技巧等选修课,提早准备。这一方面反映了学校在就业创业教育方面还存在一定缺失,另一方面反映了学生过度依赖学校和外力的帮助,缺乏主动性。

(四)对创业的态度

调查数据显示,有73.1%的在校学生和67.7%的在职青年认同“创业可以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有59.1%在校学生和47.1%在职青年并不赞同“因为找不到工作,不得已创业”的说法;累计有91.6%的在校学生认同“大学生可以先就业,等条件成熟以后再创业”的说法。这些都说明,当前青年人已经能比较理性对待创业问题。

“人们普遍对创业概念的理解是通过寻找和把握机遇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并经由市场扩展成企业或产品,从而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这一概念包括了人们对创业目的和动力(实现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创业优势(创造出新颖产品或服务)和创业切入点的认识(寻找和把握机遇)”[5]。从调查的总体情况来看,有超过半数的青年人认为“上网开个小店”、“早夜市摆摊”、“开一家小饭馆”都算是创业。这说明如今青年人对创业的定义已经从前些年开公司、办实业的单元化向多元化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稍偏狭隘,有待拓宽思路。

在“如何看待青年人创业”这个问题上,认为“可以把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的学生有54.2%,认为“可以考虑将创业作为一种选择”的学生有37.2%,但认为大学生还不具备创业条件,反对大学生创业的占7%。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兴趣日趋强烈。

(五)创业教育途径及问题

河北省大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创业教育,但仍停留在组织创业类活动和课堂教育等初级阶段,对于创业孵化、科技园等途径涉足较少。目前,河北省高校进行创业教育最主要的途径是大学生创业大赛,其次是第二课堂教育。第二课堂的创业类活动占的比例也较大,通过创业孵化进行创业实践的比例最小。

虽然河北省近几年也在一些高校间组织创业大赛,但参赛的作品却少有转化为项目,应用于市场的。究其原因,还是作品缺乏创新,人们为了参赛而参赛。调查数据显示:48%的学生认为当前所学的课程不能满足日后工作的需要;56%的学生对创业教育实操不足;在创新能力培养上,77%的学生认为,学校、教师的理念及硬件设备的匮乏是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72%的学生认为目前多元文化思潮下,人们对自主创业的认识有所改善,但根深蒂固的保守、怕乱求稳的社会文化环境弱化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六)对创业教育的信息反馈

在“创业意愿”的调查中,有8.4%的学生想在毕业后就直接创业,这些人或受家庭的影响,或了解一些创业政策;希望“先就业,积累一定资金后再创业”的占到调查人员的一半以上。这表明学生认识到创业的难度,比如资金、市场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一定时间的准备,但同时也说明创业群体的潜力也很大。

(七)对就业政策的了解

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各级政府一直下大力气多方开拓就业渠道,仅与大学生相关的就业政策就不胜枚举。但到高职院校的学生这一层面,真正了解政策的却寥寥可数。从调查统计中发现很多学校在宣传这些政策时存在力度不够、发布渠道太少等问题,致使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了解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部门发布的政策信息,从而错失了创业就业的一些机会。

从以上的调查与分析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观念较为积极,就业心态良好,没有出现社会和政府所担心的急躁情绪,多数人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是能够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在学校的创业教育、各级政府创业政策的实施、各大媒体的广泛宣传等多措并举条件下,大学生在创业意识方面有所增强,对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上更加理性。但纵观高校与社会,创业教育缺少尝试,在创业精神培养和创业环境的培育方面还需加大力度。

[1]任国省.冀40万毕业生涌向市场,官方调查揭就业流向图[N].燕赵都市报,2014-06-16(8).

[2]郑炳章.河北省有关大学生创业政策思考[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

[3]杨佳薇.大学生开网店有补助可贷款[N].燕赵都市报,2014-10-10(30).

[4]徐佳丽,朱现平.武汉市属高校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调研报告[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10).

[5]王庆华.安阳工学院大学生创业现状调研报告[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5).

猜你喜欢

河北省毕业生问卷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