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手术患者的心理分析及心理护理实施方法

2015-08-15芦月霞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病人疼痛心理

李 玲 芦月霞

(内蒙古阿拉善中心医院 内蒙古 阿拉善 750306)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段,手术作为一种刺激,往往引起病人一系列消极的心理反应,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病人预后。无论手术大小,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害怕等一系列心理变化,因此,准确分析病人的心理反应,积极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手术成败意义重大。

1 手术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及其相应的心理护理

1.1 焦虑和恐惧反应及其护理:焦虑和恐惧是对预期心理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引起这种反应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病人没有医学知识,对于手术和疾病缺乏正确认识以及医务人员、医疗环境的刺激和对既往刀割创伤的心理体验、对既往心理挫折的联想等,尤其多见于较大的手术和无住院史或无手术史的病人。病人往往焦躁不安,顾虑重重,怕疼痛、怕出血,担心手术意外和发生并发症、后遗证。对此,一定要认真进行术前教育、深入浅出地介绍手术的意义、方法和预后等,使病人对手术和疾病有适当的了解。要亲善和蔼地安慰病人,耐心倾听他们的主诉,热情回答他们的提问。

1.2 悲观和绝望反应及护理:术后可致身体某些部位功能丧失,或者慢性疾病最后转用手术治疗以及恶性肿瘤患者,容易存在这种反应。病人精神负担常常很重、对将来的生活、工作和前途考虑较多。其表现,有的病人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有的病人则放荡不羁、玩世不恭、严重者违犯院规和法纪。对此,要体谅他们的心境,给以诚挚的安慰和劝解,鼓励他们乐观地对待疾病、增强生活信念。根据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密切注意语言的真正涵义,行动的真正意图,千万不能歧视和训斥病人。

1.3 疼痛反应及其护理:手术后的病人几乎100%都有疼痛的主诉。这种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痛剂应用恰当与否有关,而且病人对疼痛的耐受程度和行为反应还直接受着心理因素的影响。这取决于病人的基本心理活动和个性心理特征。例如:注意力过分集中、情绪紧张、意志脆弱以及兴趣索然、优柔寡断和疲劳等,均能使疼痛阈值降低、疼痛反应加剧。所以,要耐心细致地安慰病人,满足他们的正当要求,鼓励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应用镇痛剂,也可以争取得到病人家属的配合。

1.4 变态心理反应及其护理:变态心理反应是指手术本身没有问题,而病人术后却有剧烈的心理反应。例如:子宫切除、截肢和脏器移植术后的病人或者心理上对手术准备不足,而社会对手术评价又不高,可能导致术后忧郁。表现为缺失感和易怒、多疑、性格孤僻等。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具有高尚的医德、给病人以有效的心理引导,使他们的“医学知识”科学化。

2 实施方法

2.1 术前的心理护理:术前一日探视病人时,必须详细阅读病历或询问病史,掌握其主要病情及心理特征。患者因术前的一系列检查、准备和各种管道的留置,因缺乏医疗知识,把手术和麻醉想象得很可怕,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此时,态度热情、诚恳地和患者交谈非常重要。如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要求,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安慰、解释和鼓励,认真解答患者想知道的问题,减轻其不稳定心理,使其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2.2 术中的心理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与家人分离,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以及手术器械的碰撞声,监护仪器的翁鸣声,都会使他们本能地产生一种恐惧孤独感,此时患者迫切期待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和帮助。因此,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我们利用有限的时间与患者进行简单交谈,告诉患者手术中从头到尾将由我们负责和陪伴,我们时刻监测着他的生命体征,使患者放心,感到倍加亲切、温暖,也说明医护人员对他的手术是十分重视的,准备工作是充分的。因此,可减少或消除对手术的恐惧心理,增加了其安全感,协助麻醉师为患者取得舒适的体位。对患者提出的某些合理要求,应及时给予帮助、解决,使其感到医护人员对他的爱护。

2.3 术后护理: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时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加之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开始,他们感到当前的痛苦难熬,过2~3天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对术后病人的心理护理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2.3.1 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回到术后室或是从麻醉中刚刚醒过来,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得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

2.3.2 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得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每个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因此,医生护士都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环节来减轻病人的疼痛。比如,术后六小时内给予药物止痛,可以大大减轻术后全过程的疼痛。等到体验到剧烈疼痛再给镇痛药,就会加剧以后的疼。

2.3.3 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

2.3.4 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外科病人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如果手术预后良好,即使再痛苦也有补偿的希望。若术后效果不好或预后不良(如恶性肿瘤已转移),则还将挣扎在死亡线上。病人在极度痛苦时,经不起任何外来的精神刺激,所以对预后不良的病人,不宜直接把真实情况告诉他们。有一部分病人手术后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的破坏(如胃切除)或残缺(如截肢),造成躯体缺陷的病人必然产生缺陷心理。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残,会给病人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所以对可能致残的病人,护士术前要交待清楚,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承认现实、接纳现实。

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病人疼痛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谁是病人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疼痛不简单
心理感受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