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日韩两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浅析我国足球后备人才的现状

2015-08-15谭天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年10期
关键词:后备球员足球

□ 谭天(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52)

这几年来,日本和韩国的足球运动发展非常的迅速,水平提高的也很快,无论在男足还是女足,也无论是国家队层面还是俱乐部方面都在亚洲属于领先地位,而昔日的东亚三强中的我们已经远远的落后与日韩之后。他们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变化,与他们的培养模式有直接的关系。

在日本,是通过学校及训练中心来培养足球运动员。实施的是从小学到大学,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培养的模式。以自发的足球小组和俱乐部及学校足球队的训练活动为主体。训练时间一般在下午放学后训练2小时左右,更多的是利用寒、暑假等节假日进行集中训练或出国训练和比赛。这样的训练一方面不影响学生在校学习人文知识的时间,另一方面又不影响对运动技能的学习。可以看出在日本的足球发展氛围当中文化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在辅以先进的,设施完备的基础设施早就很多有特点,有灵性的球员。

韩国也把球员的人文素质教育放在培养运动员方面的首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首先进入学校学习,在学校的其他知识学习过程中接受足球技术的学习,到了一定的年龄还要参加服兵役,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集体主义精神。他们的培养过程始终没有脱离人性的教育。一个文化素养不高的足球运动员是无法在培养和发展的道路上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的。在韩国,年轻球员必须完成义务教育,国家青年队直至国家队基本是从高中生和大学生中选拔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从硕士,博士中选拔出来的。这一方面与美国的NBA的选秀很相似。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技战术素养。

以前我们会发现在青年或者少年级别的比赛中,我们和日韩的水平不相上下,甚至有些球员的素质和潜力还要高于日韩球员,但是到了成年级别我们的球员就拉下了一大截,究其原因,没有继续文化知识的学习最终导致了后面足球理念进步的局限性,进而影响到技战术等层面的发展,最终落后,走向平庸。

从1992年开始,我国的足球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推动了各地足球运动管理机制的转变,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体委系统省、市足球代表队的竞赛、训练、管理体制。实行了以俱乐部为主体的竞赛。

在训练管理体制方面我国传统的三级训练管理体制为:“基层学校一业余体校一省市专业队”的人才培养模式。但后来随着足球改革的进行,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政府投资比例减少,社会投资比例增加,改变了过去单一以后国家拨款的老套路,调动了社会办体育的积极性。体现出来的后备人才培养越来越依靠市场,各级政府、体育体协和足球协会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直接领导变为了组织、协调和业务上的指导。从而使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出现了多种形式并存的格局。随之这些改变也就暴露出了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首先,足球后备人才培养的体制有待完善。青少年足球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足球发展的基础和希望,青少年足球的梯队培养也是一国足球竞技人才发展的关键层面。但是我国发展青少年足球事业却始终停留在口号上。表现在实际操作上的急功近利,整体发展上属于典型的重竞技,轻普及。忽略了青少年足球培养的最终目的。在资金紧张,体制落后的现实情况下,青少年足球在基层教学、训练的投入上更是捉襟见肘,许多地方的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甚至都是枯竭的,根本不能满足成年队伍所需的后备力量,使得我国整体足球运动的发展出现了不平衡和人才“移民”混乱的诸多问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步骤的推进,旧体制对足球运动的发展所起到的负面影响也是越来越大。作为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体育工作绝对主力的各省、市、县体委在奥运项目布局的影响下,从经济投入和金牌产出的视角出发,优先发展人数少、金牌效能大、投资少的项目。举国体制、奥运金牌战略使我国体育获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使得像足球这种人数多、金牌少、投入多的集体项目不被重视,尤其是在青少年的人才储备上,最终造成到1992年我国足球后备人才培养数量降低到文革后的最低点。

其次,文化知识的学习较薄弱。对比前面足球发展较快的邻国日韩无不是把青少年的足球训练和青少年的文化知识的学习紧密联系,足球训练的过程始终没有脱离文化的学习,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系统发展的过程。而我国足球运动员从小就开始了足球专项技能的学习,而却忽视了对其进行文化素养的基础培养,他们在文化教育方面的残缺直接影响到对技战术的理解和运用,甚至再写训练日记的时候都是白字、错字连篇,这怎么能够给自己做好总结。甚至有的球员由于文化底蕴的浅薄,直接影响到做人的准则,孰不知“人品亦球品”,踢球和做人都是一样的,做人都不合格绝对踢不好球。

再次,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培养规律没有科学的指导性,足球的普及程度较低。中国足球界历来就有“技术是核心、技术是第一”的思想,中国的青少年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技术训练,但到了成年后每次大赛中的失利得出的结论却还是 “技不如人”。又有一段时间说我们国家的球员体力不行,于是又加大了耐力的训练,几乎练成了田径队,但是比赛中体现出来的依然是“体力不支”。诸多的问题举不胜举,总是这样的有病乱投医,始终也找不到真正的病根所在,究其原因主要还是缺乏对足球培养训练的科学性指导。我国大部分青少年平时技、战术训练与实际赛场上的运用训练过少,过于注重身体训练,没有做到切合实际的“以赛代练”。青少年的训练应该遵循足球训练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针对青少年训练,不要忘了他们孩子的天性,兴趣和乐趣的体现在青少年的训练中尤为重要,反之整天一味的联系技术,基本功,而没有真正运用得机会,很抹杀很多青少年的天赋。对于青少年的训练来说,将对于成人的要求来讲可分为诸多小的短期目标。在实践过程中,这意味着要把训练过程划分为成明确的阶段,相对独立的年龄阶段,丢掉这些短期目标中的任何一个,都会为以后的训练留下很难填平的缺陷。从少年儿童到成人其身心发展的过程可以分成独立的几个时期,各阶段的年龄组别和发展特点,从一个阶段到下一阶段的过渡都是不同的,这些有助于教练员指导及监控不同发展阶段的青少年训练。同时,教练切不能忽视每个年轻球员的个性和天赋的培养,要去了解每一个队员,发掘他们的潜力,因材施教。要想确保球员们从初学者到顶籍球员生涯的表现越来越好,就要在每个阶段发展提高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进行系统训练。足球训练的各个阶段要与各发展阶段的具体情况相适应,,不同的年龄组、不同个人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训练的目标、内容、方法和要求的不同。这些训练阶段必须包括为青少年球员在目前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身体、心理素质所设立的长远竞技表现。

在全国普及足球,推广足球,这才是开启中国足球的基因工程,也是根本所在。这是中国足球崛起的必由之路。放眼世界,,任何一个足球强国都有数不清的球迷和球员,足球人口占本国总人口的比例都很惊人的。足球运动都开展得红红火火,那么后进的国家如何发展足球,普及足球?美国、日本和西亚在足球领域向世人演绎了金钱万能的这一现实道理。他们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中国足球近几年在某些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但是整体性提高的水平和意识还有待于加强,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大力发展青少年的足球后备人才,以2014年夺得世界杯冠军的德国队为例,队中的主力球员,在少年、青年的时期就拿遍了欧洲所有级别的冠军锦标,又经过了上届2010年南非世界杯的洗礼,最终在2014年巴西封王,使德国足球又一次站到了世界之巅,与其说是德国足球的辉煌更不如说是德国青少年足球发展的光辉写照。十年磨一剑,青少年足球发展是一个国家长远的水平体现,科学、系统的模式下必定能铸就日后的辉煌。

[1]张连.兰州市女子足球后备人才现状与培养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1.

[2]彭丰探讨.体教结合培养模式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硕士学位论文][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6.

猜你喜欢

后备球员足球
后备制动系统可在紧急情况下为轮胎放气
后备母猪的选择和培育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我不只是球员
短道速滑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