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语文课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的评价标准

2015-08-15龚劲松

中学语文 2015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探究老师

龚劲松

[作者通联:武汉二中广雅中学]

在语文课实际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方式逐渐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于教学方针的贯彻、教学内容的传授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诸多方面是有突出作用的。对于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性还是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标准,以此来更好地去提高教学质量、完善教学中出现的漏洞。

一、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指出“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且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教学理念逐步确立其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众多的教学理念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也是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影响最深的一个理念。由于《课程标准》硬性规定,新课改的客观要求,使得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实行是有其必要性的。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有积极影响。将课堂的主动权给予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学生主动创造性。学会独立思考、主动质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打破了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给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有利于改进僵化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习惯于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无论是问题的提出、分析,还是总结、归纳,教师将自己的看法、分析、结论硬塞给学生,这种越俎代庖式的教学方式,往往阻断学生自己的思维,不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开掘和提高。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说学生记,教学方法刻板僵化,不能兼顾所有的学生。课堂教学仅仅面向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好学生。很多学生则被无情地忽略,躲在教师教学视野的盲区里,无法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改变了僵化的课堂学习模式,将课堂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创造性的课堂学习。

二、语文课合作探究学习的现状

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有着诸多积极影响。但是语文课合作探究学习在现今的教学实践中确存在着问题。从以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的问题。

案例一:某教师执教阅读指导课《总想为你唱支歌》

老师问:作者想唱支什么样的歌?

学生1:生命之歌。

学生2:赞美之歌。

……

(学生的回答老师都不满意)

老师说:我们现在来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几个人讨论讨论,看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有的学生沉默不语,有的学生埋头看书,还有学生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

老师问:有谁想好了?

学生3:顽强之歌。

学生4:悲壮之歌。

老师(高兴)说:对,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很好,就是悲壮之歌,还有美丽之歌。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教学情景:当教学进行到某一环节时(通常是教师的提问无人应答,教学进行不下去时),教师便会要求学生这时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有的学生甚至利用这个机会说闲话。

这样的小组讨论不是在团体目标指引下的群体学习行为,教师使用它,只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下去,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完成教师对教学的设计(以教师为中心)。这种小组合作讨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对于合作探究学习的目标不明确,导致在课堂实际教学中不能实现教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导致课堂知识吸收效率跟不上节奏。

案例二:某教师执教综合性学习课《如何进行社区调查》

老师问:同学们的周末生活与哪些社区有关系?现在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

(学生没有讨论,直接回答:学校周边社区、住家所在社区、亲戚所在社区……)

老师问:社区除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有联系外,还和什么有关系?同座之间可以讨论一下。

(同座之间讨论并很快结束,汇报结果时,却只有一二个学生回答)

学生1:社会治安。

学生2:城市建设。

老师问: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能及时、真实、全面了解本地的生产和生活现状的手段各是什么?现在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看哪一组回答得最好。

(学生很热闹,争着举手发言)

这样的教学情景也经常在语文课堂上出现:在短短的10多分钟内设计了几个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每次问题一出,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很快结束,汇报结果时,有时热热闹闹,有时却只有一二个学生回答。在我看来,这里的合作学习完全只是一种形式,对于前两次合作学习可以合并,甚至取消,合作学习并不是越多越好,过于频繁,势必会影响到上课的正常秩序。

忽略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成果,使得合作探究学习过程形式化。

小组合作学习只有其“形”,而无其“实”。为了能使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气氛活跃,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组织小组合作成为教师教学中的一大法宝。许多教师差不多每节课都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有时一节课要用到好几次,而且差不多每回都是前后四人合作。的确,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有些问题不具有探究性,把所有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导致问题过于简单,小组合作只是作为形式表现出来。

案例三:某教师执教文言文《桃花源记》

老师问:“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一句中的“妻子”是什么意思?属于什么用法?本文中还有哪些词语也是这种用法?下面请大家分小组进行合作探究,看哪一组找的又快又准?

(许多学生问题没听明白,不知道要回答什么。少数有教辅资料的学生很快便找到了答案)

学生1:“妻子”是妻子和儿女的意思。

老师问:属于什么用法?

学生1:古今异义词。

老师说:很好!你继续说,还有哪些词语也是这种用法?

学生1:……

这也是语文课堂上经常出现的教学情景:小组合作时,学优生或性格外向的学生在小组中处于主宰地位,承担了主要的职责,他们频频发言,小组汇报时,真正发言的仍是那一两个学生,而其他学生则成为“多余人”,坐在那里静听,甚至三两成群地讲空话。不同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少数人学习,多数人休闲,久而久之,慢慢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参与合作学习的只是少数几名学生。大多数学生则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也不能真正体现合作学习的意义。这样使得合作探究学习结果无效益,并没有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帮助性作用。

从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语文课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学习效率不高的问题。效率不高,也就是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有效性没有充分发挥。

既然效率不高,那么这种情形为什么还会频频出现在语文课堂上呢?究其原因,恐怕主要还是听课者和评课者的喜好,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将课堂上是否运用了合作探究学习作为一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评价依据。但是,语文课堂上合作探究学习不能仅停留于是否有这项课堂活动上,而应该去追求如何提高合作探究学习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制定出语文课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的评价标准。以实际明确的评价标准,去指导真正的课堂实践,去落实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将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诸多积极影响充分发挥,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都得到提高。

三、语文课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评价标准的设想

怎样的合作探究学习才算是有效的呢?

制定语文课合作探究学习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可以从目标、过程和结果三个大方面着手。

我们不妨再来看个案例。

案例四:某教师执教作文指导课《书包里的故事》

老师用投影出示作文题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

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老师问:书包里除了可以装书本、文具、水果盒和漫画书,还可以装什么?看见这些东西你会想起哪些往事?下面我们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一起来思考这两个问题。每四人一个小组,注意,每组要选一个同学为组长,还选一个人做记录员。

(每组都有人互相推让)

老师说:不要推让,组长和记录员都要轮流来担任的。

(大家不再推让,很快选好了组长和记录员,安静下来)

老师说:等会合作探究学习的时候,每个同学都要发言,记录员作好记录。对每个同学的发言,其余三个人都要作评价,由组长选定一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准备好了,就可以开始了,5分钟后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

(组长带头发言,记录员迅速的做笔记,组长督促另外两个同学发言)

(老师巡视,拿记录员的记载看)

老师说:5分钟时间到。我刚才看了有些小组的发言记录,写得很好。下面各小组依次发言。每组发言时间为1分钟。

(各小组依次发言,老师分别做点评)

老师说:刚才各小组的发言谁最好呢?各组组长做点评。

(各组组长做点评,老师分别做补充)

老师说:刚才各组组长都认为第一组和第七组讲的好。那么,下面我们还是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各组组长和记录员轮换一下。一个人主讲,两个人补充,一个人记录,从两个组提供的材料中选一个,完成一篇短文。时间为15分钟。

(各小组开始紧张有序的边讲边写,老师巡视,拿记录员的记载看)

老师说:15分钟时间到。各小组把所写的短文前后交换,一个人负责订正错别字,修改病句,一人负责找出优点,一人负责提修改意见,组长负责写评语打分。

(各小组开始修改评价短文,下课铃响)

老师:下去之后,每组依据修改意见将作文修改好,由书写最好的组员誊抄好后交给老师。下课!

这个案例所展示的合作探究学习算是比较成功的。

我们尝试从目标、过程和结果三个方面来分析。

1.合作探究学习的目的明确。

这堂作文指导课,由构思、写作、修改、誊抄几个环节构成,这几个环节都可以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来完成。老师的教学意图清楚明白,想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实现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兴趣浓厚,小组分工明确,各自任务清楚。

2.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充实。

这堂作文指导课,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到他们不仅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还要为其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学生具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在课堂上相互提供足够和有效的帮助;交流各自所需的信息和材料;互相提供反馈信息;对彼此的结论进行质疑等。

3.合作探究学习的结果有效。

这堂作文指导课,学生能够评价共同活动的情况,保持小组活动的有效性。这种自评能够:使学习小组成员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有利于合作技能的学习;使组员对自己的参与情况有所了解;保证学生在元认知水平上,同样也在认知水平上进行思维;为强化小组成员的积极行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提供手段。

由此看来,目的明确、过程充实、结果有效应该成为评价语文课合作探究学习的评价标准。

猜你喜欢

语文课探究老师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语文课上做游戏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