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带给中欧地缘关系的机遇与挑战

2015-08-15李燕宇

长江丛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中欧经济带

李燕宇

2013年9月,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同年10月,习近平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被写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上升为国家战略。“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必将扩展中国与亚欧国家政治经济合作。当前,中欧关系经过冷战前后时期的深刻调整,逐步发展为基于广泛共同利益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基本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互利合作格局,但是,双方依然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双方地缘政治、经济关系更大、更新的发展,是中欧双方都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一、“一带一路”带给中欧地缘关系的新机遇

促进中欧在经贸领域的合作。2003 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欧经贸合作进展显著,欧盟连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经济互补性强,中国有广阔的市场、资源,西欧则有技术、资金及先进的管理经验,经贸关系迅猛发展,也为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奠定坚实的共同利益基础。此外,在科技、教育与文化交流、环保等诸多领域双方的合作力度也在不断加深。在“一丝一带”构想中,中国和西欧可以通过路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大大缩短距离,交往更加便捷,交往成本降低,双方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中国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大构想。欧盟的战略目标是建立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自贸区,这与中国的“一路一带”战略异曲同工。如能连成一片,中欧合作将赋予亚欧大陆一体化、对冲海上全球化的新内涵。此外,从中欧贸易额保持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中欧贸易货物90%以上通过海运完成就可以看出海上丝绸之路对中欧双方的重要性。2009年中国对欧盟集装箱出口量为590万标箱,占世界对欧盟集装箱出口量的38%。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将使中欧之间的贸易更加便利化。

促进中欧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的合作。中欧之间远隔着亚欧大陆腹地,不存在地缘接壤。但中欧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上存在着很多共同的问题。例如,在伊朗核问题、中亚地区的“三股势力”、阿富汗毒品问题和武器走私问题、索马里海盗问题、乌克兰危机等,欧洲和美国的态度并不完全一致,期望能够超越北约阴影,独立发挥作用。而这些地区都“一带一路”的穿越地带,中欧因此在这些问题上有了面对面的机会,双方也存在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通过“一带一路”建设,双方对这些热点问题可以加强磋商,协调立场,共同行动,避免这些热点问题对双边关系的冲击;而且,双方可以在此框架范围内寻找新的政治合作空间与机遇,进一步稳定政治、经济关系的基础。

促进中欧在能源问题上的合作。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源的消耗量已经排在世界前列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并且存在能源较为单一、利用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清洁能源所占比重较小等问题。中国面临着如何在经济发展中找到更充分的能源供应与怎么提高能源效率等问题。而欧洲的能源问题则面临着另一个困境。从欧洲本身来看,长期掠夺性的经济发展几乎耗尽欧洲地区的矿石能源储量,该地区能源对外依赖性太强。如德国进口能源30%、意大利进口能源25%来自俄罗斯。近年来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不仅没有收到效果,反而自缚手脚,原因就在于欧洲能源问题。另外一个例子就是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碌碌无为,也跟对伊朗油气资源的依赖有关。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构想中,中方希望改变油气资源主要依赖俄罗斯、管道呈南北走向的现状,但中俄双方在油气资源价格、管道铺设等问题上分歧颇大。中欧如果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能源问题上开展合作,双方都能分享到更大的蛋糕。

促进中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合作。中国西北和中亚地区由于人口密度低,产业密度低,很难形成符合标准概念的经济带。其中主要原因是交通等基础设施落后,欧洲——中亚——中国形成了两个网球拍的把手粘起来的形状,中亚基础设施的落后直接制约着中欧双方的贸易交流。欧洲在中亚地区也有大量援助计划,中国通过上合组织合作框架也已经在该地区投放了超过100亿美元的贷款和无偿援助。中国所倡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400亿美元的丝路基金,将会大规模地促进中欧在中亚地区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

二、“一带一路”带给中欧地缘关系存在的挑战

政治互信问题。中欧之间一直存在着摩擦和不稳定的因素。欧洲对华政策强调“价值观因素”和“人权”的重要性,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在反恐等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对“东突”以及西藏、台湾事务、人权与民主问题指手画脚,这些都使中欧关系的发展面临障碍。现有的政治互信问题尚未解决,双方在“一路一带“合作过程中不但可能都有所保留,并且还可能造成更多的困扰。就本质而言,欧洲对于中国的不信任更多的是出于结构性权力变化带来的不安全感。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在短短几年之内就连续超过欧洲多个发达国家。欧洲不确定中国在崛起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欧洲认为中国在与周边摩擦和领土纠纷时,可能会做出过激的反应甚至引发战争。中国军费以及军队规模的不明朗更是加深了欧洲对于中国的猜忌。对于“一路一带“建设,西方也有媒体认为是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中的一部分,认为中国正在加快“对外经济扩张”的步伐。因此,对中国的戒心越发加重。

美国因素。美国在上个世纪就已经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概念,并把它当成是“大中亚计划”的一部分。2006年以后,美国开始在中亚地区谋划区域经济合作,并在2009年正式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可以说,美国计划以阿富汗为地缘中心,以巴基斯坦为地缘通道,以印度为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可以稀释中俄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并且把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引向南方。两个丝绸之路计划的相似性和地理上的重叠,可能会使欧洲紧跟美国步伐。中-美-西欧三角战略关系中,由于美欧之间是伙伴和盟国,所以美国对中欧关系的任何变化与发展都表现得十分敏感,尤其是在对华军售解禁问题和中欧技术合作问题上最为强烈,这反映出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担心和防范。美国一方面制定维护其“唯一的超级大国”国际地位并企图建立单级的霸权世界的战略目标,另一方面,用各种手段避免北约内部出现重大分歧,继续维系美国在欧洲的主导权。为此,美国为反对欧盟解除禁令,使出浑身解数,从外交、军事和立法等多个层面对欧盟施加压力。

俄罗斯因素。由于俄罗斯的地缘条件优势和在中亚地区传统的影响力,中欧在“一路一带”进程中的合作始终绕不开俄罗斯。首先,俄罗斯对中亚地区传统的影响力使得俄罗斯本身构建的区域合作计划更有吸引力,例如欧亚经济共同体、关税同盟等等,中欧之间的地缘关系容易被稀释。其次,中俄之间战略关系使得欧洲对中国有或多或少的疑虑。特别是乌克兰危机发生以后,俄罗斯保持了一贯的强硬作风,欧洲对中国的表态感到失望。并且欧洲对俄罗斯经济制裁以后,中俄在能源以及其他方面贸易增长,欧洲媒体普遍认为中国搭了欧洲的顺风车。最后,中欧对于俄罗斯该不该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计划、俄罗斯多大程度的参与等问题的分歧也可能影响中欧之间的互信。

经贸合作问题。虽然中欧之间的贸易量很大而且增速客观,但是在贸易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可能深刻影响到“一路一带”的建设以及中欧关系。首先是欧盟是中国遭受反侵销的主要来源,原因在于中国商品价格低廉,很快占领了欧洲市场,引起欧洲国家的不满。其次是欧洲对中国的技术出口仍然进行严密控制。美国学者认为欧洲应监控和限制敏感技术出口,避免给美国造成更危险的安全形势;并且技术出口限制能够保持西方的相对优势。第三就是中欧贸易的不对称性。自1997年起欧盟对中国的贸易顺差转为中国对欧盟的贸易顺差,特别是中国参加世贸组织(WTO)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中国对世界的同一指标,而同期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率普遍低于中国与世界的这一指标;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水平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水平。

三、结语

“一带一路”构想是未来中国经济外交的重大构想,随着这一构想的启动实施,处于两个端点的中国和欧洲拉近了地缘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经济的,而是也是由经济而政治的,中欧关系因此处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虽然,双方都有发展双边关系的良好愿望,但老问题并未解决,而新挑战却随之而来。中欧应大力建设合作机制,加强对话,协调双方在观念上和政策上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积极与第三方协调立场和利益冲突,才能够将“一带一路”所提供的发展动力转化为全面的地缘合作关系。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中欧经济带
中亚地区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民国时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使领馆设立原因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背景下南宁市沿江经济带建设的思考
长江经济带主要城市经济数据排行榜
建筑师行迹中欧
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靠城市群带动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