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模式与前景分析

2014-03-19赵亚博方创琳

世界地理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亚地区前景中国

赵亚博+方创琳

摘 要: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特征,国际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与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合作开发为载体,研究双方在油气资源合作开发方面的基础、现状、模式及前景,认为双方存在着供需互补的合作基础;将已有合作归结为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与修建油气运输管线的合作两类,按国别主要分为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总结了双方在合作中存在的模式,主要包括产量分成模式、联合经营模式、技术服务模式等三种;最后,以双方互补的资源格局、良好的政治环境、毗邻的地理位置及其他领域的合作为依据,展望了双方在油气资源开发领域合作的广阔前景。

关键词:中国;中亚地区;油气合作;模式;前景

中图分类号:F407.2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油气资源作为地球上不可再生的重要矿产资源,在全球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1-2],但其分布与消费的空间错位性以及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等使得油气资源存在极大的贸易需求[3-4],中亚地区与中国分处于油气资源的供需两端,开展合作的条件俱佳。

从国内外关于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研究来看,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贸易、运输、加工等[5-10];研究理论主要包括能源地缘政治学理论[11-12]、能源经济学理论[13]、国家竞争优势理论[14]、要素禀赋理论[15]等;研究尺度主要涵盖全球、大洲间、区域间、国家间,并以国家间为重点;研究范围主要涉及国家内、国家间、区域间及大洲间[16];学科视角主要有地理学、经济学、资源学、地缘政治学以及多学科综合等[17]。

目前关于油气资源合作开发的研究,主要出现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关于中国的国际油气资源合作开发,则是更多的限于中东、非洲及拉美等传统富能区域[18-24]。作为新兴的世界能源基地,中亚地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国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要包括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分布[25-26]、储产[27]、开发现状[28-29]、油气管道的修建[30-31]、合作模式[32-33]、能源地缘政治[34-35]等方面。前人已取得的丰富研究成果,一方面为本研究的推进提供了翔实的资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也说明开展的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跳出了以往研究中单纯论述油气资源合作的模式的套路,将中国与中亚地区各自的油气资源现状纳入进来,在此前提下分析了双方的合作基础,总结了双方的合作现状,最后将已有合作归纳为三种模式。

中亚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包括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五个国家。中国与中亚地区不仅山水相连,而且有着古老“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近代以来,尽管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不同而且国力悬殊,但中国始终本着“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原则,与它们相互支持、多方合作,正日益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双方在油气资源领域有着坚实的基础。目前已开展了广泛合作,并且已探索出多种合作模式。

2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的基础

2.1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出口量大

中亚地区毗邻能源储藏丰富的里海,素有“能源新大陆”之称[36],自脱离苏联独立以来,域内各国均将资源产业作为本国重要的支柱产业,油气产业也获得快速发展。中亚地区充沛的油气产量和有限的油气消费能力形成鲜明对比,这使得该区域有大量的剩余油气可供出口。近年来,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出口量不断上升,石油出口量由2001年的3170万t增至2012年的7400万t,天然气出口量由2001年的373亿m3增至2012年的603亿m3(图1)。中亚地区日益成为改变全球能源贸易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

2.2 中国油气资源的进口量、对外依存度逐年攀升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之相对应,油气资源的消耗量也水涨船高。中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的净进口量逐年增加,2012年已达2.71亿t;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攀升,自2009年首次超过50%的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以来,已连续4年超过此界点,并愈益增高(图2)。相较于石油资源,中国的天然气产量较为充足,并有一定的剩余量可供出口,但自2007年首次成为天然气净进口国以来,净进口量迅速增长,2012年达到366亿m3;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几乎成倍提高,2007年仅为1.84%,2012年已创下25.45%的历史新高(图3)。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互补的格局,使得双方存在着合作的可能。开展油气资源的合作,也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这些因素都为双方的合作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3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合作的现状

目前,中国与中亚地区在油气领域的合作内容主要有资源开发及运输管线修建,合作的国家主要涉及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

3.1 油气资源开发的合作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合作开展得最早,且主要集中在石油开发方面。中哈两国在石油方面的合作始于1997年的阿克纠宾斯克项目,当年6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哈方签署协议,购得阿克纠宾斯克油气股份公司60.3%的股权,由此拉开了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也是整个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的序幕。2005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成功收购拥有11个油田的股份、6个勘探区块以及加工能力为700万t/年的希姆肯特炼油厂的PK公司[37]。此外,两国在油气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还包括北布扎齐油田项目、里海达尔汗区块开发项目等。双方在油气开发方面的合作,开展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的合作主要集中在天然气开发方面。2006年4月,中土两国元首签署了开展天然气合作的协议,协议规定,从2009年起的30年间,土方每年向中国出口300亿m3天然气。2008年,土方同意在原有基础上再增加100亿m3,即每年达到400亿m3。2011年11月,两国领导人会晤之后,土方宣布将在已有基础之上,每年再增加250亿m3,每年向中国出口天然气量将达到650亿m3[38]。按100亿m3天然气约等于700万t石油计算,待双方完全履行合作协议时,中国每年将从土国获得约相当于4550万t的石油供给,将极大缓解中国的能源压力。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的合作油气开发并重,但在规模上不及哈、土两国。2004年,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与乌国签署合作协议,获得两个在乌油气勘探项目。2006年,由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牵头,包括乌兹别克斯坦、中国、俄国、韩国、马来西亚五国在内的石油公司共同组成“咸海油气开发财团”,共同开发乌属咸海水域的油气资源。

3.2 修建油气运输管线的合作

中国与中亚地区在油气资源运输管线修建方面的合作主要有中哈石油管道(图4)和中土天然气管道(图5)的修建。

中哈原油管道于2004年9月动工修建,西起哈国西部石油城市阿特劳,东至中哈边境阿拉山口,初步设计总长约2800km,年输油量2000万t。一期管道阿特劳—肯基亚克段长448km,设计输油能力600万t/年,于2003年3月正式投入运营;二期管道阿塔苏—阿拉山口段总长965km,设计输油能力1000万t/年,工程于2004年9月开工建设,2006年7月投入商业运行;三期管道肯基亚克—阿塔苏段总长1344km,设计输油能力1000万t/年,工程于2008年5月开工建设,2009年10月投入商业运行[39]。

中土天然气管道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境外天然气项目。连接两国的天然气管道共穿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和中国四个国家,全长约10000km,是全球最长的天然气管道。2008年2月22日,管道中国段开工,6月27日,管道土库曼斯坦段在阿姆河右岸正式开工,管道于2009年底单线建成并通气,是中国的第一条跨国天然气管道。

4 中国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开发合作的模式

根据中国与中亚地区在油气资源方面的合作,借鉴国际上在油气资源领域已有的合作模式[32],可以将双方的合作归纳为产量分成模式、联合经营模式和技术服务模式三种模式。

(1)产量分成模式

产量分成合作模式是在资源国政府拥有油气资源所有权和专营权的前提下,外国油气公司承担勘探、开发和生产费用,用时就如何进行产量分成与资源国政府(或资源国的国家油气公司)谈判协商一致并签订某一油气区块的勘探开发合同。产量分成模式的条款大多可以通过合作双方的协商达成一致,主要合作条款包括国家参与、签字费和生产定金、矿区使用费、所得税及各种税费等,核心条款为成本回收和产量分成相关的财税费用。该模式在中亚地区油气领域的实际运作中主要是通过外国油气公司直接投资,与资源国油气公司联合成立财团,签订产量分成协议,参与一个或多个项目的开发。中国同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合作中,属于此种模式的有中国作为“咸海油气开发财团”成员之一的对乌兹别克斯坦属咸海水域的油气资源开发。

(2)联合经营模式

联合经营模式又可分为合资经营和联合作业两种模式。合资经营模式是指资源国的国家油气公司与承包商按一定比例出资组建一个新公司。新公司作为独立法人从事油气的勘探、开发、生产、运输和销售等业务,组建双方共同承担经营风险和分担纳税责任,并根据合同规定按照比例分享收益。联合作业模式是指双方根据联合作业协议,不需要再重新组建合资公司,共同出资、共同作业、共同承担风险和分享收益。

联合经营模式在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开发实践中应用较为广泛。它的税收机制是通过矿产税制调节的。涉及的主要税种包括公司所得税、红利税、增值税、非侨民所得税、矿产资源开发税、原油出口收益税和超额利润税等。该模式在中亚地区主要是通过组建合资公司、跨国并购、购买股份和联合作业等方式来实现。中国同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合作中,属于此种模式也最多,主要有中哈合作中的阿克纠宾斯克项目、PK项目、里海达尔汗区块开发项目和北布扎齐油田项目,中乌合作中中国获得的对乌境内的乌斯秋尔特、布哈拉—希瓦和费尔干纳三个盆地为期五年的油气勘探项目。

(3)技术服务模式

技术服务模式属于服务模式中的一种,它是指当事人一方以技术知识为载体,为另一方解决特定技术问题而进行的合作。它通过投资国在与资源国合作开发的过程中,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资源开发地的基础设施等。该模式在中亚地区的主要是通过提供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修建油气运输管线来实现的。中国同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合作中,属于此种模式的有中哈石油管道和中土天然气管道的修建。

中国与中亚地区的主要油气资源国采用的合作模式有产量分成模式、联合经营模式和技术服务模式,以及三种合作模式相互结合的混合模式。中国与哈、土、乌三国的油气合作模式有相似之处,但由于各国国情及油气产业发展状况的不同,又各具特色,因此,开展油气资源合作时应根据各自的国情进行具体选择。

5 中国与中亚地区在油气资源领域合作的前景

中国开展同中亚地区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合作,双方有着互补的油气资源供需格局及发展战略、共同的合作意愿、深厚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前景。

第一,双方具有互补的油气发展战略。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需大量的油气资源以及国内产能不能满足自身需求的事实,迫使其每年均需从海外进口大量油气资源来满足国内发展的需求,但是现有油气资源的进口格局,又面临着进口源地及进口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为中国的能源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油气资源的进口战略亟需实现多元化;反观中亚地区,虽然每年都有大量的剩余油气资源用于出口,但是目前的油气资源出口受到俄罗斯、美国等大国势力左右,出口区域也限于俄罗斯、东欧等国家和地区,其油气资源的出口也亟需摆脱俄、美等势力的过多控制,早日实现出口区域和出口战略的多元化,以保障自身的能源出口、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双方这种互补的油气资源发展战略,为今后合作的开展带来了广阔前景。

第二,双方具有互补的油气供需市场。中国是21世纪新兴的经济大国,需消费大量的油气资源方可满足国内的发展需求,但自身的生产能力又不足于满足这种消费的诉求,存在着巨大的油气缺口,只能通过扩大进口的方式来弥补缺口;中亚地区作为21世纪重要的能源基地,油气资源的储量和产量均非常丰富,但囿于自身有限的经济发展水平,油气资源的消费量有限,使得该区域每年均有大量的剩余油气资源可供出口,且日益成为改变全球能源供给格局的重要推动力量。2012年,中亚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的出口量分别达7400万t和603亿m3,其中对中国的出口量为1400万t和250亿m3,分别占其总出口量的18.9%和41.5%,占中国油气资源总进口量的5%和56.82%。预计2020年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出口量将分别达到1.2亿t和800亿m3~1000亿m3,届时中国的油气进口量将达4.5亿t和1300亿m3。一方有着极大的油气资源需求,另一方拥有丰富的资源基础,且双方位置相邻、目前已有良好合作基础,未来合作前景将更加广阔。

第三,双方有着良好的政治与外交环境。中国同中亚地区各国间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政治及外交关系,双方高层往来频繁。自1991年底中国承认中亚地区五个国家的独立地位、并与之建立对等的外交关系以来,中国三代领导人已先后13次访问中亚地区,中亚地区各国领导人累计40余次访问中国。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各方确立了长期、稳定、多领域的合作协定,每年定期召开由各国元首出席的峰会,这有效的强化了高层间的交流,双边与多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夯实。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四国。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出席了上合组织峰会并会晤了四国领导人,提出了成立“上合组织能源俱乐部”的构想和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导,并与访问国的国家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哈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土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乌关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和《中乌友好合作条约》等合作文件。这些政治上的积极因素在为双方今后油气合作奠定良好基础的同时也指明了方向。

第四,中国西北同中亚地区地理位置相邻,风俗习惯相近,文化差异较小。相接壤的地理位置,为双方发展管道、公路、铁路等油气资源运输方式提供了便利,借助于已建成的中哈石油管道、中土天然气管道以及第二亚欧大陆桥通道,中亚里海地区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可以直达中国,且可以采用更加经济、快速、安全的管道运输方式;在运距上,来自于中亚地区的油气资源较中东地区缩短了约4000km、较非洲缩短了约7000km、较南美缩短了约10000km,并成功的绕开了马六甲海峡(处于他国势力控制下的运输通道),也正是我国进口油气资源在长距运输中存在的的一个主要风险。此外,相近的文化风俗有助于双方在合作过程中达成共同的价值观。上述因素都有力地保障了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来自于中亚地区的能源供给,也为双方今后的油气资源合作描绘了宏伟的蓝图。

第五,中国同中亚地区在其他领域具有一定得互补性,存在着广泛的合作空间。除能源领域外,中国同中亚地区在安全、金融、教育、农业、技术、管理、文化、生态保护、荒漠化防治等方面也都有着深厚的合作基础和美好的合作前景,在其他领域的合作有助于强化双方的联系与交往,加深双方的相互了解与依赖程度,增进双方政府之间、国民之间的友谊,进而通过这些因素积极促进双方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合作。

*致谢:特别感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毛汉英先生在本文思路设计和写作过程中给予的宝贵意见,谨致谢忱。

参考文献:

[1] 沈镭,成升魁.论国家资源安全及其保障战略[J].自然资源学报,2002,17(4):393-400.

[2] 方创琳,等.中国城市化进程及资源环境保障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毛汉英.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五国能源合作前景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10):1433-1443.

[4] 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 Hall, D, Shenwu, W. Using fluid inclusions to explore for oil and gas [J]. Petroleum Engineer International, 1997,70(11):29-34.

[6] Theodore Panagiotidis, Emilie Rutledge Oil and gas markets in the UK: Evidence from a cointegrating approach[J]. Energy Economics. 2007,29(2):329-347.

[7] Mark Cook, Mark Graham著.周相广,译.油气勘探与生产(第2版) [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2.

[8] 赵媛,郝丽莎.世界石油资源空间分布格局演化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163-172.

[9] 孟刚,张意翔.影响油气安全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探讨[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4):42-45.

[10] 刘鹤,刘洋,金凤君.全球石化产业的演进历程、机制与模式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1):72-85.

[11] MelvniA. Connat & Fme Racnie Gold. The geopolitics of energy Bould [M]. 北京:商务出版社,1978.

[12] 杜德斌,马亚华.中国崛起的国际地缘战略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1):1-16.

[13] 吴德春,黄继斌.能源经济学[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1.

[14] 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邱如美,等,译.国家竞争优势(第二版)[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15] 李小建,李国平,等.经济地理学(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6] 刘明.美国、日本和欧盟国家的石油政策及其能源战略[J].中国能源,2001(8):14-21.

[17] 杨宇,刘毅.世界能源地理研究进展及学科发展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3,32(3):818-830.

[18] 安维华.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J].西亚非洲,2001(1):12-17.

[19] 拱振喜.中东石油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的影响和对策建议[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9(1):18-22.

[20] 刘曙光.非洲石油的战略意义与中非石油合作开发[J].外交评论,2008(12):96-103.

[21] 张同铸.非洲石油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2] 周晓波,吴家新,赵媛.尼日尔河三角洲油气工业生产与布局[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1):86-92.

[23] 舒先林,陈松林.非洲石油与中国安全[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5-9.

[24] 孙洪波.中国与拉美油气合作:战略融入与业务增长[J].国际石油经济,2011(1):72-77,83.

[25] 谢方克,殷进垠.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油气地质资源分析[J].地质与资源,2004,13(1):59-64.

[26] 邓西里,汪红,鲍志东,等.滨里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2(5):36-47.

[27] 张国坤.试论美国的中亚能源战略[J].世界地理研究,2003,12(3):67-72.

[28] 刘燕平.哈萨克斯坦油气现状[J].国土资源情报,2007(4):1-4.

[29] 王越,王楠,张静.对中亚三国油气合作现状及分析[J].中国矿业,2009,18(4):4-7.

[30] 许勤华.中哈石油管道:从“虚线”到“实线”[J].世界知识,2004(14):54-55.

[31] 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渐入佳境[N].光明日报,2008-02-25.

[32] 闫鸿毅,李世群,徐行.中亚三国石油合同模式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5):17-24.

[33] 叶蓁蓁.国际能源合作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北京:外交学院,2005.

[34] 陆俊元.中亚地缘政治新格局及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2):8-14.

[35] 李红强,王礼茂,郎一环.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以中亚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9,18(4):56-65.

[36] 王多云,张秀英.中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7] 邓运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及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7.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E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111/20111107851874.html

[39] 李春辉.中哈原油管道合作双赢开辟能源通道[N].中国石油报,2010-12-17.

Analysis on Pattern and Prospect of the Coope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ZHAO Ya-bo1, FANG Chuang-lin2

(1.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48,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one of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nergy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the article studies on the foundation, actuality, pattern and prospect of the two sides. Considering that there is supply and demand complementary exists in the cooperation, and it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operation; boiling down to the existed cooperation as two types: the coope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ipeline about oil and gas resources, and mainly refers to Kazakhstan, Turkmenistan and Uzbekistan 3 countries; summarized 3 patterns existed in the cooperation, which is production sharing pattern, joint operation pattern and technical service pattern. In the end, on the ba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complementary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harmonious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 adjoin of geographic posi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in other fields, prospecting the broad prospect in the coope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Key words: China; Central Asia; cooperation; oil and gas resources; pattern; prospect

[20] 刘曙光.非洲石油的战略意义与中非石油合作开发[J].外交评论,2008(12):96-103.

[21] 张同铸.非洲石油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2] 周晓波,吴家新,赵媛.尼日尔河三角洲油气工业生产与布局[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1):86-92.

[23] 舒先林,陈松林.非洲石油与中国安全[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5-9.

[24] 孙洪波.中国与拉美油气合作:战略融入与业务增长[J].国际石油经济,2011(1):72-77,83.

[25] 谢方克,殷进垠.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油气地质资源分析[J].地质与资源,2004,13(1):59-64.

[26] 邓西里,汪红,鲍志东,等.滨里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2(5):36-47.

[27] 张国坤.试论美国的中亚能源战略[J].世界地理研究,2003,12(3):67-72.

[28] 刘燕平.哈萨克斯坦油气现状[J].国土资源情报,2007(4):1-4.

[29] 王越,王楠,张静.对中亚三国油气合作现状及分析[J].中国矿业,2009,18(4):4-7.

[30] 许勤华.中哈石油管道:从“虚线”到“实线”[J].世界知识,2004(14):54-55.

[31] 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渐入佳境[N].光明日报,2008-02-25.

[32] 闫鸿毅,李世群,徐行.中亚三国石油合同模式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5):17-24.

[33] 叶蓁蓁.国际能源合作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北京:外交学院,2005.

[34] 陆俊元.中亚地缘政治新格局及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2):8-14.

[35] 李红强,王礼茂,郎一环.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以中亚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9,18(4):56-65.

[36] 王多云,张秀英.中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7] 邓运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及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7.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E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111/20111107851874.html

[39] 李春辉.中哈原油管道合作双赢开辟能源通道[N].中国石油报,2010-12-17.

Analysis on Pattern and Prospect of the Coope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ZHAO Ya-bo1, FANG Chuang-lin2

(1.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48,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one of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nergy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the article studies on the foundation, actuality, pattern and prospect of the two sides. Considering that there is supply and demand complementary exists in the cooperation, and it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operation; boiling down to the existed cooperation as two types: the coope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ipeline about oil and gas resources, and mainly refers to Kazakhstan, Turkmenistan and Uzbekistan 3 countries; summarized 3 patterns existed in the cooperation, which is production sharing pattern, joint operation pattern and technical service pattern. In the end, on the ba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complementary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harmonious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 adjoin of geographic posi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in other fields, prospecting the broad prospect in the coope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Key words: China; Central Asia; cooperation; oil and gas resources; pattern; prospect

[20] 刘曙光.非洲石油的战略意义与中非石油合作开发[J].外交评论,2008(12):96-103.

[21] 张同铸.非洲石油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22] 周晓波,吴家新,赵媛.尼日尔河三角洲油气工业生产与布局[J].世界地理研究,2012,21(1):86-92.

[23] 舒先林,陈松林.非洲石油与中国安全[J].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5):5-9.

[24] 孙洪波.中国与拉美油气合作:战略融入与业务增长[J].国际石油经济,2011(1):72-77,83.

[25] 谢方克,殷进垠.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油气地质资源分析[J].地质与资源,2004,13(1):59-64.

[26] 邓西里,汪红,鲍志东,等.滨里海盆地油气分布规律及勘探潜力分析[J].中国石油勘探,2012(5):36-47.

[27] 张国坤.试论美国的中亚能源战略[J].世界地理研究,2003,12(3):67-72.

[28] 刘燕平.哈萨克斯坦油气现状[J].国土资源情报,2007(4):1-4.

[29] 王越,王楠,张静.对中亚三国油气合作现状及分析[J].中国矿业,2009,18(4):4-7.

[30] 许勤华.中哈石油管道:从“虚线”到“实线”[J].世界知识,2004(14):54-55.

[31] 中土天然气管道项目渐入佳境[N].光明日报,2008-02-25.

[32] 闫鸿毅,李世群,徐行.中亚三国石油合同模式研究[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0(5):17-24.

[33] 叶蓁蓁.国际能源合作模式与中国的战略选择[D].北京:外交学院,2005.

[34] 陆俊元.中亚地缘政治新格局及其对中国的战略影响[J].世界地理研究,2011,20(2):8-14.

[35] 李红强,王礼茂,郎一环.能源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以中亚为例[J].世界地理研究,2009,18(4):56-65.

[36] 王多云,张秀英.中国油气资源国际合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7] 邓运高.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石油进口安全及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07.

[38]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EB/OL].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m/201111/20111107851874.html

[39] 李春辉.中哈原油管道合作双赢开辟能源通道[N].中国石油报,2010-12-17.

Analysis on Pattern and Prospect of the Coope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ZHAO Ya-bo1, FANG Chuang-lin2

(1.Colleg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48,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CAS, Beijing 100101, China)

Abstrac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s one of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 energy cooper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the article studies on the foundation, actuality, pattern and prospect of the two sides. Considering that there is supply and demand complementary exists in the cooperation, and it lays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cooperation; boiling down to the existed cooperation as two types: the cooper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ipeline about oil and gas resources, and mainly refers to Kazakhstan, Turkmenistan and Uzbekistan 3 countries; summarized 3 patterns existed in the cooperation, which is production sharing pattern, joint operation pattern and technical service pattern. In the end, on the basis of supply and demand complementary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harmonious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 adjoin of geographic posi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in other fields, prospecting the broad prospect in the coope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between China and Central Asia.

Key words: China; Central Asia; cooperation; oil and gas resources; pattern; prospect

猜你喜欢

中亚地区前景中国
流苏树与美国流苏树园林绿化前景探讨
巧妙运用前景,照片美感瞬间提高!
中亚局势与我国西北边疆安全问题初探
中亚地区与中国气候变化的关系
民国时期新疆驻苏联中亚地区使领馆设立原因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