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行的红十字

2015-08-08陈肖

航空知识 2015年7期
关键词:直升机航空救援

救援直升机初印象

“哇!但愿没机会坐这架直升机。”当我看到这架通体雪白,机身上印有“中国北京”、“999”以及红十字标志的空客直升机EC-135P+后,脑子里就冒出了这样一句话——通常情况下,只有生命垂危的患者,才能够动用这架“天空中的生命之翼”。

我曾经乘坐过一架EC-135型直升机,其后舱为对置5座布局。在我的记忆中,那架座舱配置算得上是“高配版”的135,坐满5人后拥挤不堪,腿部几乎没有活动空间。

在登上999的救援机之前,曾经的体验让我十分好奇,这款空间并不宽敞的直升机,是如何装下几名忙碌的医护人员和一名躺倒的病人,以及ICU(Intensive Care Unit,重症加强护理病房)里那些专业、精密的医疗设备的呢?

我的疑惑在魏彦芳医生拉开舱门之后烟消云散。这架医疗救援直升机的配置,与我之前乘坐过的EC-135完全不同。

作为中国红十字会航空医疗救援队队长,魏医生介绍说:“这架直升机是专为医疗救援量身订制的,别看舱内空间小,但‘五脏俱全——呼吸机、除颤仪、心电监护仪、起搏器——医院ICU的设备全有,而具有很强的便携性。它在设计之初,就预留了医疗仪器所需的水电气管路、安装支架等空间。机舱内3个座椅也是特别设计的,比普通座椅轻很多。”

为了减轻重量,飞机地板的材质也与普通直升机不同。此外,地板上嵌有两组滑轨,可根据医疗转运任务的不同快速拆卸座椅,增加担架。据魏医生介绍,“这架直升机的标准后舱布局为3个座椅,1副担架,分别供医生、护士、病人家属与病人使用。出任务时,还会携带一个巨大的医疗包,可容纳所有必备药品与医疗器械。”我拾起机上的医疗包掂了掂,重量比一袋20斤的大米有过之无不及。

飞机的右舷窗内固定着3个特制的复合材料氧气瓶,重量轻、强度高,容量足够支持患者在转运飞行全程使用。

出任务难忘经历

航空医疗救援队自组建以来,魏医生共执行过100多次航空医疗转运任务,所乘机型除EC-135外,还有贝尔-407,里尔-60等。其中,2014年北京APEC会议期间,在航空管制相当严格的情况下还执行了一次转运任务。

2014年11月13日,999急救中心接到报警,广州中山医院38岁的患者吴先生,因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食管瘘,反复呕血,病情危重急需转运至北京安贞医院治疗。

在中国航空医疗救援飞行队的介入下,航空医疗救援专家组成员与患者的主治医生及家属取得了联系。在沟通和综合评估患者病情后,专家组和医生确定该病患符合空中转运条件,并立即启动《空中联合救援应急预案》,由一架固定翼医疗救援飞机执行转运任务。由于当时北京处于APEC会议期间,经与市公安局、空军、民航等部门紧急沟通与申请,特批了航线。

随即,魏医生和葛秋明医生、薛婧杰护士3人,按照空中转运服务流程携带呼吸机、除颤仪、微量泵等急救设备,飞速赶赴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救援时间刻不容缓。当日13:11,这架里尔-60医疗救援飞机从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起飞,16:00抵达广州白云机场;接上病人后,19:51从广州起飞,22:30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在此等候多时的999救护车迅速完成对接工作。10分钟后,吴先生安全抵达北京安贞医院,开始接受救治。

在这次任务前不到一周,魏医生还照顾一位在宁夏严重烧伤的患者抵京治疗,他回忆说:“那次也是里尔-60,因机舱空间有限,两名烧伤病人只能分批转运。由于严重烧伤,痛苦使病人的情绪变得异常焦虑与躁动,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转运飞行中,我几乎没有坐下,全程站着给病人处理伤情。里尔-60的空间不大,我这个头几乎站不直。我和护士还得帮病人翻身,防止受伤皮肤受压迫感染溃烂。大多数病人在转运途中情绪相对平静或已处于昏迷状态,而这位烧伤患者的躁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们医生对伤情处理的难度。为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的痛苦,飞行途中还需要不断给患者注射适量的镇定药品,药量不敢多、不能少,这些都是对医生和护士心理、生理与职业水平的考验。”

“固定翼飞机内的医疗环境相对较好,但直升机就是另一回事了。”魏医生指着身边的EC-135说,“直升机机舱空间狭小,担架只能从后舱门抬上,医生、护士、家属3人在舱内根本无法站立。与固定翼相比,直升机噪音更大,但一些患有对气压敏感病情的病人,却适合通过直升机转运,因为直升机飞行高度仅为几百米,气压变化小,而固定翼飞机在巡航高度时的舱内气压仅为0.7个大气压。”

我问魏医生,在天上的医疗行为与在地面何不同。魏医生回答说:“除了医疗环境不同外,医疗人员在工作时还需承担比地面ICU工作时更大的压力。在地面上,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在身后随时准备支援,但在空中,只有我和护士两个人,虽然我们都有丰富的ICU工作经历,但在天上独当一面的时候,压力还是有一点的。”

魏医生停了停,又补充说:“话虽如此,但真当飞机起飞后,所有与医疗不相干的想法全都抛到脑后,这是职业行为,时间长了则已变成我们医护工作者的本能。”

中国航空医疗救援队巩秀静护士补充说:“的确,我没有把航空医疗转运这项工作看得多洋气,相反,选择使用飞机转运的病人,他们的病况往往更加严重,我们必须尽更多心、更大力照顾好病人。”

中国航空医疗救援现状

目前,我国航空医疗救援体系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的常住人口已经超过了2 000万人,机动车保有量也已突破500万辆,拥堵的道路情况让城市交通面时刻临着巨大的考验。此外,北京周边多为山区,一旦出现紧急状况,救护车将无法到达或无法及时到达,因此在京试点发展空中医疗救援业务非常必要。

北京市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以下简称“999”)副院长田振彪说:“航空医疗救援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阻碍其发展的原因主要是救援费用比较高,同时国家政策也有空缺。现阶段,我们采取3种方式来解决此问题:一种是效仿国外的运营模式,通过与保险公司合作,促进航空医疗救援发展;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北京红十字会设立救援基金,以为需要的患者提供紧急救援帮助;第三种方式就是捐赠。”

在谈及保险时,田院长表示,生命不分贵贱,任何人都希望能在性命攸关的时刻享受到航空医疗救援这项服务。为此999专门和中国人寿开发了一款针对航空救援的医疗保险,一年999元的险种最高保额达30万元,足以承担京津冀地区直升机出险两个来回的费用。田院长打趣地说,有了这份保险,你一年能被救援两回,费用都由保险公司报销,但估计没人愿意用到这笔钱。

有了保险,航空救援还面临着最后一个问题:好飞不好落。以北京市为例,目前很多医院并未配备停机坪,即使配套的医院也存在着因建设不符合相关航空法规而无法安全使用的情况。

因此,目前的一些救援事件,大多是在交管部门的协助下,在公众的理解下,救援直升机直接降落在医院附近马路上。即便大多数人持理解配合态度,但这毕竟会对公众出行造成影响。

为此,999在与航空管理等相关部门协同完善医院停机坪建设的同时,还与一些拥有操场等适合直升机起降环境的单位合作,共同构建与完善城市救援直升机起降场所。目前,999在京津冀地区选取了89个临时起降点,用以解决航空急救过程中直升机的起降问题。

航空医疗救援的顺利开展需要医院、航空运营商、航管等多部门的协同合作,其长远发展更离不开政府在政策法规方面的大力支持,只有自上至下的通力合作,中国航空医疗救援才会健康地走上发展的快车道。生命无小事,今天的理解与支持也许会让自己在未来受益。

责任编辑:陈肖

猜你喜欢

直升机航空救援
直升机?
紧急救援
直升机
“闪电航空”来啦
“闪电航空”来啦
3D打印大救援
达美航空的重生之路
救援行动
直升机取票
一战航空百年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