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达州市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15-08-07付亮谢洲李勇王强黄娟

南方农业·下旬 2015年6期
关键词:产业发展中药材现状

付亮 谢洲 李勇 王强 黄娟

摘 要 中药材产业的潜在发展优势和经济效益巨大且呈显著上升趋势,前景一致看好。达州市素有“川东药库”之称,中药材驰名中外。达州市高度重视中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中药材产业列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制定了诸多鼓励性政策,大大刺激了产业的发展;但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达州市中药材产业仍比较滞后,存在许多问题,现就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浅析。

关键词 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对策;四川省达州市

中图分类号:R-1;F326.1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18--03

1 发展现状

1.1 资源概况

达州全市境内可供药用的植物有2 380多种,占四川省的53%,全国的31.7%,现已收录标准的有500多种。其中,大宗品种有30多个,畅销国内外市场,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达川区出产的白芷、红花、百合和乌梅,宣汉县出产的黄连、党参、大力子及厚朴,开江县出产的香附子和山楂,万源市出产的陈皮、党参、柴胡、杜仲及天麻,渠县出产的白芷、川芎等均为大宗产品。其中,天麻、百合、杜仲、黄檗、厚朴及首乌等颇负盛名;万源市花萼贝,皮窝桔梗和宣黄连驰名海内外;另于2014年底在宣汉县观面山深处林区发现千余株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收录的极危物种崖柏,为四川省内首次发现该物种的野生植株分布,在植物分类学和种类区域植物地理方面,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1.2 政策及地理气候优势

达州市中药材资源丰富,基础条件优越,发展前景广阔。发展现代中药产业,符合国家退耕还林、水土保持和发展贫困山区、革命老区的相关政策,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促进达州市经济高速发展,加快农民增收步伐。

达州市位于川渝鄂陕结合部,是全国地理及气候南北分界线秦巴山区的一部分,境内独特的地理气候孕育了其丰富的中药材物种,造就了达州中药材发展的先天优势。主要表现为:气候优势明显,年平均气温16.5~17.7 ℃,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形成独特的高、中、低海拔立体气候,冷凉温热各有千秋,适宜多种药用植物生长;境内潜在土地资源丰富,全市待开发土地资源27.03万hm2,部分富硒,适合培植各种富硒名贵药材;铁路、高速公路纵横全市,航空线路开通,水路齐全,交通便利,通讯发达,有利于中药材运输和信息交流。

1.3 产业发展基础

据笔者2014年底对全市中药材产业的调研结果,“十二五”期间,达州市中药材种植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发展迅猛。达州野生中药材资源常年贮量5万多t,常年收购品种560余种。据不完全统计,达州现有大宗中药材种植品种60余种,种苗繁育基地400多hm2,除散户外,登记在册的规范化种植基地面积4.35万hm2,产值8.5亿元,种植基地药农人均增收965元以上;其中,乌梅近0.33万hm2,油橄榄0.53万余hm2,银杏近0.53万hm2,金银花近0.13万hm2,其他如三木药材、川木瓜、白芷、丹参、葛根、木香及桔梗等均为大宗药材。达川区的乌梅,开江的银杏和油橄榄已成为其中药材发展的支柱。

全市现有中药生产经营规模以上企业16家,生产销售总额已突破15.3亿元,规模以下企业51家,生产销售总额突破6.7亿元,另有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70余家。达州市先后实施国、省、市级中药科技项目 37项,完成创新投入3 260万元;拥有自主研发的中药新药11个,发明专利产品1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3个,国家重点新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建有食品药品重点实验室1个,培育省级中药高新技术企业1个;建立省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1个,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科技示范区2个。中药产业已成为达州具有明显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开始逐渐良性延伸,发展态势较好。

2 存在的问题

达州市中药材资源丰富,地理优势明显,政府重视,政策配套,医药企业渐增,集聚效益渐现,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从“大中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来看,无论是基地建设、规范化种植技术,还是后续产业链条的延伸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2.1 中药材资源保护与利用水平偏低

中药材资源丰富,但滥采滥挖严重,许多资源濒临灭绝,大宗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品质下降,优势资源未能有效开发利用。

2.2 规范化种植水平偏低

达州市中药材发展区划研究不够,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培育与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规范化、规模化程度较低,截至目前还没有国家认证的GAP基地。

2.3 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尚未完全形成

中药产业大多以种植和原材料加工为主,种植企业大都是小微企业,资金有限,带动能力弱,规模以上企业仅少数具备中药制剂的制备能力,但又基本以老品种为主,本地药材资源利用不足;其他药企的精深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能力薄弱,缺乏配方颗粒、提取物、中成药、中药相关产品等全产业链开发。

2.4 科研创新严重滞后,区域联动发展较差

中药企业规模较小,资金、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奇缺,自身科技创新能力偏低,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协同创新不够,区域内外围绕中药全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联动效应也没有形成。由于相关单位职能配置模糊,信息咨询和技术服务体系至今未建立。

2.5 品牌打造不够

实践证明,在一个区域内百花齐放的产业格局并非适宜中药材产业发展。但目前,国内外发展较好的中药材产区都是以某一种为主打,深度开发,做大做强,如云南的三七,兰州的百合等。相較来说,达州市中药材大品种的系统研究与全产业链开发不够,品牌药材、品牌产品、品牌企业不多。

2.6 全市中药产业区域发展不均衡,中药服务业、旅游业几乎空白

宣汉县、万源市因地理、物种等资源优势明显,发展种类多样,发展势头强劲;开江县、达川区已初步形成了自身的优势产业,而通川区、大竹县、渠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需不断发掘资源优势,确定发展目标。另因达州市中药材产业起步晚,中医药服务业如药食保健等发展滞后,中药材种植观光和旅游业发展更是空白。

3 发展思路及对策

如上所述,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有了一定基础,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亟需理清思路、找对措施,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3.1 指导思想

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科技为支撑,各区县政府上下联动,产学研协同创新,按照“大中药、全产业链”的发展模式,重点发展中药材的种植加工,加快发展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提取物等中药工业,积极发展以当地中药资源为依托的商贸服务与健康产业,促进达州中药产业发展。

3.2 发展思路

首先,以建设四川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达州)为契机,抓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形成原料优势;然后,以原料为载体,吸引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建设现代中药加工基地,开发中药有效成分提取、饮片加工、新药和保健品等生产开发;最后,以道地中药产品为依托,建设现代中药物流中心和中医药服务中心,推动达州中药进入大市场、大流通,逐步建设成为产业链条完整的“川东药谷”。

3.3 具体对策

3.3.1 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达州中药科研基础建设,充分利用当地高校和科研院所,结合资源调查,加强包括秦巴山区野生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圃、种质基因库、产业信息库及部分中药材相关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建设,为达州中药产业发展奠定科研基础。

3.3.2 基地建设

重点围绕达州道地药材,大力培育优势品种。支持科研院所与中药材种植企业提纯复壮道地中药材优势品种,培育选育中药材良种,申报中药材GAP基地认证和道地中药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品种;灵活采取“公司+良种基地+专业合作社+协会+农户"等多种模式,积极开展中药材规范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为中药工业提供原料供应。

3.3.3 产品深加工

鼓励企业加大对中药产业投入力度,通过引进中药饮片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提高炮制工艺水平。重点围绕精致饮片、小包装饮片、贵细饮片等研究开发超微粉颗粒等免煎中药,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全面提升中药饮片质量;支持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或二次开发新技术、新品种,提升中成药品种的科技含量和质量水平,重点围绕中药提取物、中药食品与保健品、中药精油、化妆品、日化用品、兽药及添加等相关产品,逐步实现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全产业链开发。

3.3.4 中医药健康服务业

研究证实,经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单纯以种植和加工为主的中药产业发展模式已初见弊端,在当代中医药产业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在种植加工的基础上结合发展中药服务业是发展的必然方向。对于达州,可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整合高校资源,打造以健康产业为目标的健康养生专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健康养生产业技术人才;集中打造集中医体质辨识与调理、中医医疗服务、养生保健、药膳食疗、中医药商业、中医药文化观光等为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及产业街(区);以中药材种质资源圃、种质基因库为依托,建设中医药教学科研与实验实习基地;以资源圃、基因库和规范化种植基地等为依托,结合乡村旅游,打造一批集旅游、休闲保健与中医药养生于一体的健康旅游线路。

3.3.5 建设现代中药物流体系

做大做强达州中药产业,必须建立配套的中药仓储物流体系,发展壮大中药材电子商务平台和技术,设立产地电子交易中心,实现与大市场、大流通广泛对接的平台。开展包括产地加工包装、质量检测、储存养护与运输配送等在内的一体化物流服务,实现中药材从种植、加工、仓储、生产、流通等全流程贯通追溯,保证中药材及产品质量安全。

3.3.6 改善招商融资环境,建立中药产业园区

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力度,建立达州市中药产业融资与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中药产业开发,加快产业发展;建立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推进金融机构和中药产业项目进行对接;建立达州中药工业园区,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投资商入驻园区,协调各企业资源优势并形成集群优势,推动园区上档升级,逐步建设成为省内乃至国内具有较大影响的中药产业园区。

3.3.7 人才带动

根据中药产业发展需求,制定达州市中药产业人才培养规划,在达州高校开办中药专业并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及时创造条件创优环境引进高端人才。同时,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鼓励高级科研人员来达州创业或以灵活的方式参与或主持科研活动。

3.3.8 组织保障与服务

成立达州市中药材产业领导办公室,加强对达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领导:聘请高级专家,抽调专业人员,拨付专项经费;建立问责及奖励机制,调动人员积极性;充分协调各方功能和作用,使其成为发展我市中药产业的杠杆。以市相关中药材职能部门、高校、科研院所为科技创新平台,提供种质资源保护、良种选育、产品综合开发利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信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产业链全程服务。

3.3.9 政策激励

切实落实各级關于中药产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统筹协调争取科技、工业、农业、林业、卫生、中医药、扶贫移民等方面财政预算资金,推动达州中药产业发展。市财政设立达州中药发展专项基金,主要对相关单位、企业、种植大户等进行奖励激励。

3.3.10 市场促进

建立达州道地中药材交易区及电子商务网络。一是要借鉴外地经验,在大型农副产品市场建立药材交易区,让药材种植业主进场展销产品;二是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部门和企业,建立中药材电子商务网络,把中药材挂牌上网销售,打造达州道地药材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展示平台,用市场需求促进中药产业发展。

3.3.11 加强宣传力度

积极参加国家、省农业、中药产业博览会,不定期举办达州中药产业专题会和产品展会,通过网络媒体扩大达州中药知名度和影响力,借助外力助推达州中药产业加快发展。

4 结语

总之,达州作为“川东药库”,有着发展中药材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及地理气候条件。近年来,随着政策的倾斜,达州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链逐步良性延伸。虽然在资源保护,规范化种植、产品深加工及区域联动等方面还存在些许问题,但只要在正确的指导思想下,理清思路,切实制定好相关对策并付诸实施,达州市中药材产业的前景定将十分广阔。

(责任编辑:刘昀)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中药材现状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