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Reading”为例

2015-08-07曾华宜

小品文选刊 2015年24期
关键词:幅图英语教材模态

徐 燕 曾华宜

(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高中英语教材的多模态语篇分析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教科书中“Reading”为例

徐 燕 曾华宜

(云南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英语教材的种类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多模态话语研究已成为近几十年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已有诸多国内外的专家对该领域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选取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必修4中的Reading部分为研究对象,多模态话语分析方法主要以系统功能语法及Kress和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对所选取的语篇进行研究,主要通过分析图像这种社会符号是如何实现语言元功能及模态意义,并提出可行的教学建议。

高中英语教材;社会符号;多模态话语分析

1 引言

话语分析研究是以1952年Harris.Z在Language杂志上发表以Discourse Analysis为题目的论文为开端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的发展,社会的各种符号之间的区别也变不明显了。现如今,话语除了以文本模式体现外,更伴随着图画、动画、声音、颜色、编排、图表等多种模式。因此,对话语的多种模态的研究以及多种模态所参与的社会实践所进行研究已成为了必然的趋势。1996年,Kress&Leeuwen提出了视觉语法,同时在2001年(2001)提出一个多模态话语的研究框架。本文作者通过研究,运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的研究并不多样。所以,本文作者试着对这套教材进行多模态话语分析,揭示教材所涉及的多种社会符号是如何实现互动意义、再现意义与构图意义,并对如何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活动提出一点可行性建议。

2 理论基础

Kress和Leeuwen的视觉语法

对于Halliday在提出了语言的三大元功能,在视觉语法中Kress和van Leeuwen也提出了三大意义: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

2.1 再现意义

再现意义分为叙述再现和概念再现。叙述性结构中存在着由图像元素之间的斜线构成的矢量是区分两者的标准。叙述再现包括了三个过程:动作过程、反应过程及言语和心理过程。在动作过程中,动作者是发出矢量的参与者,而目标则是矢量指向的对象。当矢量是由目光或眼神构成时,就形成了反应过程。与叙述再现解读现象不同的是,概念再现反映的是本质。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概念再现包含有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和象征过程。分类过程研究的是上下级或同级之间的关系,而分析过程研究的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象征过程,既为象征就是“参与者是什么或者意味着什么”。

2.2 互动意义

视觉语法中的互动意义探讨的是图像制作者、图像中的内容与读者之间的关系,读者对图像所反映出的内容持有的态度也同时表达出来。接触、态度、社会距离和情态是互动意义实现所依赖的四个要素。接触可以分为两大类: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态度指读者对图像参与者的态度。社会距离决定了图像参与者和读者之间的亲疏关系。如果观看者和图像参与者之间的关系越疏远,那么镜头取景的框架越大(Kress&van Leeuwen,1996:130)。在系统功能语法中,“情态是指语言系统中讲话者对事物的或然性进行判断和事物的必要性,标明态度的语义系统”(朱永生,2007:83)。

2.3 构图意义

与语篇功能相对应,Kress和van Leeuwen(1996)提出了构图意义。构图意义指的是为了形成一个有意义的整体,图像通过对其再现意义和互动意义的整合。根据Kress和van Leeuwen的研究,构图意义的实现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其中,信息值主要参照的是图像中元素的位置。位置的不同显示除了元素地位、角色和重要性的不同。(Kress&van Leeuwen,1996:183—218)。通常情况下,对于左右分布的元素,位于左边的是已知信息,反之,右边的则是新信息。对于上下分布的元素,位于上方的元素代表的信息是理想的或概括性的;位于下方的则代表的是真实或者具体。对于中心与边缘的格局,Kress和van Leeuwen认为处于中心元素显示出其中心地位和重要性,而环绕在中心元素四周的一般处于次要的地位。

3 多模态语篇分析

本文作者将从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4中Reading的“Communication:no problem?”来分析这类语料的颜色、构图功能及印刷版式。所选取的本文选是一张上下格局的图画。

3.1 颜色

颜色是一种特殊的模态,Kress&Leeuwen曾提到过,它通过明暗度,饱和度,调和度,区分度,色调这几个颜色特征来表现其潜在意义。在本文所选取的语篇中,整个版面除了图片、文本的题目是彩色的和文中字体是黑色外,其他部分大都是白色。这样的颜色安排更凸显出了黑色的文字,给读者带来更清晰的视觉感。另一方面,颜色的饱和度较弱,给人带来安静、祥和之感。有因为整个语篇的颜色是平面性的,所以调和度、区分度不足,会给人一种简介之感。在整个篇章中,主要的颜色是白色、蓝色,黑色都属冷色调,会促使读者更加认真、客观的对待知识。

3.2 构图功能

首先从这幅图的再现意义进行分析。根据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通过看图中是否存在由图像元素之间的斜线构成的矢量,可以看出图像是属于叙事再现和概念再现。这幅图中的场景位于机场,图中的人物较多,但从图中人物的动作与大小来看,主要表现的是一位男士伸出双手想要拥抱一位刚下飞机的女士,女士所作出的反应。从两位人物的肤色不同可以看出他们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男士的眼睛真诚地看着戴帽子的女士,并同时伸出双手想要拥抱她,而女士的眼睛虽然也是看着男士,但眼神中却表现诧异,同时一只手扶着帽子,另一只手不自觉地举高在身体一侧,身子向后倾,似乎在躲避着男士的拥抱,由此可以看出,这幅图所表现的是男子认为拥抱是种欢迎的礼节,而女士却不这么认为,从而看出文化背景不同的两人在身体语言上存在着差异。

再看这幅图的互动意义。这幅图中的两位主人公并没有直视观看者,因此他们并没有向观看者索取什么,相反他们是向观看者传递一种信息。态度指读者对图像参与者的态度。这幅图中观看者是以一种平视的视角看着图像,因此可以看出观看者与图像是一种平等关系,同时这样的视角观察图像,可以给予观看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此外,这幅图将机场的一部分都取入图像中,取景较大,囊括了较多的信息,因此图像与观看者的社会距离较远。整幅图色彩饱和度较高,而且颜色较深,图像中的场景真实设立在机场中,因此这幅图的情态值较高。

最后来看这幅图的构图意义。这幅图中的元素是典型的上下分布结构,也就是说上方的元素代表的信息是理想的或概括性的;下方的则代表的是真实或者具体,这是构图意义中信息值的参照标准。这幅图的上半部分描画的是机场里下飞机后忙忙碌碌的各类人群,这是机场里的普遍情况。而下方两位人物动作表情较为明显,并且较之其他图中人物身形较为高大和清晰,表现的是机场当中的某一个具体的接机场景。在这幅图中,主要表现的是下方的元素。除了从图中元素的上下分布来判断外,也可从图的取景来看。其他机场人物取景较远,说明他们并不在图像所要传达的内容当中,而位于图下方的男士和女士则取景较近,因此图像主要描写的是他们两位,同时由于这两位人物的身形与其他人相较显得更高大,在图中也就显得比他人突出,一下子就能吸引读者的注意。

3.3 印刷版式

随着当今印刷技术的发展,印刷版式作为一种视觉模态特征,也渐渐的表现出它自己的潜在意义。Van Leeuwen曾说过,印刷版式潜在意义也已从字体的粗细,文字直、斜体,文字间的连接,文字的排列方向等特征表现出来。本文所选取的语篇是以文字主导型的,文字大概占了整体版面的三分之二。整个篇章的大、小标题字号稍大,正文的题目是淡蓝色,文中对重点单词加粗,其他部分都是统一格式,文字字体都统一使用的Times New Roman,细体,字号为小四号,行间距为单倍行距,整个语篇是按行排列的。这种格式简单清晰,为人们所广泛接受。此版教科书中采用这种格式,不仅使学生在学习文本是没有负担之感,易于吸收其中的知识点,更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增加了知识输入量。

4 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意识,并且采取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应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从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中就可以看出,课文中的每一幅图片都表达着它自己的意义。所以,学生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一直都在接触着多模态话语,这就决定着学生们要具备多元识读能力。The New London Group认为,多元识读能力不仅包括传统的读写识读能力,还包括文化、视觉、听觉、空间、姿态以及现代信息网络时代的技术识读和信息识读等种识读能力,同时还包括利用多种模态建构意义的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去理解教材及配套材料,也包括如何去理解课堂的各种各样的多模态话语。因此,教师应先树立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意识,然后在进行教材教学的过程中,树立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的意识,通过教材当中的内容及配套材料,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将视觉模态与听觉模态、触觉模态等等一系列不同模态相结合,让学生尽可能地接触多模态话语,从而提高理解多种模态话语的能力,培养学生多元识读能力。在教学过程过,教师在讲授一些关于文化、戏剧等方面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安排语言表达方式及行为表现方式,同时在对演出服装、道具、音乐等等一系列符号所表达意义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组合,使这些社会符号在表演过程中能极好地传达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让学生不再局限于仅仅只是识读书面多模态话语中所包含的内容,而是学会在理解不同社会符号的基础上在现实社会中构建自己的多模态话语,让学生从被动地面对多模态话语转为主动地运用多模态话语。

[1] 胡壮麟,2007.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9):1—10.

[2] 辛志英,黄国文,2011.系统功能普通语言学发展五十年回顾[J].外语教学(7):23—26.

[3] 杨信彰,2007.系统功能语言学与教育语篇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6):17—20.

[4] 张德禄,2008.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1):24—30.

[5] 朱永生,2007.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5):82—86.

徐燕(1992-),女,汉,天津,云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研究生。曾华宜(1992-),女,汉,四川成都,云南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在读研究生。

G633

A

1672-5832(2015)12-0136-02

猜你喜欢

幅图英语教材模态
联合仿真在某车型LGF/PP尾门模态仿真上的应用
多版本高中英语教材红色文化融入的比较研究
多模态超声监测DBD移植肾的临床应用
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的配置研究及启示
跨模态通信理论及关键技术初探
思维训练营
找不同
奇怪的影子
国外优秀英语教材词汇和语法的布局、复现及练习方式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