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梁坤 为创业者搭建“聚光塔”

2015-07-31于宽王碧清

中华儿女 2015年9期
关键词:华南理工大学校友

于宽 王碧清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兴趣、并全力追逐时,可以迸发出足够的激情与惊人的能量

在华南理工大学海丽文体中心一楼体育馆,一双双年轻的身影正在场馆内挥洒着汗水、绽放青春活力;而走进二楼深处却静谧清凉,这里是华南理工大学创业岛所在地。这间办公场所并不是很大,却绿意团簇、井井有条,墙面悬挂着各个创业项目的宣传照片,其中一张张年轻的笑脸洋溢着自信、梦想与激情。

说到创业,有人认为这是烧钱又遭罪的事情,甚至也经常会遇到质疑的论调:“创业那么多,成功的能有几个?”但偏偏有人想要迎难而上,挑战未知。在这个绿色创业“岛国”,有一支致力于“聚光塔”项目的创业团队。团队骨干力量均为“88后”、“90后”,他们谈笑间的自信与对创业的热情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聚光塔”创始人,梁坤,这位来自广东湛江的“88后”男孩儿,刚刚结束一项洽谈,便匆匆赶来与记者见面。

从他的声音中,可以感受到他内心逐梦的坚定力量,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在绿树环抱的氛围中,梁坤层次清晰地讲述他的创业经历。过往故事如汩汩清泉,解释着:坚持背后的水到渠成。

在机遇中攀登

梁坤,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以下简称“华工”)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他说,创建“聚光塔”App最初是为华南理工大学中正在努力创业和已经成功创业的校友之间搭建沟通桥梁。

2014年3月,梁坤刚刚成立广州联维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同年6月,梁坤与几个师兄弟一起成立华工青年校友创业投资俱乐部并开发以一个辅助俱乐部做实名认证的网站“微证网”——“聚光塔”项目前身。网站在成立一个月内便聚集了800多名想创业或已经创业的校友。

“看到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有这么多怀揣创业梦,而且又都是校友的人聚集起来,我瞬间发现这里面的市场需求。很多创业者其实就是想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个需求在今后还会越来越大。”梁坤说。

果然不出梁坤所料,微证网成立后不久,国家便不断出台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一时间,大学生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创业热潮。梁坤分析:基于中国的就业环境,近年来大学不断扩招,很多毕业生面临就业难;在这种趋势下,一些有想法的毕业生必然会选择创业,同时国家也会积极鼓励大学生创业,本质上就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而这个产品刚好符合这个趋势,所以用户量迅速上升。

微证网的管理由一个秘书长和四个副秘书长组成,梁坤就是其中一个副秘书长。“创建初期,主要是我和另一位负责人投入大量时间,但整体制度搭建完毕后,我投入的时间较之前少了一些。”

在这个创业交流平台中,大家积极提出各自的想法,交流经验,解决彼此在创业中遇到的问题。梁坤解释道:“比如说你的公司遇到了财务上或法务上的某种问题,而有些人也许刚好可以帮你解决。”这个交流平台当时有近1000人,每个月都会组织活动。

当时俱乐部专门为华工校友搭建,实行会员制。最初名称、定位都是校友创业社交,用户注册都需要选择毕业所在高校并需要上传毕业证书或学生证。

至2014年下半年,全国创业氛围越来越浓,梁坤开始对产品进行逐步调整,将范围放宽到全社会的创业社交,不再仅限于校友。2014年末,“聚光塔”正式上线,由创业社区转向创业招聘工具。

“当时关于App的名字,我们琢磨了两个月都没想出来,索性就一直将它称为‘校友创业社交平台’。”一直到这个App做到尾声,需要申请域名的时候,梁坤和他的团队才定下用“聚光塔”这个名字。

“聚光塔”设立之初从开始研发到内部测试都很顺利,而发展到2015年初,开始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冲击。“‘聚光塔’是一个创业招聘产品,服务于创业者,这与一些竞争对手比如民办创业孵化机构的有些业务相冲突。他们是一些传统的创业孵化机构,客户群和我们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利用的是信息平台,没有传统、地面上的东西。”

梁坤的语气中有些无奈:“我们在用户积累过程中可能会抢到他们的渠道,这个时候就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我们‘聚光塔’出去宣传推广时曾受到个别服务创业的民办机构抵制。”

但他更在意公司面临的内部困难。和许多小、微创业企业一样,梁坤的公司也遇到了场地以及资金的困难。尽管他们的办公区在番禺,但是为了交通便利、节省经费从而吸引人才、降低用人成本,他们将主要办公地点设在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校园内。

关于资金方面,因为“聚光塔”这类型项目盈利周期比较漫长,公司运作的资本主要来自他之前做旅游时的盈余、以及向家人、朋友借用的资金。“怎么想办法用最少的钱找到最好的人来做最高效的产品,是我们要面对的困难,而且都挺艰难的。现在我们也在不断找投资。”说到这里,他苦笑了几声。

再苦再累,当设计的产品受到肯定时,他们的疲倦便会一扫而光。“企业或创业团队通过我们的应用找到投资,其中有成熟型企业,也有创新型个人,这让我非常骄傲。例如,一位华南理工大学的校友把他的项目挂在聚光塔的平台,短短几个月,便找到了投资人。”他兴奋地继续说,“你知道吗?最近,有一个只有高二的学生通过我们的平台找到了投资,给他投资的是一位有名的建筑设计师!”

在摸索中学习

早在刚刚踏入华南理工大学校园时,梁坤已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所在。“对于我来说,最有满足感的时刻就是看到别人使用我设计的产品。”这种想法并非凭空而来。

儿时,梁坤曾由大伯抚养过一段时间,两人感情十分深厚。但在他读初一那年,大伯不幸身患癌症。因家庭条件有限,大伯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救治,到后期,原本健康的大伯被疾病折磨至皮包骨且只能卧床。在梁坤的认识中,如果一个人的大脑有意识,那么这个人就是有生命的;如果为对方装上机械“衣服”,便能自己运动、缓解肌肉萎缩、延长寿命。梁坤在那段难熬的时间,曾无数次幻想可以为大伯做一件机械外衣。

病魔无情,大伯还是离开了他。这对年幼的梁坤来说无疑是沉重一击,却也在他心中种下了“要为有需要的人设计产品”的种子。

大一期间,梁坤应邀到广东省荣军院,为负伤的退伍军人设计一款方便手指不健全的军人使用的勺子。当他看到许多为残疾军人设计的产品时,他的内心深受触动,久久不能平静,更加坚定要进入华工机器人实验室的决心。

而机器人实验室的成员必须通过层层选拔,入选者需能够熟练操作多种软件、精通硬件知识。这些对于刚入学不久的梁坤还有很大距离。于是,他通过高强度自学,终于在大二下半学期如愿进入机器人实验室。“之后,我就在想无论以后就业还是创业,只要能够生产出让大家用起来舒服的产品,心中就深感满足。”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的兴趣并全力追逐时,可以迸发出足够的激情与惊人的能量。大四时,在梁坤的带领下,华南理工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以“观察者”两栖蜥蜴的仿生设计获得国家数字化产品设计一等奖。

和很多校友一样,梁坤2012年大学毕业后并没有将创业视为第一选择。在深圳大疆创新科技公司度过两个月实习期后,“创业”这个词才在他心中萌生。当时,尽管薪资不低,但精细化、重复性的技术员工作让追求高智能化创造乐趣的他产生了巨大失落感:“每天在一个房间,四周都是墙。可能你在那里高强度工作一周,也只是在赶一个零件、改一个结构。一个月后,我发现,如果我的人生像这样发展下去,我以后永远都是一个螺丝钉。这不是我想要的。”

两个月后,梁坤与一名校友承包了一个旅行社的门市部,创立并运营“乐天假期”在线旅游项目。他们创建旅游网站、接受客户的线上报名并结合季节推荐旅游线路。

那时微信公众号刚刚上线,作为第一批尝试用微信公众号做旅游项目的团队,他们的资金周转十分顺利。然而,因为依附旅行社品牌,历时一年后,该项目被总公司收购。“我不愿意被收购,所以便退股,计划重新做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公司。”

在这一年过程中,梁坤除了积累了资本,也获得了创业所必备的经验:第一是如何规范公司流程,如何与商家谈合作、签合同;第二是如何招募团队成员和合理分配利益。“这些都要慢慢摸索,但那时风险较低,所以磕磕碰碰逐步探索。”

经过半年时间规划,2013年12月,梁坤与华工机器人实验室的三名师兄弟组建成立广州联维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由梁坤担任总经理。公司成立之初,他们便与华工大学新型人机交互技术创新实验室开展合作,开发智能家居-集中控制系统“HomeLink”。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充满了未知和坎坷的创业之路更是如此。项目开始不久便因市场不成熟、缺乏资金被迫砍掉。

对目标市场的了解,对创业者心理的掌握,发现市场存在的问题,这些经验的积累都离不开一次次勇敢的尝试。即使在最低落、最失意的时候,他也从未放弃过创业的梦想。也正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塑造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他将每一种经历,都视为财富,通过每一次历练,迅速成长。

在坚持中收获

2015年4月末,“聚光塔”项目已经成功晋级“联炬杯”第二届青年创业大赛决赛。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广州团市委、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等支持给梁坤留下深刻印象。

在大赛组委会举办的关于创业者和投资人面对面交流会上,梁坤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兼职猫”创始人王锐旭、“学习树”创始人孙功臣、“移动医疗”的创始人毛陈等。在会上,大家畅所欲言,相谈甚欢。

与大型创业服务机构相比,“聚光塔”如同一颗渺小的沙粒。面对投资人“这个项目我都不敢做,你还敢做吗?”的质疑,梁坤一直坚信一个信念:当你向前走的步伐足够坚定时,所有人都会给你让路。只有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资源、机会才会慢慢向你聚拢。随着“聚光塔”推向市场,之前没有业务交集的股权交易所、投资机构主动与梁坤联系,寻求合作。这些成果对于“聚光塔”团队来说是鼓励更是肯定。

在创业过程中,一起相互扶持、共度难关的伙伴情谊是“聚光塔”项目的坚强后盾。团队成员会为了公司的发展牺牲个人利益。为了打消投资人对股权分散的疑虑,“聚光塔”团队成员主动提出把自己的股权部分交由梁坤代持。

很多个凌晨,他们的工作室还透着亮光。而他们共同的创业梦想、孜孜不怠、青春朝气汇聚成聚光塔中最亮的光束。

行走在创业路上,梁坤一直以商祖白圭招收学生的四个条件“智勇仁强”为座右铭:智当足以通权变,勇当足以临机决断,仁当足以取予自由,强当足以守定心智。而他的确是这样做的:懂得变通、临机决断而勇创“聚光塔”;管理团队有功必奖、有过必罚;践行创业梦想,从未畏惧困难,坚韧不拔。

责任编辑 董颖

猜你喜欢

华南理工大学校友
大学二级学院加强校友工作途径探索与研究
梁文峻、巫金隆、黄靖鸿、吴国杰作品
人工智能方向赛题二《文化传承—汉字书法多场景识别》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资源开发管理智慧系统初探
高校二级学院校友工作思考
华南理工大学2008—2013年科技投入发明专利产出情况分析
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统计与分析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
全面提高国防生核心竞争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