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晁龙 在坚信中践行

2015-07-31李而亮吴军涛

中华儿女 2015年9期
关键词:京西企业

李而亮 吴军涛

他给企业制定了一个发展的最高战略:要成为一个充分尊重人,也倍受人尊重的企业

晁龙是位典型的帅哥。一身笔挺西装,洁白素净的衬衫,映托着端庄白皙的圆脸和挺拔的身材,将80后企业家的蓬勃朝气展露得一览无余。

刚见面坐定,晁龙给记者人手一本由著名作家黄晓阳所著长篇小说《京西胭脂铺》。小说描写的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京西胭脂铺毁于一旦。幸存者晁信义立志重建京西胭脂铺,并与对手王记胭脂坊竞争皇家专供权。正当两家胭脂商争斗得难分难解之际,西洋和东洋资本悄然崛起。面对内忧外患,晁王两家决定摒弃前嫌,联手御敌,共度时艰……

京西集团对应着京西胭脂铺,晁龙对应着晁信义,很容易让记者认为这部小说记述的是晁氏家族的百年创业史。

“小说与我没有什么关系。”看到记者翻看小说产生的联想,晁龙猛摆手,呵呵地笑起来。他说,“我的祖上都是地道的农民,哪来那么辉煌的实业救国历史?”但是,如今他正准备6000万的投资,将《京西胭脂铺》拍成40集电视连续剧。

浏览着小说花团锦簇的封面,环视晁龙办公室外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芬芳洋溢的香味飘荡在京西集团的每一个角落。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你显然不会认为晁龙是在拿一部题材与自己毫不相干的小说,去投资拍电视剧这样一种单纯商业行为,而分明是这位80后企业家一种新时代实业兴国的激情与勇创百年企业信心的宣示。

我们采访的话题,正是从这种氛围中找到了切入点。

对中国道路政府引领的坚信

一个没有高学历、硬背景的山西青年,靠着游走于江浙街头推销、销售培训积累下一点资本,然后就只身南下广州收购化妆品企业,涉足地产,投资影视,进军金融,开辟农贸,短短5年内打造了京西集团,拥有了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这种神话似的创业速度,晁龙是如何做到的?

晁龙对此回答只有很简单四个字:坚信、践行。

坚信什么?晁龙说坚信的是党中央明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国家出台的大政方针,坚信政府主导的每一项改革措施。

这样的话语,像是党报社论。作为民主党派成员的80后企业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我们觉得有点“不真”。

晁龙说,“这其实都是我的真心话。”

他对记者敞开心扉说,“你们怀疑我‘坚信’的真实性也是有道理的。因为在很多人眼里,80后、90后青年人是叛逆的一代,缺乏信仰的一代。往往觉得党的号召离我们实际工作生活太远,政府推出的措施不可信,甚至采取拧着干的劲头。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党和国家每出台大政方针和每一项措施,不知集中了多少人的智慧,经历了多少调研和反复修改,肯定比我们一般人高明,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而另外去琢磨自己的一套呢?”

既然坚信,那就按照这样的思路去努力践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晁龙反复领会《决定》精神,中央决定“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内容,立即让他兴奋起来,马上决定进军金融领域,成立了“京西票号”,从金融界都认为较为高端的私募资金运作又迅速转向公募资金。“金融可是个专业性极强,风险极高的行业,像你这样搞销售出身的人,不害怕吗?”晁龙神态轻松地说,“政府对金融改革出台了一系列的规范细则,我们只要严格按照这些办法去做就行,没有那么复杂。”

晁龙还给我们举出几段坚信——践行——成功的经历。

去年以来,京西集团在向金融进军的同时,晁龙也在大胆向农产品转型。做企业最忌讳盲目扩张,拉长战线。晁龙从化妆品跨到农产品,至于为何?他说道,“做电子商务的很多都没有利润的,从经济角度上讲,农产品在电商上是真的有利润的。中国依然是农业大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始终是中国头号问题。中国是民以食为天,中国的电子商务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如何帮助农民增收,中央政府连续几年发一号文件都是‘三农’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是《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说明服务于农业永远恰逢其时。用电商来结合中央政府倡导的和农业结合,加大企业的再投资力度,如何有效地进行合力,这个也恰恰是我想干的。”

正如晁龙所说,“要坚信,更要践行。”他的企业在短短的5年之内,在不断了解市场变动的同时,顺应市场的需求大胆转型。因为他在心中坚定一个信念,紧跟党中央的指示精神,国家改革的方向,敏锐洞察市场,进行企业转型,将自己的企业一步步推向阳光化、规范化;用依法治国的法律标准来管理企业的一切行为,这样才能将自己的企业真正做大做强。

企业的每一次转型,晁龙都坚信着,只要朝着中央确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的方向走,眼下的困难仅仅是帮助我们走向成功的助推器。企业的每一次转型都是应对市场的需求的改革深化,与中央的精神相一致。国家每一项大政方针出台,晁龙也快速转变自己的思维,准确捕捉国家释放出的有利企业发展的信号,抓住时机,更新企业知识体系,应发展要求,组建新的团队,开创自己的新事业。

夹缝求生“勇者胜”的笃信

1981年,出生在山西运城垣曲县的一个普通的双职工家庭的晁龙,从小经受着贫苦的挫折。因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全国的下岗风潮中,父母成为第一批双双“光荣”下岗的工人。一个三口之家只得靠做一些小买卖营生,生活很是拮据。祸不单行,在晁龙15岁那年,他又不幸患上了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治疗的费用,使这个三口下岗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如果问我从小的梦想,那时候的梦想应该就是赚钱,脱贫,让生活更好一些。”因为晁龙感受到一个不争的事实,没有钱,生活是如此的不堪一击。

晁龙的父母勉强靠做生意赚来的一点微薄收入供他读中专,他自己又报考了自修大专,结果就在入学的半年后,他就因为交不起学费离开了校园。从那时起,用晁龙自己的话说,他就坚定了一个信念,打工赚钱,靠自己的双手让自己改变生活。

1999年,大专没有毕业的晁龙去了无锡,经朋友介绍,做了一名保健品的推销员。“那时,我从家里带了几乎全部积蓄的500元钱,凭着一个老乡的介绍,从山西的侯马买了张站票就直奔南方。下了火车,看到江浙风起浪卷的商业大潮,我对自己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干不成样子,我就绝不回山西。’”

从小的贫穷也练就了他不怕吃苦的精神,他从推销海狗油这种最原始的销售做起,大街上、居民楼挨个揽客户、敲房门,遭人白眼是家常便饭,时常因没有地方住,只能寄人篱下或露宿街头。

“蹭吃蹭喝也是我们常干的事,菜市场捡白菜也经历过。”晁龙毫不避讳地说。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晁龙便早早培养自己生活独立的能力,在工作上也是不挑不拣,任劳任怨。他的销售业绩逐步被公司看重,成了最好差使的人。短短时间里,他被公司从江苏无锡调动到安徽滁州,而后又折回江苏,从连云港再到湖南娄底,四处奔忙,到处“救火”。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一个销售职员做到销售经理。之后,因为销售能力过硬,总公司领导非常看好这个山西小伙的潜质,又将其调到株洲、长沙、常州、南京,做起跨越两省的主管,他开始有了自己的销售团队。

“仅仅两年半的时间,就赚取了200万。”至今提起这样的经历,晁龙依然觉得这是自己的第一次辉煌,非常值得骄傲。他认为,正是由于自己长时间的销售经历,培养了百折不挠的吃苦精神、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成就了自己做的这番事业。

“做这种‘扫街式’销售,总是件很没有尊严的事情,你能取得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记者问道。

“强者心理!”晁龙毫不犹豫地答道。

做销售的永远是看人眼色行事,“求爷爷、告奶奶”的事是家常便饭,遭人白眼甚至斥骂,地位卑微也是情理之中。如果你自己也这样认为,干三天就支撑不下去。此时,你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角色感调整过来,站在强者的立场上来宣传产品。顾客看不懂,只能说明他没眼力、不识货,就像老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一样。“永远不要觉得你搞推销处于弱者地位,才不会低三下四;内心要强大到足以支撑起这一切,才能击不败,打不垮。”

从“强者心理”的形成,晁龙引申出自己家乡抗战时的悲壮。他的家乡垣曲县地处山陕豫三省交界的中条山深处。抗战期间,为了阻止日寇西渡黄河进入陕西,中日军队在这里进行了著名的中条山战役。战役之惨烈,在整个抗战中少有。参加中条山战役的中国军队,基本都是装备落后的杂牌军。但是,他们硬是以十几万将士的血肉之躯阻挡住日寇向陕西进犯的企图。晁龙很为这些中国军人骄傲,认为他们靠的就是强者心理。

强者心理,成为晁龙初始创业,夹缝中求生而“勇者胜”的笃信。

通过近乎原始的推销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晁龙有了更多的想法,更高的追求。他认为,完全可以将自己的销售经验和智慧作为自己二次创业新的资本。于是,在上海闸北火车站对面的长安大厦里,他创办了自己的第一家管理培训公司。之后又转战合肥,开了第二家销售培训公司,取名“竞合博奕”,帮助“恰恰瓜子”、“森达皮鞋”、“志邦橱柜”、“TOTO东陶机器”做新员工销售培训。直到2003年年底,晁龙去了北京,在八达岭下创办了一个中华品牌园,引进清华的声光电技术,将世界500强的logo集中做品牌文化展示,他的销售路径,开始从低端走向高端。

“虽然没有赚到钱,但在过程中,慢慢学到了很多东西,逐渐成长起来。”这时候,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晁龙认识了《国际商报》的主编。他的销售理念,得到了主编的认可,邀请他加盟报社的广告工作。晁龙事业的触角,又伸展到了媒体。在报社广告部的工作实践里,他了解了什么叫公关。不久他从报社出来,开办了自己的公关公司,“做投放,做软文,组织学习,帮企业做信息发布。”为此,晁龙又接触到很多大型的企业,被挖到企业做公关管理。

用晁龙自己的话说,外企、国企、民营企业都待过,对不同的企业都有所了解,也曾做过企业高管,年薪也可以拿到上百万,事业如日中天。

但是,晁龙始终没有忘记打拼一片属于自己天地的“创业梦”。

自主创业打拼天地的自信

2010年,已经拥有众多国企和外企的中高层工作经验的他,带着自己多年打拼的积蓄从北京南下广州,决定在那里开始自主创业。

很多亲戚朋友都很好奇,已经衣食无忧的他,为什么非要到枭雄遍地的广州去创业?

“只是外表光鲜亮丽,内心却无法得到沉潜。”这是晁龙回想起那段光景的内心感受。

那年,晁龙父亲不幸患上了癌症,家里急需用钱。看着平日自己家底殷实,到了用大钱的时候,却也经不起折腾,父亲最终还是因为医治无效离开人世。这件事让晁龙重新反思自己的过往,重新规划了今后的人生。同时,也是姑妈的这句“你这么多年帮别人干,能不能把我们自己家里的事情也干好。”一语点醒了“梦中人”。

晁龙来到广州,此时的他已经拥有在众多行业里摸爬滚打的经历。带着一颗想要沉潜的心,坚信在广州这里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开创一份事业。

他带着自己的原始积累,收购了姑妈的化妆品企业,就是如今的京西胭脂铺。已经有多年企业高管经历的他,又干起了自己的老本行——营销。为了卖好“胭脂”,他深耕三个月,研究原料配比,分析包装样式及工艺,他发现内资化妆品靠传统的销售方式已经步履维艰,必须要从地面转到电商。

晁龙苦思冥想京西胭脂铺的核心竞争力,他发现很多女性在消费时是极其感性冲动的,她们的最大要求就是“马上看到货”。

朝发夕至,是晁龙最看好的发货速度。于是便设想自己在国内建小仓库,这样能节省一大笔物流费用。他就和地方政府谈,可人家对他的构想并不重视——就那么几亩地,犯不着费那事。晁龙没有马上气馁,他在和同行聊天的时候发现,很多企业都有自建仓库的想法,于是他们联合起来和地方政府谈成合作的事宜。

晁龙决定自己搭建智能物流电商平台——电商只管接单,工厂直接给平台发货,物流公司只需要带着拉车发货。“一个智能电商物流平台可以服务5个地级市,能为企业节省25%的成本。”

然而,摆在晁龙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平台蓝本如何规划?这在中国还是一件没有“前人之鉴”的事。晁龙找来当地电商、物流公司负责人聊,倾听他们对功能区配比的意见。当浙江衢州的平台蓝本出来的时候,他惊讶地发现此时马云的“菜鸟网络”(为电子商务、物流公司、仓储企业等搭建平台)规划也已出台。

路已有人探,商机不可失。

2013年3月,晁龙总投资约24亿、占地500亩的衢州京西国际电子商务城项目正式立项。他计划5年之内在全国建立5个大型的电子商务创业园区。“马云做了15年电商,我们望尘莫及,而对于‘菜鸟网络’我们至少能望其项背,甚至比他差不了多少。”晁龙说。

然而,马云做“菜鸟网络”有1000亿垫底,晁龙拿什么“豪赌”?2013年他斥资5亿元,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成立深圳华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为平台筹资。

近两年来,他又着手积极进军金融领域,在做私募基金向公募基金的有效转型。依法治企,将企业逐步推向阳光化,成为公众公司。为此,他积极引入监管机构的监管,无缝对接。“今年的目标是建立两个创新金融园区。我们的做法是直接收购现成的物业,为进入的企业提供指导,便于监管机构进行监管。”

在去年,晁龙也花部分精力投资了影视行业,他请来《二号首长》的作者黄晓阳合作创作长篇小说《京西胭脂铺》,去年一年销售了12万册。同时,他又投资投拍摄了一部电视剧《从爱情到婚姻》,影片将男一号的奋斗历程改成了晁龙自己的创业历程。

晁龙思路清晰,方向明确。回顾曾经奋斗的历程,晁龙总结道,“京西集团的产业看似很分散,其实每一步都扣紧了中央提出的产业转型、结构优化,因而我就有底气,有自信。从大的环境来讲,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其实更多的是放手于实体经济、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我相信京西集团迎来的是一个发展的春天。”

凸显企业价值观的诚信

有人说,商场就是战场、又如赌场,需要勇气、魄力、实干,当然有时还需要一些运气。而作为80后创业者的晁龙如今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所持有的“筹码”是什么呢?

“友善、诚信”,晁龙认为自己之所以能从一个草根到打拼下如今的事业,不是靠高学历、高智商、硬背景,靠的就是一个人最起码的胸怀,凭的是做人最基本的友善和诚信。

晁龙在诠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说,核心价值观24个字里,第一是“富强”,最后落脚是“友善”。也就是说要实现富强的最高目标,要坚持最起码的友善。

公司内部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实行严格而又相对完善的内控体系,按照“平等、公正、公开”的核心价值体系,遵循公开、互信、透明的原则,一切事务都依流程来办。

就在公司的门口有一个“京西风采,因你而美”的宣传栏,在最后写着“排列方式依靠抓阄产生!”这是公司内部民主、平等、公平的集中体现。“公司办事公开透明,一切事务履行董事会共管原则,包括公司财务。”

“您不掌管公司财务吗?”

“我只管大数,不管小数。建立团队,更要依靠团队。老总什么都不放手,可能最后啥也抓不住。”晁龙笑着说。

公司不断在转变中扩大,班子队伍也在壮大,“除了人、财,就是知识构架不断更新”。让企业成为学习型企业,每个员工都能有深造的机会,“只有掌握了新的知识、技能,公司才能经得起这一次次转型。”

从事化妆品行业的人员,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晁龙告诉记者,但每一次企业都能顺利转型,一是不恐惧,二是他要求大家不断学习。善于学习,是晁龙自身的一大特点,也是他要求员工的一项基本素质。

他经常会组织员工去名校学习业务知识,比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他还组织中层人员去中山大学进修;自己也和几个董事到华南理工大学去深造。

如此循序渐进,日复一日,公司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够“打硬仗”的年轻骨干。这些人就是晁龙将企业做强做大的最后的“底牌”。

只有底气和底牌,也许并不能让晁龙持久地做赢“庄”。

最重要的,他更知道做企业的底线。

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者能够决定这个企业的发展命运,正如晁龙,一直恪守自己的“底线”原则。做人有底线,做企业更具底线。

在2012年底,受化妆品市场不景气的影响,销售严重滑坡,公司旗下的化妆品加盟店有20几家都没能完成任务。按照公司合同的规定,京西收取的保障金需要罚没。但晁龙体谅他们的苦衷,“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他跟公司的高层共同商议把保障金退还给加盟商。可一些人提出了异议:说晁龙对老人太好。

晁龙只是告诉他们“今天你们是新人,有朝一日,你们也会成为老人。如果说,我晁龙对老人不好,只对新人好,你也会觉得很心寒的。”他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给他的加盟商统一发了条短信:感谢这两年一路相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年三十,把保障金退给大家,希望过个好年。

或许是晁龙的真心感动了大家,年后,当晁龙开始做电商的时候,这些人又纷纷“杀”回来,为公司效力,有的人后来成为了他们的股东。

晁龙心有所悟地感慨道:“善待别人,别人就会善待我们。”这就是晁龙做人的底线——讲良心。

今天的京西集团已经赶超了当年同一时期发家的企业,晁龙拼的就是诚信,他制定了一套严格完善的质量监测流程。在他的要求下,所有产品在采购之前,采购团队对供货商的资质、授权、产品的检测报告等进行严格的审核;所有进货产品寄送样品中心进行专业验货审核;所有产品在入库前,都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查,(产品的外包装、有效期等各方面),确保所有入库产品都合格。另外,在发货前,发货专员都会仔细检查产品的包装、有效期等,确保发出的产品每个都合格。

“我敢保证我们的产品没有假货。”从做化妆品开始,晁龙就高标准定义自己的每一个产品,高要求手下的每一位员工,自己卖给客户的产品一定是保证质量,确保信誉,不能砸了招牌。

“内部清澈干净,一门心思谋发展。”晁龙总结,在公司管理上,高层之间没有猜忌,股东之间步调一致,只有合力,没有分歧,没有“内耗”。在公司,晁龙有一套自己的管理原则,这也是这些年来在企业经营上,他一直坚守的原则“底线”:“任人唯贤”,“厚待员工”,“民主集中”。

“后宫不得干政,这也是公司一项不成文的规定。”晁龙笑着说,“不但我家亲戚一律不能进公司来,就连我们的董事、经理都不能任人唯亲,减少近亲繁殖,这样我们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之前,记者就听说过晁龙手下中层管理都开奔驰车,他自己却丝毫不介意,他说:“钱是赚不完的,也是花不完的,让大家比你更有积极性,这个事情才会更有意义。”

晁龙善于听取公司老人的意见,采纳老人对公司发展的建议。他定下一个规矩,每年正月十五,总公司都会请来所有的加盟商座谈,每个人都要说出自己对公司的看法,满意的还是不满意的,有需要整改的,他会记下意见,立即执行。

“遵法守法是企业的长久之计。”晁龙说,“国家要全面依法治国,我们要依法治企,用法律的内容来套公司的规章制度。”

2012年之前,晁龙要求企业员工要坚守法律底线,以法律作为企业经营最大后台,守法经营。一年后,晁龙更加认识到法律和道德对企业发展的重大意义,他更严格要求员工不能违规经营。

说到企业的未来之路,晁龙给企业制定了一个发展的最高战略:要成为一个充分尊重人,也倍受人尊重的企业。

责任编辑 张小华

猜你喜欢

京西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北京最后一片稻田
杜振东:京西稻守护人
京西稻:皇城根的一把米
“真爱粉”的自我修养!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开发京西太平鼓课程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