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水泥搅拌桩成桩优良率

2015-07-29杨汉锡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16期
关键词:水泥搅拌桩优良率

杨汉锡

摘 要:瓯江治理工程需进行15811根水泥搅拌桩软基础处理,试桩调查分析其中I类桩占80%,成桩优良率偏低。业主和工程项目部要求对存在问题组织调查分析,从人为因素、机械设备、施工工艺和材料四方面分析,明确3个影响成桩优良率的主要因素,制定质量意识的提高、对压浆机进行自动化控制、钻透局部硬层相应的工程管理和技术措施,有效提高搅拌桩成桩优良率,使产生产良好的工程效益。

关键词:瓯江治理 水泥搅拌桩 优良率

中图分类号:U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6(a)-0174-01

1 工程概况

永嘉县瓯江治理工程Ⅱ标段位于瓯江左岸。堤线总长8340 m,由林福段、菇溪口段和下村段构成。为减少堤身沉降及抗滑稳定需要,堤基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基础处理,水泥搅拌桩桩径φ60cm,桩长15 m,1.5 m×1.5 m梅花形布置,平均桩长约15 m,主要分布在林福段和菇溪口段,林福段共11700根,菇溪口段4111根。

2 工程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场对已经完成的桩中抽取150根桩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其中有120根为I类桩,30根为II类桩,对II类桩分析结果统计如表1所示。

水泥搅拌桩是软基处理的关键性工作,要求水泥搅拌桩的成桩优良率达到95%。施工现状水泥搅拌桩成桩优良率只有80%,不能满足工程质量的要求。

3 水泥搅拌桩施成桩关键因素分析

通过表1可发现桩体不完整和喷浆量不足两项占不合格项的76.6%,提高水泥搅拌桩成桩优良率只要解决这两个不合格项项就能使合格率达到95.3%。那么影响桩体不完整和喷浆量不足两项决定性因素是什么?通过采取有效措施,调查影响成桩优良率的因素,分析情况如下。

3.1 人为因素

﹙1﹚技术交底不到位。通过再次通过技术交底,提高生产操作人员对施工工艺的熟悉程度。

﹙2﹚操作人员质量意识不强。发现实际施工作业中有部分在下沉中喷浆,部分在喷浆部分完成后才开始进行搅拌。工艺顺序不合理,直接影响成桩的密实与设计标高。此项直接关系成桩的质量。

﹙3﹚施工测量误差,桩机桩体倾斜。采用悬挂线锤的办法,用撑杆进行调整;机台平整度采用水平尺配合千斤顶加垫木块的方法进行,桩机偏斜均<1.5%,满足标准。

3.2 机械设备方面

﹙1﹚桩机运行喷浆时提升速度过快,提升速度与转速不匹。统计现场桩机提升速度都控制0.3~0.5 m/min。

﹙2﹚压浆机压力不稳定,喷浆量不足。随机对一根搅拌桩提升喷浆时压浆机压力值进行统计,发现压浆机压力波动比较大,导致压浆不均匀,连续性不好。

﹙3﹚钻头尺寸不配套。经现场测量,三台桩机的钻头直径都不小于600 mm,发现损坏能及时更换钻头。

3.3 施工工艺方面

﹙1﹚供浆不及时,不能严格按照施工工艺操作。实际操作中,拌合机有专人负责供料,每10 min拌合1 m?约1233 kg,喷浆时10 min最多可提升5 m,需水泥浆682 kg,储浆桶里水泥浆能够保证大于50 kg。

﹙2﹚钻进硬层时处理不当,没能钻透局部的硬层。发现实际施工作业中在遇到硬层时,操作人员为了减少对设备的磨损,停止了钻进。

3.4 材料问题

﹙1﹚ 水泥质量不符合要求,水泥储藏不当。检查实际情况,水泥罐无空洞和裂缝,水泥管放置在干燥平台,并采取了防雨措施,储藏良好,无结块。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明确,影响成桩优良率的3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操作人员质量意识不强;压浆机压力不稳定,喷浆量不足;钻进硬层时处理不当,没能钻透局部的硬层。

4 制定提高水泥搅拌桩施成桩优良率的对策

4.1 提高操作人员质量意识

通过组织质量技术培训,使覆盖率达到100%,提高生产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从始自终严格按照工法操作,杜绝投机取巧的现象。严惩投机取巧,使操作人员心中只有两个选择,要么退场,要么老老实实干。

4.2 对压浆机进行自动化控制

配置自动流量计,电脑控制喷浆频率。控制输浆泵,调节每次喷浆量,保证压浆机压力控制在0.4~0.6 MP,保证输浆能力持久稳定,同时及时保养和维修设备。

4.3 钻透局部硬层

遇到硬层时,增大回浆量,在动力头上加大配重,并在最下面两个横向搅拌刀片上焊接锋利的破土刀片,使其能够迅速的穿过此段硬层。当硬层厚度超过50 cm时,就不再继续钻进。通过此措施,防止了此段过多浪费水泥浆,减少造成水泥浆冒出土面而流失的现象发生,且使整桩的喷浆量分布均匀,搅拌桩长度达到设计要求。

5 结语

针对第一次现状调查分析的问题原因,通过规范的管理措施及相应的对策实施,有效的控制了影响成桩质量的各种因素,从而提高成桩质量,经过再次的抽检优良率达到96.7%,达到了工程质量的目标。有效管理措施打造优质的工程质量,直接降低工程施工成本,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喻华瑾.水泥搅拌桩施工质量问题分析[J].浙江水利科技,1999(7):33-3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猜你喜欢

水泥搅拌桩优良率
豆粕:美豆产区干旱威胁仍未解除,大豆优良率持续偏低
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
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
水泥搅拌桩在道路工程软基加固中的应用
试述市政工程中的软地基处理技术
道路软基加固中水泥搅拌桩施工技术应用
公路工程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探讨
MIPPO微侵入经皮钢板植入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
Ecological adaptation of Reaumuria soongorica root system architecture to arid environ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