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音乐的“生态”问题解读

2015-07-24金平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发展观民间音乐应用性

金平

摘要: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了较强的丰富性与多元性,随着文化生活的快速发展,民间音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促进民间音乐的可持续发展,文化消费群体与文化创作主体二者对民间音乐的生态问题展开了探讨,在此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原生态音乐的概况、分析了民间音乐的存在方式、发展观及应用性,旨在提高民间音乐艺术的实践性与生态性,并且保证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维护与民间音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民间音乐 “生态”问题 发展观 应用性

近几年,对于民间音乐的关注度在不断增强,在谈论中,“生态”问题的争论最为激烈。但原生态音乐的含义仍缺少明确性,部分人认为原生态音乐一词的提出便是错误的,主要是由于音乐在不断发展与演变,因此,原生态的音乐是不存在的,在各种原生态音乐的赛事中,其舞台的人工化较为明显,未能全面彰显民间音乐的生命力。在此背景下,关于民间音乐的生态问题研究日益深入。

一、原生态音乐的概况

目前,原生态音乐的研究具有广泛性,为了实现对其系统的、全面的掌握,首先要了解原生态的概念、涵义与构成方式等,在此基础上,关于原生态音乐的探讨才能够具有科学性。

原生态一词在表演艺术领域的应用较多,如:原生态歌手、原生态歌曲、原生态音乐、原生态舞蹈、原生态小说与原生态旅游等。为了明确原生态音乐一词的概念,学者均保持较高的谨慎与理性,主要是由于原生态关系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继承。原生态源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语言、民间舞蹈、民间音乐等均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后,原生态在诸多方面被应用,但此概念一直具有模糊性,在舞蹈表演、影视作品与歌曲大赛中均应用了原生态,它经历了比喻、形容词到名词的转换。

原生态音乐可以称之为乡土音乐或者根源音乐,它拥有着比较鲜明的民族民间文化特点与地域文化特征,此类音乐与民族群众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其地域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

二、民间音乐的存在方式

民间音乐“生态”问题的解读是重要的,它直接关系着我国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现阶段,民间音乐文化遗产的破坏与流失速度较快,在社会发展与社会变迁过程中,民族政治、经济与文化均在不断的发展、衰落、再发展、繁荣等,在这一过程中,传统音乐文化的继承与传播被破坏。在21世纪,传统音乐文化、民间音乐的传播、交流与学习的生态环境欠缺,但为了促进民间音乐的发展,实现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要全面认识其生态性问题,并了解民间音乐的存在方式。

在国内外众多学者均对音乐进行了理论研究,其中音乐存在方式可以分为形态、观念与行为,在三者有效结合的基础上,符合音乐存在方式的“整合论”,同时此理论注重着音乐的“结果”与“发生”,因此,民间音乐存在方式是指一切关于民间音乐的形态、观念与行为,此时的存在与时代的发展与人们的社会生活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民间音乐的生态具有时代性与特定性,同时,民间音乐的存在还具有地域性、民族性。

在时代性方面,民间音乐对民歌有着一定的要求,要保持真实、客观与形象,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体现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民族的思想情感。现如今,各个民族与群体的生活在不断变化,其音乐文化不仅单纯地体现着精神文化,还彰显着民族与群体的行为文化。民间音乐文化在不断整合,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民间音乐的存在具有时代性与动态性,主要是由于民族群体的生活方式、思想情感、思维理念等均在逐渐的转变,进而民间音乐文化的形态也在不断转变,但民间音乐始终反映着社会生产、人们生活及群体思想,它满足了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还适应了人们的社会物质文化需要。在此基础上,民间音乐的生态推动了群体的和谐发展。

在民间音乐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不同的阶段,如:开放、融合、交流等。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区域及不同的群体,民间音乐均出现了汇合,但其具体的情况存在差异,并且其汇合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民间音乐属于无意识的集体行为,在自主的、原生的创作过程中,促进了音乐文化的传播。

三、民间音乐的发展观

民间音乐源于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体现着地区的、民族的音乐文化,我国拥有着56个民族,地域较为广阔,因此,民间音乐具有丰富性、多元性、本位性,是民族群众的主体精神食粮,而对于非民族群众来说,则是客体。为了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要借助相对论,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对民间音乐发展和倒退的判定。民间音乐的发展虽然是由主体自主形成的,但它也受非主体音乐理念的影响。

文化存在的重要作用便是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在对民间音乐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不能一味地保存民族音乐的形式,而忽视其文化发展的规律。民间音乐的发展可以实现产业化,在此基础上,将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利于地方旅游业的繁荣。

民族文化承载着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因此,它具有独特的价值。文化的文明程度体现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作为重要的评判参考指标,它缺少既定的标准,在判断社会生产方式进步与否时,不能以其出现的时间先后为依据,主要是由于社会生产方式具有共时性与多元性,在相同的时空中存在的相同的生活价值观,此时,彰显着人类最真实的生活。因此,对于民间音乐的主体来说,要根据区域的特点,尊重自身音乐的传统,在对其继承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对民间音乐风格的保持。目前,民间音乐艺人通过自身的实践经验传递着民族的艺术,因此,他们的主体性要得到肯定,其发言权应给予尊重。

对于民间音乐发展观而言,不同民族拥有自身的独特发展,此时,不仅要给予其尊重与肯定,还要对民间音乐给予赞同与支持。民间音乐的行为与活动,是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要对不同样式、不同层次与不同环境的民间音乐进行欣赏,作为民间音乐的原生态,它们在逐渐适应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众与不同的需求。面对原生态的民间音乐,不能一味的追寻,要促进其发展,要保证民间音乐的生态具有流动性与时空性。

四、民间音乐的应用性

民间音乐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无论是音乐创造者还是音乐欣赏者均要对其进行保护,并促进其发展。在音乐行为开展时,要明确音乐的功能性,如:社会功能、宗教功能、艺术功能等,民间音乐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进而促进了音乐的传承与发展,其生态性与应用性二者是紧密联系的,一旦失去应用性,民间音乐便失去了其传承的意义。

民间音乐在社会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流动性,让人们对其有着较高的关注,它促进了人们的团结,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著名思想家曾说:传统的、生态的并不是固定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洋溢的、流淌的,犹如江河,虽然离开了其源头,但它也不断的膨胀。民间音乐如奔流的河水,虽然源于各个民族,但在社会生活过程中,它适应着群众的生活,体现着群众的思想,因此,民间音乐才获得了持续的发展。

在我国民族文化中,民间音乐可以称之为文化的根基,正如茅台与贵州水、陈醋与清徐工艺、乳业与天然牧场,因此,民族音乐文化与民族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国,众多的民族音乐家均十分热爱民族的文化,借助民族资源继承着、发展着民间音乐,在此基础上,民间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了多元性与创新性。在中华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民间音乐生生不息,滋养着民族群众,弘扬着民族精神。

五、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音乐的生态问题讨论是激烈的,为了实现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无论是民间音乐主体还是客体,均要承担自身的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在神圣的使命作用下,让传统的民间音乐文化保持鲜活的生命力,让其生态性更加显著。民间音乐文化是由各个民族、各个地区与各个群体构成的,作为珍贵的民族财富,要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此时,要对当下的精神文化进行借鉴,使民族民间音乐更加丰富与多元。同时,在解答民间音乐生态问题时,要保持积极性与慎重性,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是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能够加强人类的沟通与交流。民间音乐的生态,符合不同层次对音乐的渴望。

参考文献:

[1]陆栋梁.西部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生态系统在旅游文化产业中的变异与重建[J].广西教育,2014,(35).

[2]乐之乐.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民俗学思考——以湘西苗族民歌为例[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3]林琳,万方源.音乐生态学视角下皖北坠子的流变[J].民族艺术研究,2013,(05).

[4]王玉林,方金茹.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保护与发展思考——以苗族飞歌为例[J].吉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

猜你喜欢

发展观民间音乐应用性
TD-LTE无线通信系统在核电应用性探讨
笑傲2017乃至未来 三观之外你还需要“发展观”
阐述及辨析阿玛蒂亚·森发展观
当代土耳其民间音乐实践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共享发展理念内涵、障碍和路径探索
衡水地区民间音乐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开发应用研究
浅谈中国民间音乐消失的原因
人的行为方式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性研究
重视学校结核病暴发的应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