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乐拾音探初蕊

2015-07-24龙婧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冬不拉哈萨克族伊犁

2015年5月中旬,伴着初夏的清凉和暖意,我们一行5人一路奔波,带着对这边陲小城的向往,自京城踏歌而来。伊犁,这个无数美妙音乐和诗歌诞生的地方,使人流连忘返。由于这次采风的选题是伊犁州哈萨克族音乐,所以在5月16日这一天,根据采风行程的安排,来到了位于伊宁市市区的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进行座谈会活动。参与此次活动的主要成员是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的民族乐团的学生,前任院长王建、副院长魏勇讲师、副教授张海彬以及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云峰教授,少数民族音乐学研究生张富兰、艺术管理本科学生龙婧、中央音乐学院琵琶本科专业郑婉娟以及《音乐时空》杂志责任编辑郭昕等人,一同参与了这次“展演+座谈会”式的活动。别乐拾音探初蕊,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张开怀抱,与我们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新疆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是在原艺术教研室的基础上于1999年筹建,2000年正式成立。学院形成有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等三个一级学科,师范与非师范两种办学类型,本科与专科两种办学层次的格局。设有音乐学、音乐表演、美术学、艺术设计等四个本科专业。音乐与舞蹈学学科涵盖声乐、器乐、舞蹈等专业方向①。

本场活动由艺术学院音乐理论教研室主办,活动由副院长魏勇讲师主持,由学院表演专业和师范类音乐学专业的学生为我们表演。

一、精彩纷呈的民族悦音

首先为我们演出的是艺术学院哈萨克乐队弦乐组的《喜悦》和《欢乐》两首曲目。据魏勇老师介绍,艺术学院哈萨克乐队弦乐组的乐器主要是由现代库布孜和冬不拉(高、低音)两种乐器组成。其中冬不拉是哈萨克族传统的弹拨乐器,有两根琴弦,一般定弦为D-G或C-G,音域为D-d1或是C-c1。现代库布孜则是用四根钢丝弦制成,音色纯净、柔美,音域增加为三个八度,适用于乐队合奏②。新时代作曲家所做的《喜悦》和《欢乐》都是表现哈萨克族节庆的喜悦气氛所作,哈萨克有句谚语“冬不拉就像是天鹅的翅膀”,那么库布孜就是表述哈萨克人民温柔情谊的天使,这两件乐器组合在一起给人一种彼此间交相呼应的感受。接下来演出的是艺术学院音乐学专业学生加依娜,她用优美的歌声为我们演绎了一首冬不拉弹唱《草原之歌》,歌词意思表达对美好草原家园的热爱和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赞叹。

交流会第一个高潮部分是同学们现场模拟的哈萨克族传统婚礼的组歌。第一首是男女婚礼对歌《加尔加尔》。据魏老师介绍,传统婚礼对歌《加尔加尔》是哈萨克族婚礼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是在正式举行婚礼时,由一群男青年和女青年各为一方进行对歌,其中“加尔加尔”的意思是“情人啊情人”,青年人用热烈欢快的歌声来送别即将出嫁的姑娘,劝导姑娘要尊敬长辈,要以礼待人③。第二首是《劝嫁歌》,由努尔苏力坦、加依娜等同学演绎。据魏勇老师介绍,《劝嫁歌》通常是在举行婚礼的第一天,新郎家里要请一位长者(阿肯),哈语称为“巴他”,为一对新人祝福婚姻美满④。并且这位演唱“劝嫁歌”的长者会给新娘介绍来宾的长者们,让新娘一一鞠躬以表尊敬,这也是将新娘介绍给这个家族长辈的一次机会。现场演唱当中,同学们模拟婚礼场景,男女双方都各自穿戴好了民族服饰,为我们真实地还原了哈萨克族婚礼现场,感受那种热烈欢快的气氛。

另外还有音乐学专业的阿依努尔和玛拉丽两位同学为我们演绎的女子双人弹唱《巴斯达吾令》,气息悠长,意境高远;达尔曼同学为我们独奏的冬不拉传统曲目《白天鹅》,将白天鹅这一哈萨克民族的图腾般的象征演绎地栩栩如生;库布孜独奏《沙丽塔娜提》、冬不拉库布孜合奏《空阿夏勒》都非常悦耳动听,让我们看到了同学们为自己民族音乐做出的努力。

接下来是艺术学院维吾尔族乐队演奏的传统十二木卡姆中的曲目《塔什外依》以及女声重唱维吾尔传统民歌《朱拉》。乐器中有维吾尔族传统乐器弹拨乐器萨塔尔、都塔尔,打击乐器手鼓以及类似汉族扬琴的乐器“锵”等。十二木卡姆那种浓郁的带有波斯风情的乐音一经响起,全场都被其唯美悠扬的气息所感动,同时也与之前的哈萨克族音乐有了鲜明的对比。哈萨克族那种生活气息浓厚的平实风格和维吾尔族热情奔放的民族气息迥异,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随着音乐节目的演出接近尾声,跟随采风团的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本科学生郑婉娟同学演奏了一首著名演奏家刘德海的《天鹅》。此曲既生动形象表现出天鹅生活嬉戏的各种场面以及姿态,更是跟本次以哈萨克族为主题的采风活动相吻合⑤。琵琶声响刚落,在场学生们纷纷赞叹并且提出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对琵琶的性质和定弦与冬不拉的区别、琵琶与民族器乐的合奏等问题进行了激烈地探讨。

二、广开言路的研讨会

在接下来的研讨会当中,艺术学院的王建院长、魏勇老师和中央音乐学院的和云峰教授等,针对伊犁州民族民间音乐的现状、传承、教育等主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针对学院资源建设的问题方面,王建院长提出了如今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的传统音乐教学方面的教育资源和学生资源缺乏的困境,魏勇老师针对此问题也提出了原因所在,认为一是学院在对传统音乐方面的老师还是不够重视,而是在外来的各种现代文虎冲击下,许多少数民族同学不愿学习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更多地去接受新兴知识和事物。但是针对这个问题也有一定的改善,魏勇老师介绍说如今学院已经跟伊犁州歌舞团这样的专业院团进行了定点合作,这样也解决了一部分学生输出对口的问题。王院长还提出了希望跟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的愿景。和云峰教授针对这个问题,提出“只要条件和时间的允许,这愿景是可以实现的”的想法。并且还介绍了2014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办“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周”的活动,其中会邀请各个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民间艺人、学术专家进行精彩的展演、学术探讨、英才扶持、走进高校等活动,活动反响热烈,得到了各方专家学者一致好评。

和云峰教授还贴心的提出了针对学生的“举手提问环节”,艺术学院的同学们踊跃发言,从民族音乐学科在高校的建设以及更高程度的深造提出了相关问题。和云峰教授从民族音乐学传承的角度,提出了他对艺术学院学生们对本民族艺术文化积极态度的极大认可,并认为地方艺术院校应该确立起地方民族特色,不应随波逐流,与当地专业院团、地方院校、民间艺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这些学生们可以真正进入到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中。

哈萨克族民族文化当中有太多引以为豪的珍品文化,自2006年以来,哈萨克族的“阿肯阿依特斯艺术”、“冬不拉艺术”等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艺术珍品都是哈萨克族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无形的、活态流变的文化遗产。它鲜活地扎根、生存于民族民间,是哈萨克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基因,是民族的创造力、想象力、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生动展示。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将这些文化活态的传承下来呢?笔者有以下几点认识:

在学校传承方面,要加大学科资源的建设,建立学术性研究机构,培养传承教育民族艺术文化的新生力量是关键。伊犁师范学院在新疆哈萨克文化研究领域中是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据了解,学院设有哈萨克文化研究所、中亚研究所、阿依特斯艺术研究中心、设有哈萨克文化陈列馆。另外学校还主办了《伊犁师范学院学报》,其中还开辟了“哈萨克文化研究”的专栏⑥。我们这次采风收获到的只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凤毛麟角。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传承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一个音乐学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更好地让这些民族文化健康的发展,也是我们今后需要思考的问题。“别乐”让我们体会到异域风情的民族传统音乐,“拾音”使我们领略到了与当地传统文化、传统艺人真切交流的喜悦,“探初蕊”令我们对下一次美好的相聚更加期待。

注释:

①来自百度百科“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②张燕:《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库布孜的发展历程及形制探析》,《陕西教育》,2009年第10期,第253页。

③韩育民:《独具一格的哈萨克族婚礼组歌》,《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02期,第39页。

④韩育民:《独具一格的哈萨克族婚礼组歌》,《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02期,第38页。

⑤“天鹅”——由于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崇拜天鹅,将其视为民族的象征。

⑥汪菁:《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考察研究》,《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04期,第4页。

猜你喜欢

冬不拉哈萨克族伊犁
会唱歌的冬不拉
买买提的冬不拉
冬不拉艺术与演奏研究
伊犁书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伊犁之旅
56个民族56枝花 哈萨克族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丝绸之路与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