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演出交流活动实录

2015-07-24张富兰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冬不拉歌舞团哈萨克

张富兰

2015年5月14日,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和云峰教授带领我们一起观看位于伊宁市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的演出。作为一个第一次踏上新疆伊犁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就有机会欣赏到纯正的哈萨克民族音乐的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兴奋的事情。

来到歌舞团我们发现,这里的设施虽然看起来简陋,却无处不透漏着哈萨克族那种特有的热情、豪放、淳朴的天性。

经歌舞团团长和书记介绍我们得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始建于1954年,拥有全国唯一的以演奏、搜集、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哈萨克民族民间音乐、器乐、纪念哈萨克民间艺人以及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民族乐队。其中国家一级演员7人、国家二级演员10人、中级以上职称演员60人,初级及以下50人,阵容庞大。①

乐团团长非常热心地向我们介绍了乐团配置,乐队由26名演奏员构成的。他们演奏的乐器绝大部分都是哈萨克民族独有的乐器,比如:哈萨克传统乐器冬不拉(高音、低音、中音)、哈萨克拉弦乐器库布孜、改良版库布孜、哈萨克传统弹拨乐器巴尔布特、低音冬不拉、哈萨克族吹奏乐器斯布孜额等乐器,乐团中还有西洋乐器大提琴和贝斯、俄罗斯乐器巴彦手风琴。

本次交流,伊犁州歌舞团以多种多样的演奏形式为我们展现了乐团高水平的民族器乐演奏。演奏形式主要有:大乐队合奏、特色乐器小合奏、冬不拉弹唱、乐器独奏。演奏的曲目丰富多彩,既有传统乐曲的演奏、也有哈萨克作曲家新编的器乐曲;既演奏了哈萨克民族器乐曲,也能够演奏汉族和俄罗斯风格的作品。由此可见,乐团的思维非常开阔,在注重对哈萨克族传统音乐的继承的同时,也不断进行创新、注重与其他民族、周边国家在音乐上的交流。

乐团首先为我们演奏的是民乐合奏《各民族乐曲联奏》,包含有三种风格各异的乐曲,分别是:汉族的传统器乐曲《喜洋洋》、哈萨克族有名的器乐曲《欢乐》,还有俄罗斯民歌改编曲《月光》。通过欣赏我们发现,这支拥有鲜明哈萨克民族风格的乐队在乐曲演奏风格的把握上有非常大的弹性和可塑性,这可能与伊犁州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有关。由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接壤,音乐上的密切交流和影响使得哈萨克民族长期以来形成了吸收和融合其他民族文化并为我所用的天性。当然,从笔者自身的感受来说,我认为,乐团对于哈萨克族器乐曲《欢乐》是最能够让人震撼和感动的,带有那种在辽阔草原上驰骋和奔放的气息,这种气息是渗透在哈萨克民族血液中的。对于汉族的传统器乐曲《喜洋洋》的演奏,笔者认为,冬不拉和库布孜两件乐器赋予了这首汉族传统器乐曲一种非常独特的哈萨克族风格,虽令我耳目一新,却没能像那首哈萨克族器乐曲《欢乐》一样带给我强烈震撼。

说到哈萨克族音乐,我们不得不提到冬不拉弹唱。在这次演出中,三位艺术家为我们展示了他们令人艳羡的歌喉。分别是马那甫哈孜演唱的《阿丽嘎克》、提列吾哈布力演唱的《托勒浩》和阿布德巴合提演唱的《萨热比代》。每一位艺术家的演唱都仿佛带着我奔向了辽阔的草原。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国家一级声乐演员、西北“歌王”玛那甫哈孜的演唱,他的声音辽阔洪亮,极富穿透力。就是这首《阿丽嘎克》让他获得了西北“歌王”的美誉,并被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文化发展中心评为首批“特聘民间歌手”。歌词大意为:“阿丽嘎克,阿丽嘎克,阿丽嘎克……美丽的黑眼睛我的姑娘,你的歌声如同最甜的蜜糖。我要把一切心意贡献给你,我的心在为你不停跳荡。蓝天上白云在轻轻飘荡,草原上马奶酒透出芳香。我的心意完全奉献给你,我的勤劳会换来牛羊肥壮。你就是夜空中一颗明星,你就是晴空里一轮太阳。你如同一束美丽的花朵,在我的心园里永远开放。”

特色乐器小合奏:《温暖的家》,这首乐曲悠扬婉转,沁人心脾。由四件乐器演奏,分别是冬不拉、阿德尔纳、萨孜斯尔纳依和古典库布孜。据采访演奏阿德尔纳的演奏员努尔布介绍,这是一首新编曲目,由她的父亲,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知名的民间作曲家——努伦拜·苏来漫创作,她所弹奏的这件非常有特色的乐器——阿德尔纳是四年前哈萨克艺术研究院通过传统工艺重新制作出来的,这是哈萨克民族古老的多弦弹拨乐器,形状酷似弓箭,②虽然形状与西方的竖琴相似,却在形制上与竖琴有很大的不同。竖琴有两面琴弦,阿德尔纳只有一面琴弦并且只有23根弦,其琴弦的改进也是由最初的7跟琴弦增加至11—18根,最终发展成为现在所看到的23根琴弦。据努尔布介绍她在学习阿德尔纳之前是学习冬不拉弹奏的,哈萨克竖琴目前的乐谱和曲目基本上都是他们演奏者和作曲者自己现编曲目或者进行新创作的,在琴弦改制方面她还想将现在的23根琴弦再进行拓展,至25根琴弦。沙肯德克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二级演奏员,他演奏的乐器是萨孜斯尔乃,这件乐器的形制与汉族的笙非常相似,是哈萨克民族吹管乐器,乐队中仅此一支。

三首器乐独奏作品既向我们展示了哈萨克器乐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对古典库布孜、巴尔不特、冬不拉这三件乐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艾力努尔为我们弹奏的巴尔不特乐曲《托合散托勒浩 》,巴尔不特琴音色有些类似于吉他,又比吉他的声音更加清脆。这首《托合散托勒浩 》曲调轻松悠扬,非常动听。哈萨克族天生信奉白天鹅,把白天鹅当做高贵纯洁的象征,我们也在演出中欣赏了分别由古典库布孜和冬不拉演奏的两首风格不同的《白天鹅》。由于古典库布孜独特有的那种悠扬低沉的音色,使得这首传统曲目《白天鹅》和冬不拉弹奏的《白天鹅》有着很大的区别,由古典库布孜演奏的《白天鹅》透露出一种哀婉动人的气息,资料也记载古典库布孜一般都是抒发幽怨哀伤情绪的较多,更多地是表达一种思念的情怀。库布孜是哈萨克民族乐器中与众不同的独特乐器种类,是哈萨克民族表现种种社会现象、倾诉喜怒哀乐和意愿的神秘而古老的乐器。这种乐器以它固有的原型、不变的演奏传统传承至今。它的整体造型酷似天鹅,琴名与天鹅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③冬不拉独奏《白天鹅》是由伊犁州歌舞团乐队队长、国家一级演奏员库尔曼江用两把冬不拉独奏的技艺高超的传统民间曲目《白天鹅》令人耳目一新。双冬不拉演奏具有非常高的难度,经采访了解到,这种双冬不拉演奏技艺是由哈萨克斯坦的艺术家创立的,后来流传到中国,曲目是在传统哈萨克民间曲目《白天鹅》曲调的基础上进行编配的。由此可见,中国地区的哈萨克民族文化与哈萨克斯坦的民族音乐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

文化,总是在交流中不断增强吸引力。我们采风团队中的郑婉娟同学——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大三琵琶专业的学生,不远万里,带着她心爱的琵琶,作为我们的文化使者,为在场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的演奏员们弹奏了中国的传统琵琶乐曲《天鹅》。琵琶——这件传统的汉族乐器引起了乐团演奏员们的高度关注,也是通过这件乐器,更进一步拉近了我们与哈萨克族艺人的关系。

通过此次演出与交流,我们对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歌舞团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也看到了这支乐团对于发掘、保护、传承、发展哈萨克民族音乐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就目前来说,这是中国唯一的一支能够代表哈萨克民族的、具有较长历史的、演奏水平比较高的专业乐队。虽然在乐团的发展中也一直面临着资金稀缺、人才不足的困扰,但是,乐团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为他们的梦想——把乐团建成一个专业的、专职的哈萨克民族乐团不断地努力着。

注释:

①歌舞团内部资料

②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哈萨克民族乐器》,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14年,59页。

③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艺术研究所:《哈萨克民族乐器》,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14年,86页。

猜你喜欢

冬不拉歌舞团哈萨克
油画《哈萨克牧羊女》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送文艺下基层演出
会唱歌的冬不拉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买买提的冬不拉
我与西藏歌舞团——写在西藏自治区歌舞团成立60周年之际
冬不拉艺术与演奏研究
一件与卫拉特人有关的清代哈萨克文档案文书研究(哈萨克文)
俄要重建红旗歌舞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