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谱

2015-07-24李淑娟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曲式欣赏乐句

李淑娟

摘要: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音乐的本身是比较抽象的,要找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记忆。本文就从笔者的学习实践,来谈谈以图谱为辅助手段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音乐之中,帮助学生体验和领悟音乐,激发学生独特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关键词:图谱 乐句 力度 曲式 欣赏

音乐欣赏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是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欣赏教学一直都是笔者的困惑,有时竟无从下手,到底让学生在欣赏课里学点什么?因为分析曲式、介绍作曲家及背景等方法,都不能让学生喜欢去听乐曲,有时学生会说:“老师,我们听不懂!”笔者一脸的茫然……

后来有幸听了几节名师的音乐欣赏课,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笔者猛然意识到欣赏课也能让学生获益匪浅,一节欣赏课不仅涵盖了歌唱课,还有声势、律动,还可以让学生去关注音乐的速度、力度、音区等音乐要素,从而激发学生的直觉,直接去触摸音乐,延伸学生的想象。最感触的还是每位专家教师都有效地运用了图谱这种形象的音乐结构图,它直观、形象、可爱的特点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并能主动投入到音乐之中,从而更好地体验和领悟着音乐。

下面以教学《打字机之歌》为例,就如何利用图谱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乐句变化图谱

2011版的《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的知识与技能中很明确的指出:要学习并掌握音乐的要素,因此要培养学生对音乐要素的敏锐的感受能力。而在平时的音乐欣赏教学中,很多教师通常采用游览式的欣赏乐曲,可图谱的设计会改变这一境况,直观的图谱能很清晰明了的将乐曲的乐句结构变化展现在孩子面前,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

案例一:《打字机之歌》第一乐段的教学片断:

师:你能从音乐中听出打字机打了几行字?边听边想。接着音乐声响起。

生:打字机一共打了四行字。

师:为什么说是四行字呢?

生:我听到回车了四次,所以是四行字。

师:每行都一样长吗?还想试试更难的问题,长多少?音乐片段又一次响起。

生:每行不一样长,但最后一行最长。(但是长多少学生并没有听出来。)

师:就让我们用数节拍的方式来找一找,好吗?

学生边听音乐边和老师一起数,师生们都投入到了数节拍的状态中。师:每行有几个字?

学生的答案很多,有的说是6个字,有的说是10个字。

师:我们用图谱来验证一下,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随即图谱出示。

如下:

师:原来前三行的字数是一样的,最后一行要比前面长。师:你知道方块“ ”表示什么吗?

生:一个字。

师:一个方块就是乐句的一个单位拍。那这个 “ ”又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叮”声。

师:“ ” 表现打字员打完一行字的铃铛“叮”声(即碰铃演奏的音响),而“ ” 则表示按回车键换行“呲”声。

师:我们看着图谱再来数一遍,一、二、一起……音乐再次响起。学生听着音乐,看着图谱,做着动作,一切都那么的自然有序。

师:在音乐上这叫做四个乐句,前三个乐句比较短,在第七拍就出现“叮呲”,最后一个乐句比较长,完成十拍后出现“叮呲”。

在教学中,不管是在听音乐,还是随着音乐进行律动,孩子们都非常投入,当然这都离不开图谱所带来的效应。在这段的图谱设计很简单,只用到了方块“ ”、竖条“ ”和回车“ ”三种符号,却能清楚地表现乐句的基本节拍。第一段音乐运用了频繁的十六分音符,而且音乐的速度很快,如果一个一个去数是不可能的,用一个方块表示一个单位拍,既能让学生对节拍有个很鲜明的了解和感受,又能很形象地表现打字机发出“嗒嗒嗒”短促而有力的击键声。

在看着图谱让学生听一听和指一指的过程中,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节拍感和乐句感,感受到乐句的节拍和乐句的划分,而且很直观地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到了第一乐段的A主题旋律的乐句构成情况结构以及乐句的变化,而且学生一下子就知道什么是乐句。这样的教学过程把枯燥的概念知识通过图形谱来解决,用视觉方式辅助学生了解乐句、乐曲节拍的准确点和速度,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来获得音乐知识。不仅把学生愉快地带进音乐中,感受和体验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还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二、力度变化图谱

绝大多数学生对“p f”等力度记号和旋律的起伏不敏感,但把图谱与音量相结合,也就是与力度感受相结合。用图的大小、颜色的明暗、线条的粗细的对比来设计相应图谱,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从而让学生感受力度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感受、理解、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绪的变化。

案例二:《打字机之歌》第二乐段的教学片断:

师:这段音乐的主题有什么特点?

生:音乐有高、有低。

师:每一乐句的力度变化有什么规律吗?

生:前一句强,后一句弱。

师:也可以说是音乐的上行和下行,或者旋律的起伏。

师:仔细感受这个主题,上行变强你喜欢用怎样的动作表示?下行变弱你喜欢用怎样的动作表示?音乐响起,学生在听赏时用起立的动作表现乐句的渐强,用坐下的动作表现乐句的渐弱。

教师随即出示图谱,如下:

师:上行强用深蓝色表示,下行弱用浅蓝色表示。边看图形谱边听音乐,用动作表现。

音乐响起,学生看着这样的图谱,再听这段旋律,用起立和坐下的动作体会旋律的渐强和渐弱。

最后师生一起哼唱主题旋律。

《打字机之歌》第二乐段B主题以上行、下行的反复波动配以鲜明的力度构成了形象而具有动感的旋律,与第一乐段的A主题形成明显的对比。学生边看图谱边听音乐,用起立和坐下的动作体会旋律的渐强和渐弱,让学生深深感受到打字员那种娴熟自如操作打字机的得意神态。

这段图谱的设计非常巧妙,用深蓝和浅蓝两种颜色的深浅表现音乐情绪的强弱变化;逐渐变大的圆点“ ”表现出乐句的渐强变化,用逐渐变小的圆点“ ”表现乐句的渐弱变化,而“ ”是表示打字机的铃声。大小不一、颜色浓淡的圆点让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音乐的渐强和渐弱的力度变化,再加上排列的巧妙,乐句的旋律走向也表露得一览无遗。学生在感受旋律的音高走向和力度强弱变化的同时,也帮助学生逐渐建立了音高感,为以后的识谱学习做好铺垫。图谱浓淡、大小的排列不仅给学生的音乐欣赏带来了丰富的色彩,音乐情绪的对比体验也更为深刻,学生也能更快、更深入地掌握乐曲的主题。学生喜欢这样的图谱,更重要的是他们能直接触摸到音乐,感受到音乐的美以及音乐的力度等要素。

三、曲式结构图谱

音乐有各种结构,有乐段结构和曲式结构,而曲式结构有对置、再现、变奏、回旋,是一个知识性的概念,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枯燥的理论。如果直接告诉学生,学生不会真正掌握,而利用图谱能较好的解决学生对乐曲结构的认识,把曲式结构蕴藏在形象有趣的图谱之中,使音乐段落的变化和图谱结合起来,学生就能轻轻松松地感受到乐曲的结构。

案例三:《打字机之歌》第一乐段的教学片段

先将A段单独截出,给学生一个小道具,其实就是一段小红绳,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红绳表现A段的旋律。音乐开始后,有的学生双手分别捏住绳子的两头,随着音乐的节拍有韵律的绕着,还有的学生一手拎住绳子的一头,随音乐旋转。根据学生的动态演示老师出示了这样的图谱: 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再一次看着图谱用绳子表现A段音乐,并听听这段主题旋律重复了几次?学生很清楚的听出了两次,并且还听出了中间有段旋律与主题不同。教师解释这叫连接,并在黑板上出示了第一乐段的结构图谱。

《打字机之歌》第一乐段的结构图谱:

主题A: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与众不同的生活乐器“绳子”,让孩子去感受音乐,用绳子来表现旋律更形象,深深的吸引着学生。同时将螺旋型的图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把动觉、听觉和视觉三方面相结合去感受音乐,从而更好的体现主题旋律的进行形态。

案例四:《打字机之歌》第二乐段的教学片段

先让学生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并请一名学生上前听音乐来摆放图谱卡片,教师分别给学生两种图谱

。学生发现有一段没有听过的旋律,教师随即指出这是一个新的主题B主题,并进行哼唱旋律。再听第二乐段,听主题与主题之间是怎么重复的?有没有连接?学生发现B乐段的主题之间没有连接。教师在黑板上摆出这样的图谱:

《打字机之歌》第二乐段的结构图谱:

主题B: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这种图谱结构了解了第二乐段是由2个主题构成的,并且主题旋律的上行和下行也很明了的出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两种图谱,学生发现第一乐段与第二乐段不仅音乐表达的手法不同,而且主题之间的连接也不同,A乐段主题之间有连接,而B乐段主题之间没有连接。

案例五:《打字机之歌》第三乐段的教学片段:

第一、二两个乐段欣赏完后,学生完整欣赏乐曲《打字机之歌》,并在每个主题出现做出相应的动作,如果听到不熟悉的音乐,就不要做动作。当学生听到A'乐段时,做出了与A乐段相同的动作,用红绳来表现音乐。教师引出A'乐段与A乐段相似,并加了一个尾声,表示乐曲的结束,在A乐段的基础是有点变化,可以用A'表示,同时也用图谱出示:

主题A':

《打字机之歌》整首乐曲的结构图谱:

《打字机之歌》是一首标题性音乐,典型的ABA三段体曲式,教师最后呈现在学生面前的图谱结构:

主题A:

主题B:

主题A':

以上三个乐段的图谱组合在一起就是整首乐曲的结构图谱,而这简单有趣的图谱巧妙地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打字机之歌》这首乐曲的三段体结构,明白乐曲AB A'的曲式结构,知道乐曲的开头与结尾相同。图谱体现了整首乐曲的基本结构,不同特性的主题连接用图示的方式在黑板上呈现,贴图的方式直观而亲切,学生从中了解作品的动机、主题、曲式及表现方法,那些复杂、抽象的音乐在孩子们的脑海里不再是一片混乱模糊的音响,而变成了结构清晰,有对比变化的美妙音乐。

图谱是小学音乐欣赏的一道美丽彩虹,更为欣赏教学打开了一道神奇的门。它的出现,让学生学习更轻松,让联想更丰富,让体验更自由。

猜你喜欢

曲式欣赏乐句
一生为客恨情多
变体曲式的“再变”及结构范畴的结合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钢琴演奏中划分乐句的方法及表现乐句的策略
论并列曲式的审美特征
也谈书法修习中的欣赏与创作
谈小学美术教学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