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传统筝乐教学的思考

2015-07-24席向阳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古筝建议

席向阳

摘要:当今古筝以它优美的音色、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典雅的外形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在古筝学习热的现象下,传统筝乐却处于一个备受冷落的尴尬境地。本文将从传统筝乐的学习现状进行分析,传统筝乐的学习意义进行阐述,并提出传承传统筝乐的建议,旨倡导在教筝者、习筝者应该从传统筝乐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我们的传统筝乐发扬光大,唱响世界。

关键词:古筝 传统筝乐 建议

一、传统筝乐的学习现状

(一)传统筝乐在古筝热中备受冷落

在当下中国古筝热潮的发展趋势下,我们不得不冷静的思考一个问题,如今庞大的习筝大军中能较好掌握传统筝乐的可谓是少之甚少,传统筝乐在古筝热潮中备受冷落。不可否认近二十年来古筝创作无论是题材风格、调式调性、技术声响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古筝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古筝学习的队伍。受时代、环境、现代审美意识的影响,众多的习筝者们更倾向于现代筝乐的学习而忽视传统筝乐的学习。根据笔者多年的观察了解,各地业余社会古筝考级的教学中传统筝曲的教学非常少,古筝艺考生中能演奏十级或是演奏文凭级现代筝乐作品却弹奏不好四级、五级传统筝曲的学生不胜枚举。

古筝作为我国的传统乐器能经历两三千年流传至今而不衰,正是因为一直流传和保存下来的传统筝曲传承和表达着中国传统的审美情趣,同时传统筝曲中蕴含着深厚的中华文化精髓和积淀。然而,当今的传统筝乐在这个发展迅速的时代中却处在了一个被人冷落的尴尬境地,如此下去,掌握传统筝艺的人会越来越少,再试想一下,再过几十年,当我们老一辈的筝乐流派代表人渐渐老去的时候,我们的传统筝乐会不会渐渐消失?

(二)传统筝乐受冷落的原因分析

随着国际文化交流的频繁,为音乐文化的国际交流拓宽了渠道。似乎“国际化”成为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受大环境的影响,从事古筝作曲、教学、学习活动的人乃至乐器制作的人都在追求具有现代风格和现代表现的筝乐。作曲家在不断的推陈出新,教师和学生都在追随其后,认为筝乐现代新作篇幅大、技巧难,能够弹奏下来才能体现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反之,对老一辈筝人传承下来的传统筝曲的态度则是不重视甚至忽略。出现这样的状况实际上有它存在的原因。一方面:传统筝曲看似简单,但其韵味、运指特点和各流派乐曲的细微之处在弹奏中却不好把握,部分业余古筝教师自身对各传统筝曲的掌握不全面也不规范,或是认为传统筝曲不好教、不好学、不易见成效因而在教学中选择放弃这一内容。另一方面:作为青少年阶段的学生受现代时尚音乐和流行文化的影响颇大,除了接触古筝外缺乏对我国传统民间音乐的了解,他们对传统筝乐的认识是“过时、简单、太慢,不好听”等等。同时受青少年阶段经历认知的局限,许多学生在学习传统筝曲时,理解不了乐曲的意境与内涵,更是难以弹出乐曲的的韵律、意味,尤其是细微之处难以控制,结果弹出来的传统音乐已面目全非,难以入耳,如此一来就更难进行传统筝乐的学习。除了以上二者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社会因素,如今这个讲究速度和效率的时代,同时普遍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急功近利的思想,家长想早日看到孩子学习的成果,教师想早日展示学生的教学成果,孩子则在教师和家长的影响下一切学习是以考级为目的,一味追求速度和技法,许多同学已经忘记了古筝含蓄婉转古朴典雅的本色,感受不到“未成曲调先有情”、“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优美意境。可见,目前传统筝乐的学习现状令人堪忧。

二、传统筝乐的学习意义

(一)传统筝乐的古典气韵展现古筝本色之美

“茫茫九派流中国”,可以说各流派的传统筝曲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光辉灿烂的一个历史写照,它与各地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地方戏曲、曲艺、思维方式等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掌握好传统筝乐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要正确认识传统筝乐,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独具魅力的韵味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的“揉、吟、按、颤、滑”在不同乐曲中的对待和控制可以说是最能体现一个人弹筝的功力。一味地追求炫技,殊不知技术最终是为了音乐而服务,弹出古筝的古典气韵才可谓是弹出了古筝的本色之美。

(二)传统筝乐是现代古筝创作和演奏的基础

流传下来的传统筝乐是不断与地方戏曲、曲艺、民歌音乐之间互相吸收和影响发展而来,从音乐风格和演奏特点上形成了各自的筝乐流派。许多现代创作的筝曲除了体裁庞大、技法新颖、和声多样、声响丰富之外他们同样借鉴了传统筝乐、地方戏曲、曲艺和民歌的素材。例如:《云裳诉》的各种表现要素都是基于陕西地方戏曲“秦腔”的音调极富特色,充分展现了陕西筝派既哀婉激情又舒畅柔和的地域特点;《晓雾》则采用京剧唱腔音调作为其创作素材向我们展现了一副富有京城生活情调的晨景画面;《幻想曲》《黔中赋》采用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歌曲调来进行创作。许多现代筝曲创作是对传统筝乐等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创新,因此,想要把现代筝曲演奏好还需要加强自身对传统筝曲的学习以及加强对传统音乐和传统文化的熟悉掌握。

三、传承发扬传统筝乐的建议

(一)正确认识并提高对传统筝乐的重视

首先从认识上要提高对传统筝乐的重视。在古筝蓬勃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专业院校的还是业余机构,无论是艺考还是社会考级,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或家长,都要正确看待传统筝乐。我们要懂得尊重老一辈的筝届艺术家们,他们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下,采风、发掘、研究、整理保存下来的曲谱,为我们学习古筝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教材。继承发扬好传统筝乐应该是每一位习筝者的责任和使命。

其次从古筝学习目标的导向上加强对传统筝乐的重视。目前青少年学习古筝主要分两个方向,一是准备艺术院校的专业考试,二是参加一年一度的社会古筝考级。对于学习者来说专业考试和考级是他们古筝的学习目标和动力,通过考试和考级是检验他们学习成果的最好标准。学习者对古筝学习的认识和态度自然决定性的受着这一目标的影响。因此考试要求和考级要求的设定需要体现对传统筝乐的重视。据了解,近几年一些考级教材的新编或再版教材虽然增加了传统民间筝曲的分量,但考级时并没有对传统筝曲做要求,限定的必选一首的曲目范围内有传统筝曲和现代筝曲,实际上选择传统筝曲作为考试的是少之又少的,而一些高级阶段的必选曲目竟然是没有一首传统筝曲的。这样的目标导向在习筝大军中产生了只有现代筝曲才是体现最高技艺的普遍思想。艺术联考的考生在准备艺考时也是选择现代筝曲,如《幻想曲》《溟山》《西域随想》等等最受考生的青睐,这样的乐曲最具哗众取宠之功效。如果各艺术院校和考级协会在大家关心的艺考和考级中对传统筝曲曲目做指定要求,那么习筝者就不会忽视对传统筝乐的学习了。

(二)教师对传统筝乐的准确掌握是传承传统筝乐的前提

作为教师首先要把各地流派的传统筝乐继承好,传统筝曲流派众多,仅汉族地区就有河南(中州)筝、山东(齐鲁)筝、潮州筝、客家(汉乐)筝、浙江(武林)筝、陕西(秦)筝、福建(闽南)筝。此外,少数民族地区还有蒙古筝(雅托噶)、朝鲜筝(伽耶琴)等等。传统筝乐有着深厚的文化根源,学好传统筝乐需要自觉构建筝乐以外的相关传统文化知识,传统筝乐的地域特点和风格韵味的领会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内涵。过去传统筝乐在民乐间的流传多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乐曲的风格演绎很多时候是很难在乐谱上体现的,这需要教师多听、多看、多学特别是多向老艺术家学习,才能掌握好传统筝乐扎实的演奏功底和知识,才能称得上合格的古筝教师。

(三)教师有效的教学手段是发扬传统筝乐的关键

传统筝乐的教学要讲究方法。部分古筝老师在教学中因为传统筝曲不好教、学生学不好而放弃了传统筝曲的教学,殊不知学生学不好是因为教师的不会教。因此在传统筝曲的教学中要讲究方法。将演示法、讲授法、对比欣赏等多种手段运用于教学之中,目的是让学生对传统筝乐有一个由表及里、由一首乐曲到整个流派的认识。演示法的范奏对于学习传统筝乐的同学来说尤其重要。目前的记谱法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具有地方性特色的技巧的记法不够科学和统一。光靠看谱和解释仍难以明确,教师的范奏是学生获得感性知识最直接的途径,比如陕西筝派“苦音”音阶中的升“4”音和降“7”音,实际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音高,而是微升“4”和微降“7”,至于微到什么程度,这时候不论你费多大功夫来解释都不如范奏一下来得一目了然,可以说直观的范奏过程是帮助学生熟悉、理解、掌握和表现传统筝乐的过程。

另外,讲授法对于传统筝曲的教学非常必要,许多同学能弹奏传统筝曲,但弹不出它的韵味,指法技巧没有问题但缺的就是对传统筝乐的内涵理解和内在演绎,就好比穿了身古装衣却没有一点古典气质的女孩怎么看就是不美。挖掘传统筝乐与流派的渊源,结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讲解为学生搭建一个传统筝乐的知识体系。只有知其所以然了,才会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只有准确表达传统筝乐的内涵、情感和风格韵味才能称得上完整的弹奏。

再说,传统筝曲的产生、流传、传谱的过程中,由于各地域各流派各筝人之间的广泛交流,产生了一首乐曲的不同传谱,一首曲名多地流传的现象,教师可以将不同版本的演奏、不同流派的风格加以对比欣赏,通过对乐曲曲式、调性、左右手指法、音韵及代表人的演奏特点加以分析,帮助学生清晰认识传统筝曲各流派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各流派是如何在充分发挥古筝乐器性能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地域性格和民间音乐而形成各自流派的。

最后,传统筝乐教学中要多鼓励多听、多看、多唱地方戏曲、曲艺和民歌。著名古筝教育家、演奏家曹正说道:“很多民间乐器首先是为声歌伴奏,然后是自弹自唱,最后由于只弹不唱而转化和形成为纯器乐曲”。传统筝曲正是从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的表演形式中分离出来的。听多了、唱多了地方音乐的音韵特点自然在心中形成深刻印象,并在弹奏传统筝乐时,会自然将这种音韵感受运用于弹奏中。

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古筝教学的计划和内容,将现代筝曲和传统筝曲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避免只注重“现代”而忽视“传统”的教学现象。将一些有代表、有影响、有一定技术难度的各地流派筝曲列入教学计划,如山东筝曲《汉宫秋月》《高山流水》《四段锦》;河南筝曲《陈元杏和番》《哭周瑜》《新开板》;浙江筝曲《三十三板》《将军令》《月儿高》;潮州筝曲《粉红莲》《柳青娘》《寒鸦戏水》;客家筝曲《出水莲》《蕉窗夜雨》《崖山哀》等等这样一批具有广泛影响的优秀传统乐曲,作为学生必需掌握的教学内容之列,与现代筝曲搭配进行教学,这样,学生获得的养分才是均衡的,学生在古筝方面的学习成长也才是健康的。同时,对传统筝曲的教学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的来进行,要考虑教学对象,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进行具体内容的安排。

四、结语

在这个日新月异,发展快速的时代,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对古筝这一乐器的青睐,古筝的筝曲创作、乐器生产、教学研究、教材出版的发展推动了古筝的发展,参与古筝教学和学习的参与人数日益增长,使古筝进入了历史上空前繁荣的阶段。尽管古筝的新作层出不穷,不可否认这个时代具有代表着这个时代美的审美观念。但是,在古筝热潮下,抛弃了古筝的古韵而盲目的追求数量、速度、技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时尚、新意固然要有,但守住古筝传统和本色才是根本,这是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未来古筝国际化发展的源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众多的教筝者、习筝者应该从传统筝乐中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将我们的传统筝乐发扬光大,唱响世界。

猜你喜欢

古筝建议
我终于会弹古筝了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我的古筝之旅
第一次弹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