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音乐与诗歌的节奏和意象解读

2015-07-24刘秀梅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意象诗歌音乐

刘秀梅

摘要:音乐与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日积月累的产物,是经过五千年古老文化沉淀下来的文化遗产,它们在艺术殿堂中始终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直到如今,音乐与诗歌的魅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音乐和诗歌都是一种抒情艺术,是反映人们某种时间的特定情感,具有一定的时间性。但相对而言,音乐主要体现在它的节奏和旋律上,而诗歌则注重情感的表达以及韵律的展现。了解音乐与诗歌的节奏和意象,是感悟音乐和诗歌内在美的关键,这种对音乐和诗歌节奏、意象的解读,让我们更能够体味到音乐与诗歌的内在美,走进创作者的内心,感悟节奏和意象的空间美和联想美。

关键词:音乐 诗歌 意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物质文化满足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音乐与诗歌作为中国古老文化艺术发展的产物,在当下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娱乐息息相关。中国传统音乐与诗歌注重节奏和意象,如何解读音乐与诗歌的节奏和意象美,是体味音乐与诗歌内在美的关键。本文通过对音乐旋律和节奏,对诗歌韵律和情感的解读等方面的研究,旨在发现中国传统音乐与诗歌的艺术美感,以及这二者对当下艺术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音乐与诗歌的旋律、韵律的本质即是节奏感

音乐与诗歌是由特定时间内,特定情感下创作出来的,音乐和诗歌的节奏感是体现生命时间的基本,这是音乐与诗歌时间性艺术的真实反映。这种节奏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创作者以瞬间的创作表达了对生命永恒的感知。

(一)音乐的旋律本质

音乐的旋律本质就是对节奏的把握,音乐的节奏是音乐的灵魂,也是音乐的生命。音乐通过人们对某一事情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心境,在一个特定时间内完成了歌词和作曲的创作,并且赋予了音乐节奏感,让音乐以艺术美的形式反映了创作者的精神意识。我们欣赏音乐的时候,最为直观的反应则在于音乐旋律的高低,而旋律却在于音乐的节奏感。旋律起伏的高低,真实的反映了内心世界的情感,与人的心灵相通,暗合了人的生命律动,为众人所欣赏。音乐的节奏感,让人们与创造者达到了心灵和情感上的一种共鸣。其实更确切的来说,音乐的节奏就像是四季的变化,它体现着春的生机盎然,体现着夏的蓬勃火热,体现着秋的萧萧瑟瑟,体现着冬的漫天风雪,它代表了人的一种感受,一种对生命和生活的感情,是一种灵魂和一种内在。音乐的旋律,其本质就是节奏感,更确切地说,是一种音乐内在的美感。

(二)诗歌的韵律本质

诗歌的主要目的是抒发情感,但它需要以韵律为基调,把握韵律的本质,掌握诗歌抒情时候的节奏感。在诗歌抒情方面,诗歌的韵脚和平仄音往往在表现节奏方面体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诗歌以韵脚和平仄音的交换,完成了诗歌抒情的表达,让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将诗歌的生情之美体现了出现。例如著名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一诗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虽然整首诗当中,并没有什么晦涩难懂的语句,完全以一种十分容易理解的语句,将一个在外漂泊游子内心里的思乡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整首诗的韵律起伏变化适当,让诗歌的意境婉转流畅,和谐优美,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诗歌讲究的韵律,这种韵律和音乐的旋律是一样的,在满足审美需要的同时,更好的表达了情感。韵律和旋律的本质都是节奏感,是音乐和诗歌二者对时间性的一种体现,以这种内在的节奏感,展现了创作者对时间的感悟,完美地抒发着内心的情感。

音乐和诗歌以节奏感抒发着情感,以一种全新的美感诞生在人们的面前,将平凡的生活感受以一种超越平凡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出来,将美带给了人们,同时也将情感感受展现在了人们眼前,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让人们在诗歌和音乐中陶冶情操,享受着音乐和诗歌的美感。

二、音乐与诗歌的意象美

(一) 音乐的意象美

音乐以一种对听觉刺激的艺术形式,抒发了创作者内心的情感,一种或悠扬、或感伤、或快乐、或悲壮、或忧伤的音调,将人们的意识拉入到一种情感境界当中,在这里与创作者的心情感同身受,体会着意境之美。这种意象美,是一种声音和旋律的结合,是节奏感将意境空间化,人们通过对旋律美的听觉感知,联想起丰富的画面,把握旋律美的节奏,渐渐沉浸于意象美感之中。音乐在旋律方面,刺激着人们的听觉,而人们又通过这种听觉感知,体验着节奏和旋律,让人们脑中浮现出意境,这种模糊不定,变幻莫测的意境,让欣赏者沉浸在它的意象美之中。

(二)诗歌的意象美

诗歌注重抒情,景物的描写是为了抒情做的铺垫,例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诗句“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主要描写了他回忆当初的景物,字里行间透着丝丝悲伤,为后面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做铺垫。通过景物和抒情的结合,我们很快便会被这种意象美所吸引,脑中不由浮现出当初国家兴盛时期,雕栏玉砌的建筑物,莺莺燕燕的宫女、妃子,太平盛世的家国天下生活,是何等的美好。贵为君王的李煜,掌握着显赫权势。只是一句“应犹在”和“朱颜改”我们便会体味到,这些都只是作者的一种回忆,一种相思,不免也因此而心中感慨,叹息世事无常。这种悲情,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破碎般的美,让我们深深地陷入李煜构建的悲伤世界中。诗歌通过韵律控制节奏感,字里行间之中,抒发着作者情思,更是为我们展现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意象美。

三、结语

音乐与诗歌是我国古老文化传承遗留下来的艺术产物,是时间性特点明显的抒情艺术,对后世音乐诗歌艺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中国传统音乐与诗歌的节奏和意象的解读,让我们体味古老文化文明的同时,也能激发对新时期音乐与诗歌发展趋势和方向的把握,追本溯源,继承与发展,是当下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

[2]吴相洲.永明体与音乐关系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意象诗歌音乐
诗歌不除外
抚远意象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音乐
“具体而微”的意象——从《废都》中的“鞋”说起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音乐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