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歌者学歌方式的发展变化

2015-07-24吴茂君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歌者

吴茂君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科技产品的运用对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音乐行业中同样也影响很大,各种便利的电子产品、丰富的音响资料给歌者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条件。

关键词:歌者 学歌方式 发展变化

我国作为古老文明的国度之一,有着浓厚的艺术文化底蕴,音乐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后有了飞速的发展。中国音乐教育从一开始的“土洋之争”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逐步开始设立更多的独立音乐院校和艺术类院校,再到中国的歌唱家在国际声乐比赛中频频获奖,以及相关声乐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中国音乐教育逐步在世界乐坛上扩大了自己的影响。

对于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歌曲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门功课。现在学习歌曲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拜师学艺,口传心授的方式;可以自己识谱学歌;也可以通过听音响资料来学习等等。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学习的方式在慢慢改变,学歌的方式也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变化。

中国音乐历史的长河源远流长,然而在没有发明印刷术之前,乐谱资料少之又少,更没有音响资料和便利的电子音乐产品,在最急需解决物质文明建设的当时,演员是社会地位相对低下的职业,演艺行业的人员相对很少,而且在当时他们学习的方式是:拜师学艺。

春秋战国时期,《宋书》志第九·乐一记载:“周衰,有秦青者,善讴,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伎而辞归。青饯之于郊,乃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遂留不去,以卒其业。”当然这种拜师学艺,口传心授的学习方式也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当今的民族民间艺人或多或少的仍然在以这种方式在传授。在当时,艺人的学艺条件不能和现在相比,但是他们演绎的技能是不比现在差的。例如:《列子·汤问》记载:“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逆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遽而追之。娥还,复为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跃汴舞,弗能自禁,忘向之悲也,乃厚赂发之。故雍门之人,至今善歌哭,放娥之遗声”。秦青“声振林木,响遏行云”、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可见春秋战国时期这两位音乐家的演唱水平是相当之高的。

直到20世纪初期,随着中国各地新式学堂的建立,学校音乐课程的开设,歌唱文化的慢慢兴起,西方先进的音乐教育体制和基本音乐理论以及技能开始系统地、大范围地在我国传播,极大地促进了中国音乐教育文化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不够发达,音乐电子产品相对比较落后,音响资料相对较少,这个时期最主要的学歌方式还是识谱学歌。

如今,在21世纪这个知识、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文明相对满足后,人们更多的是提出要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网络的兴起,音乐电子产品的飞速发展,视频音响资料的丰富,极大的提高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水平,同时也影响了音乐学院声乐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歌曲的方式。现在大多数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按着乐谱来认真识谱学歌,而是基本都通过上网搜索歌曲的音响视频资料,听着别人唱的音乐“成品”来学习歌曲作品,个人认为这种学歌的方式对于业余音乐爱好者来说是值得推荐的,但是对于音乐学院的声乐专业学生来说是一种不太好的学歌现象。

网络一直以来都被人们认为是一把双刃剑。网络信息知识的丰富性给人们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然而它的准确性又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我们在网上搜索到的视频音响资料不一定是完全正确的,而且网络视频或者音响资料都是演唱者的二度创作,他们所演唱的旋律不一定和作曲家所写的乐谱完全一致,因为不同的人演唱同一首作品会因个人演唱水平、音乐修养、生活阅历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网络视频音响资料的准确性是需要搜索者自己来把握的。另外,对于专业的演唱者来说如果把歌曲作品的旋律都唱错的话,这是对作曲家的不尊重,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这种不严谨的学习态度是值得声乐专业的学生深思的。

尽管时代在变迁,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以及学习方式都在改变,但对于音乐学院声乐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都懂最基本的音乐知识,都具有最基本的视唱识谱能力,个人认为更好的学歌方式应该是这样一个过程:最初学习一首新歌时应该是自己认真识谱学歌,解决乐谱上的音准、节奏、强弱、反复、快慢等等这些最基本的问题。第二个阶段要做的就是要理解歌曲中歌词的意思,了解作曲家的作曲意图和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如果是歌剧片段,还要了解歌剧的剧情,要把握歌剧人物的情绪变化以及剧情所需要的动作表演。再次,才是在网络上搜索视频音响资料,借鉴的学习其他人的二度创作,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使自己更好的诠释一首作品。

参考文献:

[1]刘忠,薛松梅.中国音乐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猜你喜欢

歌者
行吟的歌者
草原人民的歌者——记蒙古族诗人包·布仁
草原歌者的大爱情怀
蒙古族青年长调歌者——都兰
歌者
《吉祥三宝》歌者布仁巴雅尔:用镜头记录百位百岁老人
对话灵魂歌者龚玥 她唱出抚平人心的淼淼天籁
歌者和履痕
裸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