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电子音乐与中国民乐的结合

2015-07-24陈佳

艺术评鉴 2015年13期
关键词:电子音乐二胡

陈佳

摘要:中国的民族音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凭借其深厚的底蕴,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音色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传播与认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音乐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制作技术的创新与变革。由于电子音乐的许多作品合成后的效果也是传统音乐所不能比拟的,因此,电子音乐越来越能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个当代流行的音乐形式和流传极广的音乐种类与一个拥有丰厚底蕴的中国传统民乐之间的结合与发展是一个时代音乐发展的趋势所在,他们之间的结合也将会引领未来发展的潮流。本文中笔者会对我国民乐发展历史与电子音乐的发展历史以及他们之间的融合做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民乐 电子音乐 二胡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

追溯中华民族的历史,我国的音乐文化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中国传统音乐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分别是形成期、新生期、整理期。早在远古时期,原始音乐的形式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乐舞,当时以钟磬乐为主。到了中古的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礼乐制度的完善,音乐水平也达到了新的高度。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说的便是齐国的乐舞《韶》。随着朝代的更迭,文化的迁移,传统音乐的发展在不同朝代拥有不同的表演形式。秦汉魏晋时期的乐府的出现还有当时盛行的鼓吹乐、清商乐、相和歌等,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宫廷燕乐,民间俗乐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出、宋元时期的市民音乐,细乐等都体现了中国民族音乐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在乐曲风格、演奏方式方面对当时文化的体现。随着人民对音乐艺术尤其是民乐越发的重视,我国民乐的发展空前繁荣,一大批的作曲家不断地为民乐创作各种风格各种形式的作品。近二十年以来,伴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在全球范围刮起了一股“中国风”,中国民乐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悉尼歌剧院等频有中国的民乐在聚光灯下向全世界展示几千年孕育而成的伟大成就。生活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人们不断地去追求和探索民乐发展的未来之路,与时俱进,与时下流行的音乐形式相结合是一个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电子音乐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提到的越多的一个词就是文化多元化,俗话说存在即合理,电子音乐凭借其独特的创作形式和区别于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逐渐地迎合并征服现代人听音乐的品味。

由于西方率先领导和开展的工业革命,所以科技较为进步,之所以电子音乐发展得比较早是因为先进的科学技术在这些国家应用的比较早。电子音乐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具体音乐到磁带音乐、合成音乐,最终发展到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电子音乐的阶段。最早的电子音乐产生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法国。皮埃尔,法国电子工程师。他在1948年创作了《地铁练习曲》轰动了当时的欧洲甚至世界乐坛,皮埃尔经过对自然声音的录制,主要是以汽车的鸣笛声、车轮的滚动声或者是火车的轰鸣声等其他自然的声音,再将这些声音经过混合加工,加以变化,最终整理成这首著名的《地铁练习曲》。他的这一划时代的作品完全打破了当时世界上所流行的音乐形式。这首曲子的问世离不开当时社会科技发展的推动和进步,人们不甘于拘泥在传统音乐的表演形式,纷纷在寻找音乐上的创新,借助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音乐上寻求突破。它完全突破了以往传统音乐那种以乐器作为媒介进行乐曲演绎的表现形式,给人们无论在听觉上还是在对音乐的认识上都展现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由此,电子音乐逐渐进入人们视线并迅猛发展,开启了电子音乐的表现形式。

三、电子音乐与中国民乐的结合

(一)电子音乐与中国传统乐器的结合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我国的音乐文化更是可以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其中我国的传统乐器更是中国文化之瑰宝。琵琶二胡古琴等距今都已有上千年历史。下面笔者以二胡的“击弓”技法为例介绍二胡音色与电子音乐结合的可能性。二胡始于唐朝,称“奚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二胡音色柔美近似人声。当今二胡的技法是较全面的,左手技巧有揉弦、换把、打音、泛音等,右手技巧有连弓、分弓、快弓、抖弓、抛弓等,这些技法使得二胡极具艺术表现力。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二胡不能拘泥于原本的表现形式、而是创造出更具个性的音色元素和多元化的音乐风格,这就需要更多的特殊技法所产生的特殊音响效果去实现去支持音乐创作构想。《赛马》、《战马奔腾》中的模仿马的嘶鸣声的“击弓”技法,这种音色极似马蹄声,此种弓毛与琴弦相互摩擦的“噪音”音色在电子音乐范畴中极为普遍而多见,极易被我们用到电子音乐的设计并将其结合到电子音乐创作中,成为用于电子音乐创作中的很好的素材。

(二)电子音乐与中国文化理念的融合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中,儒家、法家、道家的思想在人们的思想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在音乐创作上,音乐家一直尊崇着“和”、“同”等传统理念。无论是在音调上还是在创作理念上都与西方注重个性、音调起伏比较大的情况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的美学观点的影响下,中国的电子音乐作品则表现的特别平稳和内敛。

(三)中国电子音乐的各个风格的作品

1.戏曲元素:王铉的《幻听》、《花鼓·安徽·CN》和李秋筱的《木兰花》、《击鼓骂曹》。

2.乐器与现场电子音乐装置:安承弼为中提琴独奏与现场电子音乐装置而作的《纹》。朱杰为小号独奏与现场电子音乐装置而作的《马远水意》。

3.中国民族乐器与电子音乐作品:张维良电子音乐与笛、箫、埙合作专辑《问天》。青年作曲家王鹤霏为古筝与电子音乐而作的作品《琼楼引》。朱杰为二胡与电子音乐而作的作品《松风》。

四、结语

我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民族音乐也渊远流传,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的传统文化异常珍贵,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虽然电子音乐的起步相对较晚,但是在新一代作曲家以及演奏家的共同推动发展之下我们的电子音乐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由我国所创出来的电子音乐中不难发现,传统文化对于电子音乐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于中国传统音乐的分析以及了解其发展的历史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们研究电子音乐在中国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民族音乐与电子音乐的结合是未来我国音乐发展的趋势,希望本文能对我国的传统音乐发展做出自己微薄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倪慧娣.从教育视角解析中国民族音乐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2]金玲.中国电子音乐的创作特点及发展趋势[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猜你喜欢

电子音乐二胡
浅谈电子音乐在电影配乐中的体现与运用
诗韵二胡,国乐传承
洞腔随想二胡独奏
改进神经网络的电子音乐辨识研究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电子音乐信号辨识模型
电子音乐视觉化分析的多元理论与视角
小议二胡艺术改良创新下的思考与实践
我学会了拉二胡
电子音乐在舞台艺术中交互思维模式的应用
老头子的二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