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学习宣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引向深入

2015-07-22章树山

唯实 2015年5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章树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首次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重大创新。最近,江苏省委、省政府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做出重要部署和安排,尤其强调要把“四个全面”贯彻于“建设新江苏”的全过程,做到“全面小康建设不留尾巴,全面深化改革不留例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留空白、全面从严治党不留死角”的具体要求,为我们开展好工作明确了努力的方向。作为党委主管意识形态的职能部门,学习领会并宣传阐释好“四个全面”是宣传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必须切实把学习宣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作为当前首要政治任务,确保学得深、讲得透、用得活。

一、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时代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提出并形成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四个全面”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战略布局,是引领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思想。

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和改革发展的理论武器,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并在不断实践中构建着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不仅是对中国发展思考的理论成果,更是立足于中国国情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必然选择。“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信仰、注重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必然成果,从一个全新的视觉重新审视了中国的发展理论、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提升到了一个新境界。

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当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三大理论成果是在改革开放的不同发展阶段形成的,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也有所不同。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而“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样的基本问题,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以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继承和发扬。“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三大理论成果,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石和政治保证。

深刻领会“四个全面”是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统领和指导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国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定位,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础和前提。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制度安排,而依法治国是改革目标和治理要求下的路径选择与长远考量,全面从严治党则是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政治基础、制度支撑和根本保证。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构成目标、路径、保证的完整科学体系,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总方略,也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准确把握“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涉及党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相辅相成、相互支撑、内在统一,每一个“全面”都有重要科学内涵和重大战略意义,是新时期我国各项事业新的思想指南和行动指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基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对于当今中国而言,就是改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13亿多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更是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的小康社会。关键是要按照“五位一体”建设的总布局,开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要通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发挥法治在国家和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要初步建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要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改革是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新的情况不断涌现,新的困难接踵而至,新的机遇稍纵即逝。改革是最大动力,也是最大红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部署了涵盖15个领域,多达60项的改革任务,主题明确、主线清晰、重点明确、力度空前。要通过改革,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提出,打破了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重阻力;要通过改革,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将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要通过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市场体系的文化发展战略,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的是国家综合实力;要通过改革,健全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就业创业体制机制、社会保障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社会治理体制关注的是民生事业发展;要通过改革,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的提出,为让人们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提供了根本性的制度保障;要通过改革,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构建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建立积聚人才体制机制、建立社会参与机制为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描绘了宏伟蓝图。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时代命题,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五个体系以及六项任务。用法治思维治国理政,这是继全面深化改革之后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提供制度约束、法律支撑。法治是框架和轨道,也是理念和方法。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就抓住了法治建设的全局;要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抓住法治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要着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了根本的组织保障;要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坚决破除束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障碍,是推进依法治国的定海神针。

全面从严治党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从党中央雷令风行地推行“八项规定”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到用人不唯票、不唯分、不唯GDP、不唯年龄,都表明党中央铁腕治腐、从严治党的决心和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新形势下坚持从严治党的八项要求,为新时期从严治党提供了根本遵循。即全党要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从严管理干部,持续深入改进作风,严明党的纪律,发挥人民监督作用,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这就表明党中央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坚持内容无死角、主体全覆盖、劲头不松懈,在常态化、制度化中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维护和保证党中央权威和统一领导。从严管理干部要做到管理全面、标准严格、环节衔接、措施配套、责任分明就明确了从严治党的重点。从严治党是全党的共同任务,需要大气候,也需要小气候,这对从严治党的环境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持续打好党风建设这场硬仗,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继续切实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政纪律。

三、扎实开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学习宣传

“四个全面”战略涵盖了当前全局工作的方方面面,赋予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使命新要求新任务。我们必须集中力量扎实开展学习宣传,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坚持把学习宣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体现了党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方略,对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理论自觉、实践自觉,认真学、深入学、反复学。要通过学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更加清醒地把握前进道路“往哪走、怎么走”,事业如何“立得远、行得远”,遇到问题“怎么看、怎么办”,以务实举措和过硬成果推进现代化建设,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推动学习宣传“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向广度深度拓展。“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新的历史时期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学习贯彻“四个全面”,不仅要在党员干部中进行,更要面向全社会深入持久开展。要推进分类施教,不断探寻“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与基层干部群众期待的契合点、融合点,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方式,宣传好、阐释好“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时代意义、科学内涵和逻辑关系,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氛围。要树立品牌意识,把学习贯彻“四个全面”的过程,作为打造和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品牌的过程。深入做好“四个全面”的舆论宣传,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汇聚人心、鼓舞斗志,以各行各业不懈奋斗的辉煌成就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以“四个全面”的重大部署明确任务、统一行动,推动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党建的浓厚氛围。要切实加强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研究,研究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执政理念、方略和举措,不断从理论上深化对“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认识,推出一批有分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推动学习贯彻提供强有力的学理支撑。

着力用“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中,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承担服务支持的责任,也肩负提供支撑的任务。文化繁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文化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法治文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涵,理想信念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基石。要切实把“四个全面”所蕴含的“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作为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价值导向,切实增强工作的战略思想、辩证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和创新思维。把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主心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具体实践路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坚守前进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正义良知。进一步深入研究新时期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特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切实推进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作者系中共南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责任编辑:张功杭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四个全面小康社会
聚焦”四个全面”战略思想 开辟高校统战工作的新局面
中国梦思想的世界意义与实现进路
大学生内化“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思考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习近平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论述摘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树立发展信心 培育增长动力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