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学的影响

2015-07-21周颉

科技资讯 2015年16期
关键词:智力维度情绪

周颉

摘要:情绪智力是个体对客观现实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的心理体验,它不是个体与生俱来的特质。特别是对于教师的情绪智力来说,教师的情绪情感活动极大地制约其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所以教师具有良好的情绪智力对其教学尤为重要。笔者在对情绪智力的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下,探讨了情绪智力对教师教学的影响,并对培养教师情绪智力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情绪智力、教师情绪智力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6(a)-0000-00

一、情绪智力概念

情绪智力概念和理论最先是Salovey和Mayer于1990年提出,他们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个体识别、监查、管理自身和他人的情绪、感情的能力,辨别情绪之间差异的能力,并运用这些情绪汇聚的信息,指导自己的思维和行为的协同能力。

由此,有关情绪智力的概念的讨论日渐激烈, Goleman(1995)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了解自身感受,控制情绪冲动,理解他人情感并理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随后, Salovey和Mayer(1997)对情绪智力概念进行了完善,认为情绪智力是一种个体识别情绪所包含的信息及其它们的关系,依据这些信息来做推论,促进思维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年, Bar-On (1997)提出情绪智力是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2000年,Bar-On(2000)进一步指出,情绪智力是影响有效应对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的社会的知识和能力。

此外,近些年我国的心理学者对情绪智力概念的界定也进行了探讨。徐小燕和张进辅 (2002)将情绪智力界定为一种对人们的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的非认知性心理能力,这种能力包括五种因素:情绪知觉能力、情绪评价能力、情绪适应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和情绪表现能力。卢家楣(2005)将情绪智力的定义为:人成功地完成情感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以情感为操作对象的一种能力。

然而,到目前为止,众学者对情绪智力的定义仍未取得有效统一,这主要是由于研究的角度和情绪智力影响因素不同而造成的。总体来看,关于情绪智力的理论主要分为三种:Salovey和Mayer理论,巴昂Bar-On理论和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

二、情绪智力基本理论

(一)J. D. Mayer和 P. Salovey情绪智力理论。在早期的研究中,Salovey和Mayer将情绪智力定义为一种能力,分为三个维度:情绪评估和表达能力、情绪调整能力和情绪运用能力,建立了三个因素10个变量的结构模型。1997年,他们对这个理论框架进行了实质性的修改,增加了情绪对思维的促进能力,并把情绪调整能力修正成成熟调节情绪、促进情绪和智力发展的能力。并把10个变量的能力扩充为16种变量。2000年,他们对能力模型更进一步地综合简化,建立了四个维度11个变量的能力结构模型。基于智力的信息加工模型,他们提出了第一维度是情绪的认知信息和输入,第二维度的情绪对思维的促进和信息加工,第三维度对情绪的理解和信息加工后的转换及第四个维度的管理自身和他人的情绪。

(二)Goleman的情绪智力理论。Goleman( 1995) 的情绪智力结构模型包括五个因素: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激励、移情和人际关系。这个结构更侧重个体的社会适应性。1998年,他对情绪能力与情绪智力加以区分情绪能力是以情绪智力为基础习得的能力,对个体成就的作用比智力的作用更大,而且可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改善。

(三)以Bar-On为代表的情绪智力理论。Bar-On (1997)提出的情绪的和社会智力结构模型由五个维度15个因素組成。五个维度分别是:个体内部成分、人际成分、压力管理成分、适应性成分和一般心境成分。可见这个模型是把智力与取得成绩的潜力相互联系在一起的。Bar-on等(2000) 进一步提出,情绪智力是影响有效对应环境要求的一系列情绪的、社会的、知识的能力。此外,Bar-on还对情绪智力和社会智力进行区分,把情绪智力看成是个体管理能力,而把社会智力看作一种处理关系的技能。

三、教师的情绪智力对教学的影响

自情绪智力的概念提出以来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大多关注与企业领域中情绪智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随着教育学的发展,教师群体各种有关情绪智力的应用研究也随之应运而生。目前的研究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学的作用;另一类是教师情绪智力对学生学的作用

1.教师情绪智力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影响

首先, 教师的情绪智力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杨晓萍(2009)的研究发现在中学教师情绪智力与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中发现,中学教师情绪智力的情绪认知维度与个人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情绪管理维度与个人教学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因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经常处于情绪情感的互动过程之中,而教师的情绪情感活动极大地影响其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

其次, 教师的情绪智力会影响教师的职业倦怠。关于教师职业倦怠,Byrne(1993) 认为它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负面倾向,主要表现为工作热情消失、兴趣减退,工作满意度低和情感资源被消耗,个体会有意地对教育对象显现出冷漠,敷衍了事等消极态度。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之一,而情绪智力是降低职业倦怠的一个关键因素,已经成为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姚计海和管海娟(2013)实证研究发现,当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的不同(如情绪知觉、调节和理解),其在职业倦怠总体及在去人性化程度、认知枯竭、低个人成就感这三个分层次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他们还发现情绪智力较高的教师其职业倦怠显著度低于情绪智力较低的教师。

最后,教师的情绪智力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对于教师本身而言,教育是其职业,如果能从其职业中获得满足,获得幸福感,不仅能使其身心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的全面成长。张诗敏(2013)重点考察了情绪智力对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发现中学教师情绪智力处于中等稍偏上水平;情绪智力与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显著关系,情绪智力可以显著地预测中学教师在其工作中的积极表现。

2.教师情绪智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影响

教师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是一种师生的交流和沟通,教学效果理应反映在学生的学习效果上。它不仅是认知范围内的信息传递,也是师生间情感的构建。在教学工作评价中,督导们常常会提及这样两个极端情况:师生配合得当,学生反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教学过程顺畅;但如果师生配合不当,课堂气氛沉闷,教学过程进展艰难,学生学得被动压抑,教师也倍感失落甚至恼怒。在后一种情况中,教师若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很有可能会影响其思维,甚至出言不当,不仅破坏了师生感情,甚至还会影响正常授课。可见,教师课堂情绪的自我控制和调节即情绪智力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乔建中等(1994)的研究发现,授课水平是决定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知识往往趋向逻辑严谨,而叙述形式就容易变得单一枯燥。这时如果教师能通过一些教学手段生动活泼地展现知识,那么就可以调动起学生学的兴趣,有效传递知识。高情绪智力的教师懂得如何使用其教学手段,激发学生求知欲,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通过授课提高学生学习的动机。

其次,对课堂氛围的影响。李文英和刘淑珍(2011) 指出课堂氛围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师生间沟通良好,精神焕发,思维敏捷。事实上双向互动才是情感交流的最佳状态,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朝正向发展。孙建华(2013)的研究也指出教师要善于营造课堂氛围,把学生带入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从而提升其学习能力。由此可见良好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而良好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的情绪智力。高情绪智力的教师能保持积极的教学情感,并通过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状态,调整授课节奏,完美处理课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是课堂气氛始终保持一种良性的状态。

最后, 对师生间互信关系的影响。胡纯芳(2011) 指出如果学生能够在情感上与老师交流,听从老师的教育和管理,那么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教育管理的有效性,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在师生交往中,需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而师生信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情绪智力高的教师善于洞察和调控学生的情绪情感,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适当地给予鼓励等,并以此建立情感联系,从而 获得学生的亲近爱戴。

四、教师情绪智力培养的建议

综上所述,对于教师的情绪智力来说,它不是个体与生俱来的特质。它是教师与学生情绪情感交互作用的互动过程之中的产物,是教师自我意识,情感体验,自我教育和主动改进的过程。教师的情绪情感活动极大地制约其教育教学活动和管理工作的效果和质量,对学生个体发展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影响其自身的身心健康。

(1)教师应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表现更多的积极情绪。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可以对教师起到积极作用。教师在备课时能深入教材,多积累各种来源的素材;特别在大学教学中,更因该脱离传统的做题教育模式,更多地采用开放式教育。备课的主要目的应该侧重于如何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内容探讨中。

(2)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具备敏锐的情绪知觉能力。 在上课时教师除了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激情,讲述内容要突出重点,注意语音语调运用之外,还应该善于察颜观色。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肢体语言,把握课堂节奏,通过换位思考,来感同身受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同时用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和激励学生;在课后,应该多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防止学生出现负面情绪,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多组织一些专业方面的实地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贯穿学科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备敏锐的情绪知觉能力的目的其实就是使整个教学活动和谐愉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个体发展的空间,试图使用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使其享受学习的乐趣。其次,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的错误,并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和寻找弥补的方法。此时,教师要避免使用尖锐的词句,以免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总之,要使学生和教师在愉悦和舒适的环境中强化师生的平等和民主的关系。

(4)教师应注重培养提高自身的情绪智力。教师应该对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确定其合理性。同时应该积极与其他教师主动进行交流,吸取其他人的经验教训,以提高自己处理和解决学生情绪问题的能力,进而影响学生情绪智力水平的提高,把这一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Salovey P,Mayer J D.Emotional intelligence[J].lmagination,Cognition,and Personality, 1990(9):185-211.

[2]Goleman D. 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 Bantam Books, 1995.

[3]Bar-on K.Bar-on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 Technical Manaual [M].Toronto: Multi-Health Systems Ins, 1997.

[4]Bar-on R,Brown J M,Kirkcaldy B D,et al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implications for occupational stress: an application of the Emotional Quotient Inventory (EQ- i) [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0 (6):1107-1118.

[5]徐小燕,张进辅.情绪智力理论的发展综述[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1):77-82.

[6]卢家楣.对情绪智力概念的探讨心理科学[J].2005(28): 1246-1249.

[7]杨晓萍.中学教师情绪智力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D] . 2009.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Byrne, B.M. The 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Testing for Factorial Validity and Invariance Across Elementary Intermediate and Secondary Teachers [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993(66): 197-212.

[9]姚计海,管海娟.中小学教师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J].教育学报.2013(6):100-110.

[10]张诗敏.中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及提高对策研究. 2013.鲁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乔建中, 谢晓昱,蔡飞.课程性质和授课水平对学生的认知行为和情绪感受的影响.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J], 1994(3):41-45.

[12]李文英、刘淑珍. 论教师在和谐课堂氛围营造中的情感投入[J]. 教育与职业.2011(35):74-75.

[13]孙建华. 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能力[J].科教文汇.2013(4):146,151.

[14]胡纯芳.情绪智力、人格特质对高中师生信任的影响研究.2011.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猜你喜欢

智力维度情绪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智力闯关
智力闯关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情绪认同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