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机器人竞赛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异化

2015-07-21杜东昊

科技资讯 2015年16期
关键词:科技教育异化青少年

摘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创新意识及拓展青少年综合能力,竞赛的本质属性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但机器人竞赛在观念、活动制度和教育方法等层面不同程度的表现出价值错位、评价异化、方法不当等不利于学生主体自由发展的情况,这也是导致机器人竞赛背离其根本属性走向异化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青少年;科技教育;机器人竞赛;异化

一、问题提出

异化概念创始于黑格尔,继承于费尔巴哈,完成于马克思。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站在劳动、生产实践这个历史和现实的基点上,对异化劳动和人的异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指出:异化是指主体在一定的发展阶段,由于自己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又变成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并转过来反对主体本身。

异化是历史的产物,并贯穿人类教育活动始终。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之一的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是学校教育的发展与补充,自然会遵循唯物主义规律,在活动中产生异化。本文通过探讨机器人竞赛中产生异化的几种原因,以认清机器人竞赛的本质属性,使今后的竞赛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二、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异化的现象

青少年科技教育在蓬勃发展,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是其中的重要项目。作为辅助学校教育的课外活动,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是以提高青少年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等能力,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为目标。参赛选手在竞赛期间所学的知识,是学校教育不可比拟也无法完成的。虽然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已经取得众多青少年及科技教师的认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以辽宁省为例,历届大赛设置的项目主要有:基本技能赛、机器人足球、FLL(FIRST LEGO League)、VEX、创意机器人等,并围绕相关主题设置其他创意项目。这些项目从不同角度训练青少年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在整个竞赛过程来看,从选手培训、机器人制作编程到比赛现场操作,都不同程度的使青少年接受了科技教育。但这本应成为青少年受益的比赛中,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产生了有违于初衷的异化现象。

(一)价值错位

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的错误观念主要受一种“功利化的教育”观点导向,这种观点有两个主张,一是办什么样的教育能获得名誉,二是如何办教育能获得利润。

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功利性表现为“学而优则仕”的功名情结,今人读书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追求一个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优越的好职业,在某种意义上,从古至今的功利性教育目的并没有本质性的改变。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们被高考的指挥棒引领,甚至只为高考而学习,在参加机器人竞赛这种课外科普教育活动时,都会先考虑是否有加分政策。有着这种思考的不仅是学生,其实更多的是老师和学校,因为很多学校和老师都要顶着升学率的压力。

当前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已经反思应试教育中的弊端,并试图以素质教育对当代中国教育进行改革,但改革的行动和得到的受益并不成正比,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社会教育观念的功利倾向影响,这就是中国教育的土壤,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这样一种土壤中生根发芽。现代社会中教育的极端功利性目的登峰造极,依然大肆鼓吹唯文凭论,因此削弱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本质意义。

另一种观点认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满足未来个人的物质利益和 现实需要。一方面灌输给学生“学习好,挣钱多”的观念,一方面某些老师和管理者通过某些手段从学生、从教育上谋求自身经济利益。由于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需要购置设备以满足参赛选手的训练及比赛需要,这就给某些不法之徒在政策中钻空子的机会,从而使青少年科技教育沦丧为纯粹赚钱的机器。

(二)评价异化

对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评价的异化主要表现在评价的“标准”“主体”等方面。

对机器人竞赛的评价标准有两方面,一是对竞赛作用的评价,二是对竞赛项目本身的评价。在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就是考高分、拿文凭,除了国家的考试,其它的学生活动都没有得到良好或正确的评价。一些人对机器人竞赛的评价标准仅止于能为参赛选手的升学考试加分或其他切身利益带来好处,而不是对参赛选手本身有何好处。

另外,对于竞赛本身,诸多项目是以比分为标准,这与当今教育界流行的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的教育评价体系雷同。当然,竞赛是一种竞技类活动,比分能够衡量出参赛选手的部分能力,但它的功能也仅限于此,它永远无法衡量出参赛选手对于这个项目的综合能力。

对青少年机器人竞赛进行评价的主体是管理者和教育者,学生在评价中完全是被动的,虽然学生偶尔也扮演自我评价的角色,但在现有制度下的竞赛活动中,真正的评价主体是教师和权威人士,学生几乎完全被排除在评价之外,这显然违背了学生作为参与主体的客观事实。

(三)方法不当

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中所谓的方法不当,主要体现在教练对参赛学生进行比赛教学中。导致教育方法异化最为常见的因素就是比赛训练活动中以教师的教为本的教育,就是一种与教师相比,学生永远处于从属的、次要的地位,处于被否定的地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无法发现自我,只看到教师的权威,更不可能体验到自我的力量。这样在这种课外的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学生们无法享受到自身创意的能力,这中异化对学生的危害是极大的。

三、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异化的扬弃路径

价值取向决定了观念的方向,马克思认为,价值是主体需要和客体属性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效用关系。只有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真正整合在一起,事物价值才能真正发挥出来,而且不会产生观念错误、价值错位,是正确的价值观。使人自由发展是教育价值的根本所在,教育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等最终都是为之服务的。因此,只有正确认识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主体与客体,了解主体需要与客体属性,才能发挥青少年科技教育的真正作用。

关于青少年机器人竞赛的评价,其中一环应建立在学生参与的基础上,只有学生最了解自己的需要,学生参与的评价也有利于建立学生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意识,树立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的角色意识,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

改变比赛训练教学中一贯以教师为主体的现象,逐步给学生发挥自身能力、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以更好地实现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预定的教育目标,以引导的方式让老师与学生之间在精神上互相鼓励,学习上互相帮助,技能上相互传授,实现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志兴.教育异化浅论[J].当代教育论坛,2007(5)

2、闵杰.教育异化浅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3(6)

3、乔宁.马克思异化理论视阈下的教育异化问题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0(6)

作者简介:杜东昊,辽宁沈阳人,现任辽宁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项目部主管。

猜你喜欢

科技教育异化青少年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青少年发明家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探究如何利用科技教育培养青少年创新能力
科技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路径研究
打造“三有”宣传特色营造浓厚科技氛围研究
初中科技教育中优化教学策略探析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