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颈外静脉穿刺的解剖学研究

2015-07-20王青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4年12期
关键词:解剖穿刺

王青

【摘要】目的 对颈外静脉穿刺的解剖学意义进行探讨研究。方法 选择我校解剖实验室内经过防腐技术进行固定的50例成人尸体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8例男性尸体,22例女性尸体。在对尸体进行解剖的过程中,对所要解剖的相关结构或部位进行测量。以游标卡尺作为测量这些结构或部位的工具,精确度为0.01 mm,因此本文所有在测量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单位均精确到0.01 cm。结果 有8例尸体颈外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所占比例为16%,为Ⅰ型回流模式;有24例尸体颈外静脉回流到静脉角,所占比例为48%,为Ⅱ型回流模式;剩下的18例尸体颈外静脉回流到锁骨下静脉,所占比例为36%。在Ⅰ型回流模式当中,回流过程中颈外静脉不接受任何属支。解剖过程中测量结果为有颈外静脉汇入的锁骨下静脉中外侧直径大小为(1.31±0.21)cm,内侧直径大小为(1.72±0.19)cm;无颈外静脉汇入的锁骨下静脉的平均直径为(1.19±0.23)cm;颈外静脉的上段测定的平均直径为(0.61±0.21)cm。由记录的数据结果可见,若锁骨下静脉中有颈外静脉汇入,那么内、外侧直径的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锁骨下静脉中有颈外静脉汇入与锁骨下静脉中午颈外静脉汇入相比,外侧直径大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由于颈外静脉的特殊位置,在进行颈外静脉穿刺时,需要对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关系熟练的掌握,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的几率。

【关键词】颈外静脉;穿刺;解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颈外静脉是颈部最大的浅静脉,看的最为明显,是临床上常用的输液、注射及抽血的部位,而为了降低颈外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颈外静脉的穿刺可在直视的情况下进行[1]。除此之外,对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的优势在于可将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通过颈外静脉输注来给予患者治疗,另外可通过颈外静脉给予患者相应的更营养支持治疗,但是,实施颈外静脉穿刺时首先便要保证能够顺利插管,因此,本文主要以我校解剖实验室内的50例成人尸体为研究对象,对颈外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学意义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临床上颈外静脉穿刺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具体报告如下[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解剖实验室内经过防腐技术进行固定的50例成人尸体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28例男性尸体,22例女性尸体。所有尸体均是经过福尔马林进行固定的[3]。

1.2 方法

在对尸体进行解剖的过程中,对所要解剖的相关结构或部位进行测量。以游标卡尺作为测量这些结构或部位的工具,精确度为0.01 mm,因此本文所有在测量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单位均精确到0.01 cm。

1.3 统计学分析

对所得数据资料全部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及组内比较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颈外静脉的走行胸锁乳突肌的前缘是颈外静脉的起始部位,所以颈外静脉最先从胸锁乳突肌的表面经过,然后斜向下穿行,在下颌角处平行相对,最后穿过了颈的深筋膜后到达胸锁乳突肌深面或颈后三角处,而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静脉角处都有可能注入颈外静脉的静脉血。将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作为分界标志,可以将颈外静脉分成两段,分别为上段和下段。颈外静脉的回流情况:全部研究对象中,有8例研究对象为Ⅰ型回流模式,构成比为16%,即颈外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有24例尸体颈外静脉回流到静脉角,构成比为48%,为Ⅱ型回流模式;剩下的18例尸体颈外静脉回流到锁骨下静脉,构成比为36%[4]。

2.2 颈外静脉回流不同对锁骨下静脉直径的影响:解剖过程中测量结果为有颈外静脉汇入的锁骨下静脉中外侧直径大小为(1.31±0.21)cm,内侧直径大小为(1.72±0.19)cm;无颈外静脉汇入的锁骨下静脉的平均直径为(1.19±0.23)cm;颈外静脉的上段测定的平均直径为(0.61±0.21)cm。由记录的数据结果可见,若锁骨下静脉中有颈外静脉汇入,那么内、外侧直径的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锁骨下静脉中有颈外静脉汇入与锁骨下静脉中午颈外静脉汇入相比,外侧直径大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颈外静脉穿刺的应用比较多,尤其是医院急诊室,对于病危的患者通常需要考虑插管行颈外静脉穿刺。除此之外,对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的优势在于可将对血管有较强刺激性的药物通过颈外静脉输注来给予患者治疗,另外可通过颈外静脉给予患者相应的更营养支持治疗,可见,颈外静脉穿刺对抢救患者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的研究对象中,颈外静脉回流到颈内静脉、静脉角、锁骨下静脉分别为8例(16%)、24例(48%)和18例(36%)。颈外静脉的上段比较浅表一点,其浅面为颈阔肌,方便固定,所以更有利于穿刺的实施,而颈外静脉下段虽然较为短粗,但是其深面有筋膜,不利于固定且容易造成皮下出血。对患者行穿刺时患者采取的体位也非常重要,患者需采取仰卧位,患者头部应向左侧偏并后仰,可在患者肩下处稍垫高,这样更有利于患者颈外静脉的暴露,便于穿刺。综上所述,颈外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学具有重大的意义,它可以在临床医师对患者行颈外静脉穿刺时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通过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颈外静脉的特殊位置,医生在对患者进行颈外静脉穿刺时,需要对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关系熟练的掌握,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郭亚丽,于 颖,李艳博.颈外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08,08(1):671-672.

[2] 付国强,万名柢,葛东明.经颈外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的解剖及临床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03(3):54.

[3] 汪鸿文,钱金岳,陈宪福.经颈外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解剖[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2,03(4):188-190.

[4] 高龙远,朱兆川.颈外静脉抗逆流结构的应用解剖学研究[J].临床解剖学杂志,1987,04(2):199-202.

猜你喜欢

解剖穿刺
公安机关法医解剖室发展现状和对策
康派特医用胶在肝脏穿刺活检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穿刺冲洗对乳腺脓肿的治疗效果初步评定
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技巧与护理
腹腔镜次全胆囊切除术治疗复杂性胆囊结石可行性研究
护理干预对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经口、咽入路处理颅颈交界区病变的应用解剖分析
4种豆科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及抗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