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常高值血压伴不同尿酸水平人群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观察

2015-07-19赵晓芳鹿育萨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内皮素高值高尿酸

赵晓芳,鹿育萨,刘 星,郭 豪

正常高值血压伴不同尿酸水平人群血浆大内皮素1水平观察

赵晓芳1,鹿育萨2,刘 星1,郭 豪1

目的观察正常血压及正常高值血压伴不同尿酸水平人群血浆大内皮素-1(big ET-1)水平间接了解血管内皮情况。方法根据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将160例健康体检者分为正常血压组(n=58)和正常高值血压组(n=102),依据血尿酸及血压水平分成3组:正常血压+正常尿酸组(A组)58例,正常高值血压+正常尿酸组(B组)52例,正常高值血压+高尿酸血症组(C组)5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LISA)检测血浆big ET-1水平。结果A组、B组、C组big ET-1水平分别为7.37 ng/L±6.94 ng/L、10.12 ng/L±0.46 ng/L、3.82 ng/L±2.47 n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85,P=0.001),组间两两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big ET-1与收缩压、尿酸相关(P<0.05或P<0.01)。结论正常高值血压阶段血浆big ET-1水平明显升高,合并高尿酸血症时big ET-1进一步升高,间接反映正常高值血压阶段已经出现了内皮功能损害,合并高尿酸血症时,内皮功能的损害更明显。

正常高值血压;高尿酸血症;大内皮素-1

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指出,正常高值血压[收缩压120 mmHg~139 mmHg(1mm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80 mmHg~89 mmHg]的人群,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显著上升。研究表明正常高值血压者已有血尿酸升高,血尿酸升高是高血压及心血管的危险因素[2]。正常高值血压阶段可能已经存在炎症性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3]。体内外实验研究提示,尿酸具有诱导炎症和血管病变的能力[4]。血浆大内皮素-1(big endothelin-1,big ET-1)是内皮素合成过程中重要的中间产物,是一个新的实验室指标,对于正常高值血压者伴血清尿酸水平变化时测定血浆中大内皮素-1水平的研究,国内外报道尚少。故本研究通过观察正常高值血压伴不同尿酸水平人群血浆big ET-1水平变化,对其所反映的血管内皮功能情况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2010年我国最新修订的高血压防治指南定义的“正常高值”标准,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3年9月在山西大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年龄在30岁~55岁的人群160例,依据血压水平将其分为两组,正常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120/80 mmHg)58例,正常高值血压组[收缩压120 mmHg~ 139 mmHg和(或)舒张压80 mmHg~89 mmHg,均未服降压药物]102例。依据血尿酸及血压水平分成3组:正常血压+正常尿酸组(A组)58例,正常高值血压+正常尿酸组(B组)52例,正常高值血压+高尿酸血症组(C组)50例。凡入选者均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仔细的体格检查,排除有原发性或继发性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肝肾功能不全、肿瘤和血液系统疾病及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患者,同时排除正在服用降脂药物者。

1.2 方法 采用标准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检测右上臂肱动脉血压,被测者取坐位,测压前休息15 min,分别测量3次,每次间隔2 min,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

1.3 血标本采集 所有研究对象体检前3 d清淡饮食,体检前均禁食、禁水12 h后于清晨空腹静脉采血5 mL置于抗凝管中,3 000 r/min离心30 min后,取出血浆置于1.5 mL EP管中,放入-20℃冰箱保存。

1.4 仪器及试剂 酶联免疫法测定big ET-1,试剂由美国BD公司生产,上海裕平生物有限公司提供。采用美国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生化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相应指标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进行分析,多重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3组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与A组比较,B组和C组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P<0.05或P<0.01);与B组比较,C组BMI、三酰甘油、LDL-C、尿酸水平升高(P<0.05)。3组间性别比及年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组尿酸水平较A组、B组升高(P<0.05)。详见表1。

表1 3组临床资料比较

2.2 3组big ET-1指标的多因素方差分析 由于3组间血脂、BMI等因素不均衡,经正态性及方差齐性检验,样本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因此采用多因素组间分析进行组间校正,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组间不均衡因素后,3组big ET-1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7.37ng/L±6.94ng/L、10.12ng/L± 0.46ng/L、3.82ng/L±2.47ng/L,F=19.85,P= 0.001);与A组比较,B组、C组血浆big ET-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与B组比较,C组血浆big ET-1水平明显升高(P<0.01)。

2.3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以big ET-1为应变量,以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LDL-C、尿酸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收缩压和尿酸进入回归模型。表明bigET-1与收缩压、尿酸水平相关,间接反映内皮功能与收缩压、尿酸水平相关。详见表2。

表2 big ET-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研究发现,正常高值血压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其发生率甚至超过高血压的发生率[5]。Dong等[6]对我国25 196人进行的横断面调查发现正常高值血压的发生率为56.9%。最近的一项荟萃分析对国内外20个横断面研究和6个纵向研究做了系统分析,得出全球正常高值血压的发生率为36.0%[7]。正常高值血压可进展为高血压,最近的研究发现,对中老年人群随访15年后,正常高值血压者中约91.2%进展为高血压,并且正常高值血压者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8]。因此,正确认识和提高对正常高值血压的重视,对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研究证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血管结构异常是原发性高血压致病的主要因素。1993年Ross等[9]首次提出“内皮功能障碍”假说,即在各种因素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紊乱,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舒张/收缩失衡、炎症反应增加等。big ET-1又称内皮素前体,是内皮素形成过程中的无生物活性的中间型肽,其半衰期长且清除缓慢,血浆含量较高,本研究发现正常高值血压组较正常血压组big ET-1明显升高。由于本实验属于横断面研究,无法说明血浆big ET-1升高和血压升高的因果关系,但是证实了肺动脉高压(PH)患者内皮素合成过程中的重要的中间产物big ET-1已明显升高,间接反映了在正常高值血压阶段已经出现了内皮功能受损,因此应该对其进行早期测定并给予早期干预措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达到降压目的,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尿酸为核蛋白和核酸中嘌呤的代谢产物。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患高尿酸血症的人数明显增多,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提示高尿酸血症是心血管疾(尤其是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Feig的研究显示,青春期高血压患者中85%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而只有30%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提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可能存在因果关系[10]。体内外实验研究提示,尿酸具有诱导炎症和血管病变的能力[4]。高尿酸血症可升高血清ET-1水平及降低NO水平,从而导致血管内皮功能障碍[11]。Kato等[12]发现单纯高尿酸血症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受损,且受损程度与血清尿酸水平成反比。这些研究均提示血清尿酸可能通过启动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正常高值血压+正常尿酸组比较,big ET-1在正常高值血压+高尿酸血症组中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了尿酸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提示临床上对于同时存在正常高值血压伴高尿酸血症的患者,应当给予积极的生活干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延缓高血压的发生过程,逆转血管重构。

本研究发现正常高值血压患者BMI、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LDL-C等生化指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尤其是正常高值组合并高尿酸血症组较为明显。说明正常高值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时更容易发生代谢综合征。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ig ET-1与收缩压、尿酸明显相关。当患者存在上述因素越多,对血管内皮损伤的程度就越重,正常高值血压发展为高血压的进程就越快。因此对存在以上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当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血浆big ET-1水平已经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合并高尿酸血症时明显升高,提示其可作为血管内皮损伤甚至正常高值血压进展为高血压的预测指标。因此,应在正常高值血压阶段就对血压加以控制,同时降低血尿酸水平,以改善血管内皮情况,延缓正常高值血压向高血压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1, 19(8):701-743.

[2] 鹿育萨,田春秀.正常高值血压与尿酸的观察[J].临床心血管病杂,2008,24(9):677-678.

[3] 李娜,鹿育萨.血压正常高值合并空腹血糖受损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及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 (11):1081-1084.

[4] 姜林娣.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J].中国临床医学,2005,12 (4):751-752.

[5] William JE,Henry RB.Prehypertension[J].Nat Clin Pract Cardiova Med,2007,4(10):538-548.

[6] Dong GH,Wang D,Liu MM,et al .Sex difference of the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hypertension among urban Chineseadultsfrom33 communitiesofChina:The CHPSNE study[J].J Hypertens,2012,30(3):485-491.

[7] Xiao fan G,Li ling Z,Xingang Z,et al.Prehypertension:A metaanalysis of the epidemiology,risk factors,and predictors of progression[J].Tex Heart Inst J,2011,38(6):643-652.

[8] He S,Chen X.Prehypertens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a special blood pressure phase[J].Hypertens Res,2012,35(5):561-562.

[9] Ross R,Glomset JA.Atherosclerosis and the arterial smooth muscle cell,proliferation of smooth muscle is a key event in the genesis of the lesions of atherosclerosis[J].Science,1973,180 (4093):1332-1339.

[10] Feig DI,Johnson RJ.Hyperuricemia in childhood primary hypertension[J].Hypertension,2003,42:247-252.

[11] 周传,鲁跃华,葛正庆,等.高尿酸血症对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水平的影响[J].现代临床医学,2011,37(6):427-428.

[12] Kato M,HisatomeI,Tomikura Y,et al.Status of endothelial dependent vasod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hyperuricemia[J].Am J Cardiol,2005,96:1576-1578.

R544.1R255.3

:B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02.039

:1672-1349(2015)02-0236-03

2014-06-18)

(本文编辑郭怀印)

1.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太原030001);2.山西医科大学附属山西大医院

鹿育萨,E-mail:455920218@qq.com

猜你喜欢

内皮素高值高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养殖废弃物快速发酵及高值转化土壤修复生物肥料关键技术
南京地区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与医保支付研究
麻文化发展与高值利用前景展望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探讨非布司他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与高值化利用技术发展展望
脑脊液内皮素检测在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尿酸高易导致全身受损
内皮素与氧化应激